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与维修技术,其次是原有路面加铺沥青层修复技术,最后就路面养护新材料、新技术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供参考。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养护;新材料与新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目前使用的较为广泛的路面形式之一。其优势主要包括强度高、耐久度高且养护费用较低等。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有着较多的优势,但是相对的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设计理论、没有足够的施工经验、没有按时进行养护,都会使其出现结构性的损坏,或是功能性的缺陷,以至于对公路的使用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1.水泥混凝土路面调查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以此制定出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方案。接下来在得到相关调查数据后就可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工作。
1.1调查内容
在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调查时,应全面的分别对其设计、施工、养护及使用状况等主要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
1.2调查方法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不同的时期,其设计指标、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也是不同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程度也会存在一些差别。所以在对其进行调查之前要将其原有的混凝土路面划分为几段不同的区域,这样在调查时就可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产生损坏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
2.1裂缝
灌缝材料通常可以分为环氧树脂类、聚氨酯与改性聚氨脂类以及烯类与沥青橡胶类这几种。其中效果较好的是环氧树脂类材料,因为其具有耐热、活性高、内聚力高、粘附力强,收缩率较低等几种显著的优势,可是相对的其自身的延伸率不高且较脆,所以可加入低分子液体改性剂、增柔剂、增韧剂等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目前常用的改性环氧树脂类材料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聚硫改性环氧灌缝材料,另一种是双组分快速固化灌缝材料。
2.2错台
当板块出现错台现象时可用压浆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整使之平顺,如果还是会有一定的高差且错台量小于1cm时,可将高出的部分用建筑磨平机将其打磨或是采用人工对其进行凿除。当错台量大于1cm时,可采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碎石将较低的一侧衬平,或是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来进行修补工作,但要注意在这之前要将原路面进行彻底的清理。
2.3非结构性病害
对于如大面积麻面、露骨及平整度差等一些结构性的病害应选用沥青混凝土对其进行罩面处理方法,厚度不能低于2.5cm,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做到《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要求,在进行罩面前应对破碎板与整个路面进行修补以及压浆的处理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对于普通的麻面可以不进行处理,将严重露骨的部分进行处理即可。这里的处理方法是用聚合物砂浆作薄层处理,水泥与砂的比例为1:2,用J6型胶液拌和至均匀稠度,然后将混凝土路面进行彻底的清洗后在其表面上涂上一层IV型超早强界面剂,稍微有些干后,再将聚合物砂浆均匀的摊铺在上面,同时要注意将厚度控制在1.5cm以下。
2.4脱空板
板底脱空会导致路面在使用期间出现裂缝或破碎板的现象。还有一些表上看上去没有破碎、裂缝痕迹的板块,实际上其板底很有可能已经脱空了,这是一种较为隐蔽且有较大危害的现象。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3.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修复施工技术
目前对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施工方式与新建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方式几乎是一样的,其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可分为以下几种。
3.1破碎板
对于一些严重破碎板、严重裂缝、板角断裂等破碎板块要对其进行挖除,并采用早强混凝土或早强钢筋混凝土对其进行修补工作,使其与原路面齐平,并同时将原路涵洞盖板铺装层出现破碎的现象进行处理。
3.2原路面板
为确保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应在卿泥、脱空的混凝土面板与轻微、中等裂缝的面板处采用板底压浆工作。如果在已使用时间较长且原路面稳定性不够的路段,最好对原有的混凝土面板进行整体的壓浆工作。
3.3原路面防水能力
首先应将所有的缩缝、纵缝以及裂缝进行彻底的清理,然后用填缝料进行灌缝工作。之后在其上加铺一层土工布或1.5-2.5cm沥青混和料隔离层,没有设置隔离层的路段要洒布粘层油,这样不仅会减少出现路表水下渗井的情况,同时会达到增加加铺层与原有路面的结合力的作用。
3.4沥青层
通常情况下应在隔离层上加铺两层沥青混凝土面层,下层应选用热稳定性能较强的开级配粗、中粒式沥青碎石或沥青混凝土,其厚度应控制在4-8cm之间,上层应选用防水性较强的密级配细、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厚度应控制在2-9cm之间。其中对于桥面来说,只需要加铺上面层即可,同时在桥头两端50m范围内的下面层要进行调坡工作。在选择面层原材料时对其的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拌和与摊铺等工作和普通的沥青类路面的施工过程几乎是一样的。但是要注意在碾压时,要选择沥青层厚度可承受吨位的压实机具以确保过振过程中不会产生沥青混合料二次细粒化的情况。同时要避免沥青层渗水而使混凝土路面加铺后引起卿泥问题,应在旧板和沥青层间铺筑玻璃纤维布隔离层。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混凝土路面上浇洒乳化沥青,浇洒过程中要保持其均匀,然后在其上洒布乳化沥青与石屑,也要注意保持均匀,最后将其碾压成形后摊铺沥青面层即可。
4.路面养护新技术
4.1预防性养护新材料
目前在国际上对于沥青路面的养护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就是稀浆封层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用稀浆封层机将材料进行拌和稀浆与摊铺的工作,采用这种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会节省很多时间而且摊铺的也会很均匀。但是相对的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由于封层机的造价不低,在中小型工程中推广有着相当大的难度。
4.2修补材料
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储存式冷铺沥青路面修补材料,这种材料是由沥青、砂石的拌制料进行改良加工而产生的。与传统修补材料相比,有着能够同时达到疏松性、压实性的优点,同时在使用时非常方便,可是相对的在其制作过程中需要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且价格也很高。
4.3新型沥青罩面材料
这种新型的沥青罩面材料通常说的是沥青砂浆,沥青砂浆因其中含有大量大尺寸的砂石颗粒,会在摊铺后,形成一定的结构以达到承载外部力量的作用。因此在目前的道桥工程中多数会选用这种材料,不仅会加强公路罩面的柔韧性、抗裂性和耐疲劳性,而且这种材料还有不错的防水性能。
4.4再生利用技术
这种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指的是对原有的沥青路面进行翻新、加工工作,采用此项技术不但会增加路面的性能,同时还会将原有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达到节约工程成本的作用。
5.结束语
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损坏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应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结合现代化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科学的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做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养护工作,并可直接提高我国公路的整体质量。 [科]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养护;新材料与新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目前使用的较为广泛的路面形式之一。其优势主要包括强度高、耐久度高且养护费用较低等。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有着较多的优势,但是相对的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设计理论、没有足够的施工经验、没有按时进行养护,都会使其出现结构性的损坏,或是功能性的缺陷,以至于对公路的使用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1.水泥混凝土路面调查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以此制定出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方案。接下来在得到相关调查数据后就可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工作。
1.1调查内容
在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调查时,应全面的分别对其设计、施工、养护及使用状况等主要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
1.2调查方法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不同的时期,其设计指标、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也是不同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程度也会存在一些差别。所以在对其进行调查之前要将其原有的混凝土路面划分为几段不同的区域,这样在调查时就可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产生损坏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
2.1裂缝
灌缝材料通常可以分为环氧树脂类、聚氨酯与改性聚氨脂类以及烯类与沥青橡胶类这几种。其中效果较好的是环氧树脂类材料,因为其具有耐热、活性高、内聚力高、粘附力强,收缩率较低等几种显著的优势,可是相对的其自身的延伸率不高且较脆,所以可加入低分子液体改性剂、增柔剂、增韧剂等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目前常用的改性环氧树脂类材料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聚硫改性环氧灌缝材料,另一种是双组分快速固化灌缝材料。
2.2错台
当板块出现错台现象时可用压浆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整使之平顺,如果还是会有一定的高差且错台量小于1cm时,可将高出的部分用建筑磨平机将其打磨或是采用人工对其进行凿除。当错台量大于1cm时,可采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碎石将较低的一侧衬平,或是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来进行修补工作,但要注意在这之前要将原路面进行彻底的清理。
2.3非结构性病害
对于如大面积麻面、露骨及平整度差等一些结构性的病害应选用沥青混凝土对其进行罩面处理方法,厚度不能低于2.5cm,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做到《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要求,在进行罩面前应对破碎板与整个路面进行修补以及压浆的处理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对于普通的麻面可以不进行处理,将严重露骨的部分进行处理即可。这里的处理方法是用聚合物砂浆作薄层处理,水泥与砂的比例为1:2,用J6型胶液拌和至均匀稠度,然后将混凝土路面进行彻底的清洗后在其表面上涂上一层IV型超早强界面剂,稍微有些干后,再将聚合物砂浆均匀的摊铺在上面,同时要注意将厚度控制在1.5cm以下。
2.4脱空板
板底脱空会导致路面在使用期间出现裂缝或破碎板的现象。还有一些表上看上去没有破碎、裂缝痕迹的板块,实际上其板底很有可能已经脱空了,这是一种较为隐蔽且有较大危害的现象。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3.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修复施工技术
目前对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施工方式与新建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方式几乎是一样的,其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可分为以下几种。
3.1破碎板
对于一些严重破碎板、严重裂缝、板角断裂等破碎板块要对其进行挖除,并采用早强混凝土或早强钢筋混凝土对其进行修补工作,使其与原路面齐平,并同时将原路涵洞盖板铺装层出现破碎的现象进行处理。
3.2原路面板
为确保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应在卿泥、脱空的混凝土面板与轻微、中等裂缝的面板处采用板底压浆工作。如果在已使用时间较长且原路面稳定性不够的路段,最好对原有的混凝土面板进行整体的壓浆工作。
3.3原路面防水能力
首先应将所有的缩缝、纵缝以及裂缝进行彻底的清理,然后用填缝料进行灌缝工作。之后在其上加铺一层土工布或1.5-2.5cm沥青混和料隔离层,没有设置隔离层的路段要洒布粘层油,这样不仅会减少出现路表水下渗井的情况,同时会达到增加加铺层与原有路面的结合力的作用。
3.4沥青层
通常情况下应在隔离层上加铺两层沥青混凝土面层,下层应选用热稳定性能较强的开级配粗、中粒式沥青碎石或沥青混凝土,其厚度应控制在4-8cm之间,上层应选用防水性较强的密级配细、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厚度应控制在2-9cm之间。其中对于桥面来说,只需要加铺上面层即可,同时在桥头两端50m范围内的下面层要进行调坡工作。在选择面层原材料时对其的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拌和与摊铺等工作和普通的沥青类路面的施工过程几乎是一样的。但是要注意在碾压时,要选择沥青层厚度可承受吨位的压实机具以确保过振过程中不会产生沥青混合料二次细粒化的情况。同时要避免沥青层渗水而使混凝土路面加铺后引起卿泥问题,应在旧板和沥青层间铺筑玻璃纤维布隔离层。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混凝土路面上浇洒乳化沥青,浇洒过程中要保持其均匀,然后在其上洒布乳化沥青与石屑,也要注意保持均匀,最后将其碾压成形后摊铺沥青面层即可。
4.路面养护新技术
4.1预防性养护新材料
目前在国际上对于沥青路面的养护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就是稀浆封层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用稀浆封层机将材料进行拌和稀浆与摊铺的工作,采用这种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会节省很多时间而且摊铺的也会很均匀。但是相对的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由于封层机的造价不低,在中小型工程中推广有着相当大的难度。
4.2修补材料
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储存式冷铺沥青路面修补材料,这种材料是由沥青、砂石的拌制料进行改良加工而产生的。与传统修补材料相比,有着能够同时达到疏松性、压实性的优点,同时在使用时非常方便,可是相对的在其制作过程中需要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且价格也很高。
4.3新型沥青罩面材料
这种新型的沥青罩面材料通常说的是沥青砂浆,沥青砂浆因其中含有大量大尺寸的砂石颗粒,会在摊铺后,形成一定的结构以达到承载外部力量的作用。因此在目前的道桥工程中多数会选用这种材料,不仅会加强公路罩面的柔韧性、抗裂性和耐疲劳性,而且这种材料还有不错的防水性能。
4.4再生利用技术
这种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指的是对原有的沥青路面进行翻新、加工工作,采用此项技术不但会增加路面的性能,同时还会将原有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达到节约工程成本的作用。
5.结束语
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损坏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应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结合现代化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科学的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做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养护工作,并可直接提高我国公路的整体质量。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