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课程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又是教育大省,农村学校所占比例很大。研究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现状,旨在发现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势,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课程优势资源的分析
  1.体育人力资源的优势分析
  (1)体育教师的优势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85%的任职年限在10年以下,专科学历占71%,周课时量在14节以下的占82%,由此可知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大部分是青年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去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青年教师有朝气,富有创新精神,愿意接受新事物,吸收新思想,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农村体育教师工作地经济相对落后,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期望值相对较低。只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正确引导,农村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因此要不断地为青年教师创造有利的工作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农村青年体育教师的优势,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学生的优势分析。根据河南省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调查,农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高于城市学生,所以农村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兴趣因素,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更加活泼有趣,以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教师的情感关系着教学的成功,学生的情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凝聚力,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体育设施资源的优势分析
  (1)场地的优势分析。根据调查及访谈了解到,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远不如城市学校体育场地,但调查中显示农村学校的校园面积都比较大,有的农村学校已经自己动手把空闲的场地改造成体育活动场地。另外,河南省一直推行村村建设文化大院活动,在每个村委所在地都建设有文化大院,文化大院有体育场地和器材,距离文化大院较近的学校,可以就近合理充分地利用。
  (2)器材的优势分析。河南省学校体育器材配备调查显示,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远低于国家标准。但是在对体育教师自制体育器材的调查中,农村体育教师经常自制器材的比例高达35%。农村体育教师为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而不断总结经验,进行体育器材的制作、改进和废物利用。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尚有很大的空间,因此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发动广大师生自己动手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场地器材的优势,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3.自然地理资源的优势分析
  农村学校利用自然地理资源进行体育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河南省的自然地理资源十分丰富,西部有山区,中东部是平原,黄河、淮河贯穿全省,有较发达的河湖网体系。在小山旁的农村学校,小山就是学生的体育场,可以举行越野跑、登山比赛等,更可以开展定向运动。在平原的农村学校可以越野,可以郊游,也可以去放风筝和游泳,在丘陵地段,冬季可以去滑雪。总之,河南省的自然地理资源是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宝贵资源,是需要进一步开发的农村学校体育课程优势资源。
  4.传统民俗体育资源的优势分析
  河南省虽地处中原,但也有少数民族杂居,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民俗体育资源。传统民俗体育的教育功能是其成为体育课程的基础,传统民俗体育的健身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其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保证。把多彩的传统民俗体育资源科学合理地吸收消化,使之成为农村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是十分必要的。传统民俗体育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形成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有助于形成农村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势。在农村学校开展传统民俗体育课程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河南省学生参加传统民俗体育的调查情况,农村学生参加传统民俗体育的项目及人数比城市学生多,对传统民俗体育了解的比例高达85%。在对推广传统民俗体育的意愿调查中,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占57%。究其原因,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广大的农村是传统民俗体育的发祥地,农村聚集了很多传统民俗体育的艺人。在庙会上,在节庆日和重大活动中,随处可见传统民俗体育的表演。在很多村庄,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体育表演队,如武术、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旱船、锣鼓等。作为农村学校师生,早已耳闻目染,农村有宽广的场地便于传统民俗体育的开展。农村学生玩传统民俗体育项目更是得心应手,好多传统民俗体育器材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如陀螺、铁环、毽子、沙包等。农村良好的传统民俗体育基础、传统民俗体育资源,是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中的优势资源。
  二、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课程优势资源的开发
  1.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1)努力做好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教师本身是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好坏。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生活在农村,信息比较闭塞,接触新事物较少,必须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采取合理的方法和形式,把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主要内容,把体育教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展现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器材,如沙包、毽子、陀螺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让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展示自己拿手的体育技能,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充分体验到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轮流做体育课值日生,帮助教师做好课堂组织管理和课外活动的管理,在日常学习中锻炼学生的独立性。   (3)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执行者,其本身又是体育课程资源。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往往不被重视,在待遇方面往往低于其他学科教师,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纠正不平等的现象,要执行相关的制度,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场地器材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
  (1)充分利用农村校园的优势,积极改进自建的体育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进城就读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多,农村学校的学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校人数少,相对来说校园就有较大的空间,要积极想办法,把空地、树林等建成体育活动场地。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规律,改进现有场地,使之成为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场所。另外,还要优化场地的布局,合理利用场地,最大限度发挥体育场地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场地资源优势。
  (2)合理利用农村其他器材资源优势,鼓励师生自制体育器材。农村有丰富的资源可以用来开发成为简易的体育器材。女生可以利用鸡毛制作毽子,利用废布和粮食制作沙包等。男生可以利用废木头制作陀螺,利用废木板制作乒乓球拍等。教师可以利用木棒制作武术棍,可以利用废弃的编织袋制作跳绳等。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鼓励体育教师和学生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保护师生的积极性,要对自制简易器材突出的师生进行奖励,在学校形成自制简易体育器材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紧张的现状。
  (3)合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文体设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各项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文体设施也越来越丰富。河南省推行的农村文化大院,已经在很多农村生根发芽。在文化大院里有体育器材场地,作为农村学校要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当然要解决好学生体育活动与村民体育锻炼之间的矛盾。要根据学生体育活动的规律和村民体育活动的时间,把学生利用体育器材的时间与村民体育锻炼的时间协调好,做到有效缓解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紧张与不影响村民体育锻炼的双赢的局面。
  3.自然地理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
  (1)开发学校周围的自然地理资源为体育教学服务。农村学校往往位于田野、小河、小山、小路旁,周围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开发利用这些自然地理资源,如在树林里捉迷藏,练习蛇形跑,在小山上进行定向运动,在田野里和小路上开展越野跑等。在开发这些自然地理资源使之成为体育课程资源时,首先要保证体育教学的安全性,如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开发这些资源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其次,要保证学校的其他教学等日常工作不受影响,在开发利用自然地理资源时要遵循就近原则和便于体育教学开展的指导思想来合理开发,从而为体育教学服务。
  (2)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发课外体育活动的自然地理资源。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续,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学校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我们必须把这些资源有效地、安全地开发成可以运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如下课后到田野里放风筝,双休日去郊游等。开展大自然中的课外体育活动时,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和学生家长取得沟通,做到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和家长“四位一体”,确保安全,真正使学生在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海洋里自由地锻炼其体魄,陶冶其情操,愉悦其身心。
  4.传统民俗体育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
  (1)多渠道培训体育教师的民俗体育技能,培养符合农村实际的体育师资队伍。在我们国家体育师资的培养体系里,传统民俗体育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很多体育院校不重视传统民俗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现在的体育教师对传统民俗体育技能是比较陌生的。首先,体育教师应该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传统民俗体育的知识与技能,使之成为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要聘请民俗体育专家举行传统民俗体育知识讲座,更加详细透彻了解传统民俗体育的相关知识。再次要观摩其他较为成熟的传统民俗体育课教学,使自己能够熟练掌握民俗体育教学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民俗体育知识技能,更好地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服务。
  (2)加强传统民俗体育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体育项目。传统民俗体育资源成为体育课程资源,被引入学校,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存在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弄清其发展历史,保留其有价值的文化及技能,去其迷信庸俗的东西。其次需要专家学者、体育教师及民间艺人共同合作,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开发出不同的传统民俗体育资源。再次要提高传统民俗体育资源的价值,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传统民俗体育资源的管理,保证传统民俗体育的有效开展。要高效开发利用传统民俗体育资源就必须对民俗体育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传统民俗体育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一样的重要性,有效地开发利用能够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其次要对农村学校开发利用传统民俗体育资源进行政策及经济上的支持,保证传统民俗体育的良好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要对开发利用传统民俗体育资源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体育教师进行表彰及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倾斜。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季浏,汪晓赞.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李祥.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运动项目.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5] 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学科教育,2002(2).
其他文献
研究了纳米级全硫化粉末丁腈橡胶(VP-401)对硬质聚氯乙烯(PVC-U)增韧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普通粉末橡胶P83增韧相比,采用少量的超细全硫化粉
在室温下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方法制备出非晶掺氧氮化硅(a-SiNx∶O)薄膜.通过改变硅烷(SiH4)和氨气(NH3)流量比R,可实现薄膜光致发光(PL)峰位在2.06~2.79eV可见光能量
教育因人而展开。人是教育的核心,而人的生命又是这个核心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必须围绕人的生命来开展,都必须以人的生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建构在人的生命基础之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教育价值必须通过人的生命来展开。  一、生命缺失:思想品德教育“木乃伊化”  正视目前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普遍存在着生命缺失的现象。这种教育俨然成了无人的教育,成了无生命的教育。此时,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木乃伊化”。
Lanxess旗下的Rhein Chemie公司将在巴西的PoloFeliz投资一千万欧元建一个新厂,作为其增长战略的一部分。Rhein Chemie的新工厂将为轮胎产业、Rhenoshape的高品质硫化胶囊以及
阐述了棚膜阻隔紫外线与栽培作物生长发育及抑制作物病害的关系,概述了我国农用聚烯烃棚膜透过紫外线的基本情况与国外研究开发的阻隔紫外线棚膜,讨论了阻隔紫外线棚膜开发中
随着网络在社会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地利用网络,在利用网络学习的同时,参与并丰富了网络信息化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对信息化资源进行建设引起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与重视,对于信息化资源建设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随之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深入探讨与总结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规律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资源库的内涵  教学资源库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一个集教育、教学、学习
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正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如果从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建立算起,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1994年我国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