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以脑组织缺血、出血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病[1]。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2]。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发病率逐渐上升,且有遗留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的发病原因,预防机制,防止复发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级预防是指未发病前控制脑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并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防止或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这需要广泛开展脑卒中筛查工作,建议成年人(20岁以上)至少每2年进行1次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脉率的检查,空腹血脂分析和血糖检查[3,4]。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定期随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做到个体化治疗。
生活习惯的改变
吸烟:吸烟可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加,是缺血性卒中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戒烟可以使卒中风险迅速降低。因此要在全社会的参与下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增加民众自我戒烟的意识和责任心,避免被动吸烟,医务人员应强烈建议有卒中或TIA患者戒烟。
饮酒:饮酒量与卒中风险之间存在一种J型关系,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诱导性高血压、血液高凝状态、脑血流量下降、心源性栓塞等使卒中风险增高,少量或中等量饮酒则有保护作用。调查显示,饮酒量60g/日卒中風险增高64%,饮酒量<12g/日可使卒中风险降低。应此饮酒者要控制酒量,适度饮酒不要酗酒。
一级预防是指未发病前控制脑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并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防止或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这需要广泛开展脑卒中筛查工作,建议成年人(20岁以上)至少每2年进行1次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脉率的检查,空腹血脂分析和血糖检查[3,4]。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定期随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做到个体化治疗。
生活习惯的改变
吸烟:吸烟可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加,是缺血性卒中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戒烟可以使卒中风险迅速降低。因此要在全社会的参与下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增加民众自我戒烟的意识和责任心,避免被动吸烟,医务人员应强烈建议有卒中或TIA患者戒烟。
饮酒:饮酒量与卒中风险之间存在一种J型关系,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诱导性高血压、血液高凝状态、脑血流量下降、心源性栓塞等使卒中风险增高,少量或中等量饮酒则有保护作用。调查显示,饮酒量60g/日卒中風险增高64%,饮酒量<12g/日可使卒中风险降低。应此饮酒者要控制酒量,适度饮酒不要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