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问题来进行,因为如果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感知和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尚未解决,迫切希望解决的一种求知意识,它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他们提出问题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尤其是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开始迷信书本或者老师的权威,从不主动发现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高中物理课堂的学生问题意识存在严重缺失的现象.众所周知,如果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他们很难在课堂上积极探究,思维也很难活跃起来,当然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不活跃,师生之间很难形成良好的互动性,我们的物理课堂也将会是死水一潭,学习效率难以提高,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举措.
1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1.1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尽管课堂上也会使用提问这种教学手段,但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在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学生需要无条件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材最具有权威性,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更多采用直接灌输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不会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喜欢向学生提问一些能够在书上找到答案的问题,所以学生听到教师问题之后马上就会回忆书中的知识,而不是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答案.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掌握了很多物理知识,却不能独立发现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进而导致问题意识的不足.
1.2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不足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直以来,教师总是扮演着权威的角色,他们不但控制着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活动,还直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评判,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教师是权威的化身,自己只能紧紧跟着教师的思路前行.尽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后,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开展一些探究活动,可是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仍然会习惯性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总是用自己的思维来代替学生的思维,用自己的思维模式限制学生,导致学生逐渐丧失问题意识.
1.3落后的学习模式消磨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模式指的是学生在持续的学习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中学教育一直将知识的继承作为教学的重点,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知识的传承,但学习效率不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形成一些不良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处于过度依赖老师的状态.由于学生很难有机会进行自主性探究,所以他们的思维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因此逐渐减弱.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可以进行探究性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2.1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所以物理教师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就是一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一题多解,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找出其中的规律,使问题变得更简单.
例1物块A的质量为m,木板B的质量为M,将A放在B上,B在水平面上受水平方向拉力的作用沿地面匀速向右滑行,且A与B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拉力F消失后,B继续向前滑行了x,A相对于B滑行了一段距离L,木板的长度没有限制,最后A,B都停下来.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求x的表达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运动学的角度来寻找解题方法.最终解题结果如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1=mgμ1=ma1,
因此加速度a1=gμ1,
对B来说f2-f1=Ma2,
因此加速度a2=(M m)gμ2-mgμ1M,
其中f2=(M m)μ2g,
当F消失后,A和B的速度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
x L=v22a1,x=v22a2,
综合以上公式得出 x=Mμ1L(m M)(μ2-μ1).
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能量学知识和动量学知识,思考另外两种解题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2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护学生的信心,保证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发展多元评价激励赞扬关爱学生,对于学生的评价采取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多用激励性评价用语,激励着学生去表达、去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你真棒!”、“你太聪明了,这么深刻的道理你都理解!”,把赞扬的词汇再慷慨一些.但是,落实好这些还需要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包含良好的个性人格、处事能力和人际关系等,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才能积极创建彰显生命活力和人文魅力的高中物理课堂.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
解法一(从绝缘球能量的角度出发找规律):设在第n次碰撞前绝缘球的速度为vn-1, 碰撞后绝缘球与金属球的速度分别为vn,Vn .由于发生弹性碰撞,有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设速度向左为正,则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他们提出问题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尤其是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开始迷信书本或者老师的权威,从不主动发现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高中物理课堂的学生问题意识存在严重缺失的现象.众所周知,如果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他们很难在课堂上积极探究,思维也很难活跃起来,当然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不活跃,师生之间很难形成良好的互动性,我们的物理课堂也将会是死水一潭,学习效率难以提高,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举措.
1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1.1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尽管课堂上也会使用提问这种教学手段,但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在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学生需要无条件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材最具有权威性,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更多采用直接灌输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不会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喜欢向学生提问一些能够在书上找到答案的问题,所以学生听到教师问题之后马上就会回忆书中的知识,而不是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答案.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掌握了很多物理知识,却不能独立发现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进而导致问题意识的不足.
1.2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不足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直以来,教师总是扮演着权威的角色,他们不但控制着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活动,还直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评判,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教师是权威的化身,自己只能紧紧跟着教师的思路前行.尽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后,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开展一些探究活动,可是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仍然会习惯性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总是用自己的思维来代替学生的思维,用自己的思维模式限制学生,导致学生逐渐丧失问题意识.
1.3落后的学习模式消磨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模式指的是学生在持续的学习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中学教育一直将知识的继承作为教学的重点,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知识的传承,但学习效率不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形成一些不良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处于过度依赖老师的状态.由于学生很难有机会进行自主性探究,所以他们的思维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因此逐渐减弱.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可以进行探究性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2.1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所以物理教师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就是一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一题多解,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找出其中的规律,使问题变得更简单.
例1物块A的质量为m,木板B的质量为M,将A放在B上,B在水平面上受水平方向拉力的作用沿地面匀速向右滑行,且A与B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拉力F消失后,B继续向前滑行了x,A相对于B滑行了一段距离L,木板的长度没有限制,最后A,B都停下来.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求x的表达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运动学的角度来寻找解题方法.最终解题结果如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1=mgμ1=ma1,
因此加速度a1=gμ1,
对B来说f2-f1=Ma2,
因此加速度a2=(M m)gμ2-mgμ1M,
其中f2=(M m)μ2g,
当F消失后,A和B的速度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
x L=v22a1,x=v22a2,
综合以上公式得出 x=Mμ1L(m M)(μ2-μ1).
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能量学知识和动量学知识,思考另外两种解题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2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护学生的信心,保证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发展多元评价激励赞扬关爱学生,对于学生的评价采取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多用激励性评价用语,激励着学生去表达、去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你真棒!”、“你太聪明了,这么深刻的道理你都理解!”,把赞扬的词汇再慷慨一些.但是,落实好这些还需要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包含良好的个性人格、处事能力和人际关系等,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才能积极创建彰显生命活力和人文魅力的高中物理课堂.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
解法一(从绝缘球能量的角度出发找规律):设在第n次碰撞前绝缘球的速度为vn-1, 碰撞后绝缘球与金属球的速度分别为vn,Vn .由于发生弹性碰撞,有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设速度向左为正,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