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品牌资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zzbjz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求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与活动对企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文章将品牌信誉作为中介变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结构方程分析模型,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及参与社会责任活动与提升企业的品牌资产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经过品牌信誉的中介而提升对品牌资产的正向积极影响,与品牌信誉和品牌资产都有正相关作用。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品牌资产; 品牌信誉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22-0026-04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已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发展战略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可以代表一个企业的意识取向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构建不可或缺的基点。许多企业家已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投资,视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品牌战略行为,所以研究一个企业如何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顾客满意度是十分重要的。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
  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ton)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说法。他认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道德因素。随后,哈佛教授多德(E. M. Dodd)提出由于企业财产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因此公司经营者不仅应对企业自己的员工、面向的消费者负责,对其他社会公众也应有社会责任。1953年,美国著名学者博文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文中提出:即便企业有可能引起企业利润的降低,仍应以自愿的态度承担对社会所负的责任来进行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随着国内外学者不断地探讨总结,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可归纳为在最大限度创造企业利润的同时,最大程度服务于股东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也时刻承担对服务于企业并创造价值的员工、对身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应尽的社会责任。阿里巴巴CEO马云曾提出,社会责任应从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入手,从而能贯穿于企业的用人机制、运行机制、商业模式、服务过程等,不仅仅局限于简单容易操作的慈善与捐款等活动,更不能停留在一个空的口号。众多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都证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组织或参与社会责任的活动与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密切相关,便努力寻求其中的关联关系。由于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但普遍认为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积极的社会责任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增进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甚至可以吸引新的投资投入,还可以吸引更多新的员工和消费者。就企业员工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更多地关注了员工自身的身心健康、工作安全性、薪资与福利等,增加了企业的组织承诺以及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受雇员工对企业的评价、安全感、责任感与归属感。就消费者来说,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为什么一个公司开展这项活动”,而不是“正在做什么活动”。积极投入到社会公共事业中,可以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提高企业与同行之间的竞争优势和知名度,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与态度。Bhattacharya and Sen(2003)曾指出,顾客对于自己信任的公司往往会轻易地原谅他们所犯的错误,因此,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顾客对公司的认同与支持就越多。根据Smith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消费者愿意购买或者向他人推荐产品,60%取决于他们对公司的看法,只有40%取决于对产品的看法。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项研究还发现,42%的人认为如何看待一个公司取决于该公司所履行的社会责任程度。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企业的关注度已从“正在做什么活动”发展到思考“为什么这个公司在这个时候要开展这项活动”,所以和消费者彼此建立信任的基础,就是以诚信的企业社会活动来提升本企业的道德资本。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品牌信誉的影响
  企业品牌是一种公众对企业的识别标志、企业的一种精神象征、代表企业的一种价值理念,是企业产品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它既是企业品牌的属性、名称、声誉、价格等无形资产的总和,也是企业与顾客相互作用的产物。企业品牌信誉作为企业品牌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过去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及结果的合成评价结果,是企业在其过去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社会公众公认的这个企业的评价、信用和声誉。
  许多学者指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通过努力迎合企业股东、雇员、直接和间接的消费者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而提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评价和认同感,从而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增强企业的在社会公众中的品牌信誉。消费者不仅关心他们的消费体验,同时也考虑企业是否能够保障其自身的利益与需求。因此,消费者通常更被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所吸引,消费者会根据自身的信仰和偏好,选择更值得信赖的公司。当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而开展社会活动并获得消费者的支持与信任时,消费者会更加相信企业所生产的高品质产品及其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这个企业在消费者心中树立更加正面的企业社会形象。因此,本文作出以下假设:
  H1: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品牌信誉有正相关作用。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品牌资产的影响
  企业的品牌资产价值是企业品牌的总效用或总价值的体现。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随着丰富的企业文化的长期沉淀,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对品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通过让消费者了解品牌产品或者服务的差异性以创建本品牌价值,不同的品牌差异带来的品牌价值不同。Jones(2005)表明,有价值的企业品牌资产来源于消费者对企业及其生产产品的期望价值的实现。Rust(2000)表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责任活动的公众形象对于提升顾客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有积极肯定的影响。Keller(2003)所提供的数据也显示企业社会责任营销可以增加品牌知名度。因此,本文作出以下假设:   H2: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品牌资产价值有正相关作用。
  (四)企业品牌信誉的中介作用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感知来源于直接或者间接地消费经历,这种消费经历有助于消费者不断积累对某品牌的正面积极态度,但是,产品的功能特征、技术参数等产品内在属性难以被直接感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品牌信誉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减少风险和收集信息的过程。因此,良好的企业品牌信誉是提高消费者购买欲望和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Swait(1998)的研究也表明,品牌信誉在建立品牌资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有效企业社会责任政策的关键作用是可以提高品牌信誉的可信度。因此,本文将企业的品牌信誉作为中介变量,有助于探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提升企业品牌资产价值之间的正向关系,并提出以下假设:
  H3:企业品牌信誉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提升企业品牌资产之间起中介变量作用。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检验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问卷调查内容总体从三个部分着手设计:企业社会责任的调查、顾客对企业品牌信誉的评价、企业品牌价值的体现,共计35个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调查,本文参考了目前被企业管理学术界研究广为使用的企业社会责任四层模型,即从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需负责的法律责任、社会伦理责任以及社会慈善责任四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共计9题。考虑到品牌信誉的构成,Newell and Goldsmith(2001)将品牌信誉分为可依赖性和专业知识两方面;Winter(1986)构建了三维度模型:商业行为、社会活动、慈善贡献。本文针对产品的质量、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社会贡献以及市场地位与形象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以反映企业的品牌信誉,共计13题。最后,从三个方面来设计品牌资产价值:企业的品牌意识、公众的品牌联想以及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共计13题。调查度量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体现。
  (二)样本数据采集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随机向社会发放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465份,其中有效问卷43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86.4%。经统计,从学历因素看,调查对象中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12.6%,大专学历占44.7%,大学本科学历占40.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2.6%;从性别因素看,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6.4%,女性占53.6%。
  (三)数据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和LISREL8.8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以及结构方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品牌信誉和品牌资产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7(表1),因此本文的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通过检验。再检查每个观察变量在其度量边上的载荷统计显著性,可以发现,平均变异抽取量(AVE)值均超过0.5,且组成信度(CR)值大于0.7(表1),表明被测量变量在收敛效度上具有良好效果。
  接下来,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式研究这些变量整体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大小,结构模型标准化系数和假设检验结果见表2。由理论模式的路径系数及显著性可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品牌信誉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显著,因此不得不认定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组织或参加社会责任活动,对增强企业在公众中的品牌信誉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假设1得到验证。假设2同样得到支持,但相关性较弱,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品牌资产价值的提升产生较弱的正向相关作用。假设3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虽然并没有显著助力品牌资产价值的增加,但企业应该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责任活动所带来的长期回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最为有效的市场营销方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资产价值。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道德资本,可以扩大与顾客交流的范围,通过品牌信誉这一中介,充分了解顾客需求与价值取向,提升顾客满意度。
  四、结论
  (一)实践意义及建议
  本研究过程是将企业品牌信誉作为中间变量,探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组织或参加社会责任活动与提升企业品牌资产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对增强品牌信誉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品牌信誉的中介作用,进而与品牌资产价值的提升产生正向相关关系。本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由企业主动发挥社会责任作用变得日益重要,通过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与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品牌信誉就显得尤为重要。
  1.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应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的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责任以及周边社区责任等。就履行消费者责任来说,企业要给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合格的产品或者服务,维护消费者权益,并且提供清晰明确的产品信息,对消费者的知情权负责。就履行员工责任来说,企业要想吸引并留住职员,除了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外,更要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其自身能力的发展,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就外部大环境而言,人们已经不再将捐赠、慈善事业作为判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唯一标准,而是将目光放在企业是否是遵纪守法的企业,是否能正确地认识环境问题、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所以合理利用和开发大自然资源、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是当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任务。
  2.提高品牌信誉
  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信誉是企业长久立足开放竞争的市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助于提高企业社会知名度,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内部自身管理。信誉意识要始终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管理活动中,所以时刻注重培养企业全体供职员工的信誉意识就变得尤为重要。较高的企业信誉意味着企业产品和服务都有着较高的令消费者放心的品质,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疑虑和风险,实现放心消费,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无论是在生产产品方面还是与利益相关者沟通方面,所有员工都必须以提高和维护企业信誉为出发点,严格把关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这样就能塑造更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优秀的员工。   而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无疑给我们带来了警示,包括伊利、蒙牛在内的知名乳品企业的产品都被查出含有不同程度的三聚氰胺。三鹿集团在为股东争取利益追逐企业利润的过程中仅仅关注利润最大化而故意隐瞒产品质量真相,欺骗消费者,超越了企业道德底线和法律准则,背弃了企业最根本的社会责任,企业信誉一落千丈。所以,企业要想实现长久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时刻牢记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使命感,积极组织或参与社会责任活动,自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活动,从而提升企业品牌信誉,进而增强企业的品牌资产价值。
  (二)局限总结及未来研究方向
  这项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有值得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的方面。第一,调查对象是在单一时点单一地点进行的调查,有一定的时间地域局限性;第二,关于顾客对品牌产品、消费等的调查还不够全面,例如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品牌口碑等;第三,在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维度的方面,范围较窄,没有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调查。
  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要采取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进行调查,从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等多方面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研究标准,并且可以讨论这些多维度因素对企业品牌造成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 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2.
  [2] 阿里巴巴阐释社会责任.搜狐财经,2007-12-12.
  [3] Carmeli A, Gilat G, Waldman D A. The role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djustment and job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7,44(6):972-992.
  [4] Lin C P, Tsai Y H, Joe S W, et al.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rceived corporate citizenship, firms’ attractiveness, and career success expect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2,105(1):83-93.
  [5] Hsu K. The advertising effect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brand equity: Evidence from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in Taiwan[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2,109(2):189-201.
  [6] Porter M E, Mark R K. 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6,85:78-92.
  [7] Bhattacharya C B, Sen S. Consumer-firm identification: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onsumers’ relationships with companies. Journal of Marketing,2003,67(2):76-88.
  [8] Smith J. The company with the best CSR reputations. Forbes. Retrieved December 10,2012 from:http://www.forbes.com / sites / jacquelynsmith / 2012 / 12 / 10 / the-
  companies-with-the-best-csrreputations/.
  [9] Pivato S, Misani N, Tencati A.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onsumer trust: The case of organic food[J]. Business Ethics: A European Review, 2008,17(1): 3-12.
  [10] Yoo B, Donth N.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nsumer-based brand equity scal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1,52:1-14.
  [11] Jones R. Finding sources of brand value: Developing a stakeholder model of brand equity[J]. Brand Management, 2005,13:10-32.
  [12] Rust R T, Zeithaml V A, Lemon K N. Driving customer equity[M]. New York: Free Press,2000.
  [13] Keller K L. Brand synthesis: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brand knowledge[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3,29:595-600.
  [14] 沙振权,郜光伟.品牌声誉、品牌满意与品牌忠诚的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10):89-92.
  [15] Erdem T, Swait J. Brand equity as a signaling phenomenon[J].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1998,7(2):131-157.
  [16] 步淑段,秦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2):90-92.
  [17] Newell S, Goldsmith R. The development of a scale to measure perceived corporate credibil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1,52:235-247.
  [18] 张宇红.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的关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10):59-60.
其他文献
【摘 要】 科技研发已成为企业掌握竞争主动权的有效工具。高投入和高风险的内在特征要求企业必须通过良好的管控机制与模式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和研发风险、缩短研发周期。集团公司科技研发的管控比单一企业更为复杂。文章以M集团为例,探索如何在集团管控模式下,通过内部研发管控体制的优化,整合集团内外部资源,发挥集团研发的协同效应,确保集团研发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集团公司; 科技研发; 管控模式 
【摘 要】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手段,为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和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而作出的会计选择行为。适当的盈余管理是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过度的盈余管理严重影响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食品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主导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章以食品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上市公司的基本特征,总结该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工具手段,并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管理层对这些工具的
【摘 要】 以我国2007—2014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视角,从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三方面分别检验了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同时,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检验了改革是否有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货币薪酬、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且其相关程度均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且其对国有企业的负面影响更大;国企改革对货币薪酬的管制及对
资本弱化规则发展述评  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创新  会计交叉学科发展趋势的探讨  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前景与对策  推动商业会计学理论研究与创新 加强商业会计学领域交流与合作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召开  正德厚生,经世济用。2012年8月18日,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6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以及《会计之友》
【摘 要】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就是要在已经实现了计算机记账、算账的基础上向实现管理决策进军。如何推动这个发展?文章采用案例法和项目研究法首先剖析了在发展方向上的分歧,从理论和实践指明“大系统观”是发展方向;其次指出应走出ERP应用的误区,并通过不同企业的成功案例,论证把握信息化的规律性,说明依靠管理创新指导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发展的要点,中国人有这个创新能力;最后指出开发解决成本信息“相关性”的
【摘 要】 2007年乡镇供电所银行账户撤并以来,由于供电所分布零散、地处偏僻、管理制度匮乏,加之人员结构复杂,电费资金走收的方式存在巨大的资金和人身安全隐患。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凭借网络技术建立“树状式”银行账户分支管理的模式,即以“统一账户”为载体,通过业务“三级连动”和四项“措施到位”确保“两个目标”实现的模式来完成乡镇供电所电费资金的集中收取上缴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 电费; 三级
【摘 要】 自美国内部控制双重评价制度萨班斯法案404条款颁布至今,其制度成本及收益成为404条款执行与变革争论的依据和核心。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就相关政府报告及近八年来国际上关于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对其制度成本及制度收益构成,即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制度净收益分析,从扩大私人净收益及社会净收益的角度,获得
这里多好,一切未经整理  植物自由生长,路是走出来的  孩子们无拘无束地  在丛林中嬉戏,那里有乱坟  和回不到的过去  人世的喜悦与悲伤,都尽收眼底  有时像只野兔,突然窜出来  令人毫无防备,像这样  自然而然的多好  每一天都跟昨天一样  村子里的房舍也是參差错落的  炊烟从不同的方向升起  每个人都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  话不多说,只是笑着  像一群安贫乐道的麻雀  可是命运总是无常  喜鹊
[摘要]本文以上市公司——高新张铜为例进行分析,认为由于不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而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造成资金链断裂,最终陷入财务危机。只有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才能防范财务等各类风险,保证每一项决策不失误,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治理结构    一、引言
【摘 要】 文章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会计教学方式的挑战,提出现代网络环境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教学手段变革的重要性。根据已有的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的会计教学条件,校企合作共同研制会计网上作业与考核系统,以突破会计教学辅导的时空限制,满足学生全天候的会计学习诉求。在该系统的后续开发中,重点关注系统的集成化与标准化建设,以便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系统。   【关键词】 现代网络环境; 会计评价; 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