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创新教育就没有明天的民族腾飞!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关键词 : 课堂 教学 创新 能力 培养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下面就我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几点做法表述如下: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他的教学活动。也就是教师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摒弃以知识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二、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确立全新的学生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是我们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把学生真正看作具有生命意识的人
  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都沒有权利去剥夺学生的欢乐和志趣;没有理由不归复学生应有的生命角色。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清醒地懂得: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这种生命意识是学生的一种良好素质,但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有待于教师去唤醒。
  (二)要把学生看作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具体到我们的教学,就是我们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尽快、更好地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并积极融入社会的过程。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置学生于社会大熔炉中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健康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三)要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创新是人脑的机能,是人人具有的,潜力巨大!因此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
  2、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
  3、差生的创新潜能不可低估。
  (四)要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只有重视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把“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 “教”是为了最终的 “不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学法指导入手,注重“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们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三、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的孩子,直觉思维多与理性思维,良好的教学情景,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只有活跃的思维,才有可能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才有可能创新!
  我在证明“凸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一节内容时,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一个五边形,几个凸多边形,首先让学生考虑,四边形可以通过对角线转化为几个三角形,学生很容易的出结论是2个,然后还是利用对角线,比较五边形和四边形的差别,学生得出结论:五边形比四边形多出一个三角形,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凸多边数和它包含的三角形的个数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多边形的边上一点出发,把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进行证明;进而让学生再找其他方法进行探讨论证得出结论,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获取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又与一般思维能力是紧密相关的。是它们发展的更高层次,是一般思维能力的升华。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转变教学理念,以全新的学生观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教学相长,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进入21世纪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课题组:《进入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上海教育杂志社编印。
  3)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4)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5)竺明雷:《创新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观》2005年版
其他文献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差,笔者作为一名英语教育者,为了使自己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对提高学生英语记忆的效率也作了一些探索。笔者认为,只有符合科学规律,才能提高学生英语记忆的效率,所以教师要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心理学规律。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
期刊
摘要:魏书生老师说过:“做老师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邱成国校长曾说过:“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就好像是没有生过孩子的女人。”随着高中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引进力度不断加大,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军。本文就初次带班的常见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 初次带班 常见问题 分析探讨  青年教师与学生共同语言多、交流沟通渠道通畅,兼之热情高、有活力,容易走
摘要: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标志,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聪明、智商高就一定会有所发明创造,其实不然。有的人智商很高,却没有任何创造性表现,终生平平庸庸。这是因为创造力的发挥除要求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兴趣、意志、性格、动作、情感。  关键词:幼儿 教育 创造性 培养  幼儿期是人生理和心里迅猛发展的主要时期,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
摘要:“除名”是我国古代各朝代法律中的常见附加刑法之一,本文以隋朝除名制度和唐朝除名制度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两者的特色及其对后事的影响,期望为中国古代史中有关隋唐历史方面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隋唐;除名制度;特征;影响  一、隋朝除名制度探析  (一)隋朝除名制度特征  除名制度在隋朝的使用无论从频率上还是从次数上来看都是十分惊人的,据统计,隋文帝一朝共采用除名制度40次,隋炀帝一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高考政治复习教学中必须优化政治复习策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下面就高考政治复习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举一反三,全面复习  学生自
期刊
自2009年中国第一个政务微博“桃源网”开设以来,我国政务微博的数量逐年增多,各级党政机构和官员陆续开通微博,至2011年呈井喷之势,以致人们将2011年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家校合作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主要从组织家长会,培养家长教育理念、传授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处理问题、设计体验活动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进行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能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同时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针对他们和这一年齡特点和
期刊
内容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小学生情感升华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为将来的语文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育教学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基础教育过程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