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科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极为重要。本文通过总结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个别环节的改进,以此达到高效的实验课堂。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预习分析总结
生物学科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极为重要。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初步掌握对生物科学探索、研究的方法。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生物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我校竭尽所能优化实验设备、完善实验内容,达到了每2人1台显微镜,一套实验用具。在我校学生实验若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共要用30台显微镜分30个小组,这样做对学生做好实验提供了方便,但对我们教师如何组织好实验教学的纪律,达到每节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却带来了困难。为了使每节实验课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在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 上好初一年级实验教学的起始课
初一年级进入中学后,生物实验课是他们首先接触的实验课,当听到要进入实验室做生物实验时,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得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激动不已。再加上我校生物实验室的后面就是标本陈列柜,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初一孩子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如果事先不进行必要的规则教育,不做分组固定试验台等安排,那么第一次实验课将是混乱的,学生会在实验课上东张西望,随意乱动;做实验时大声喧哗,随意下座位对实验用具的摆放和使用毫无规矩,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认真组织并上好起始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纪律,并在以后的实验课中坚持下去,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每次实验教学都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上绪论课时教师就应反复强调实验课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的认识,才能探索生物的奥秘、才能学会许多科学实验的方法,从而使他们明确上实验课的目的,激发其探索精神。并组织学生学习实验规则、实验室守则,给各教学班分编实验小组,编排实验座次表,并挑选热心工作认真负责,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负责本组实验的组织和实验用具的管理。在最初的几次试验课中要反复提醒学生必须按实验规则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不擅自离开试验台,实验完毕后应举手向老师报告请示,养成有组织、守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实验作风。在每节实验结束时教师必须用少许时间对本节实验的效果和纪律状况做出小结。对操作准确、观察认真、纪律良好的实验小组要及时表扬,鼓励全体学生要积极操作、认真观察,使学生喜欢做试验,却又感到并不轻松,真正体验到生物实验的乐趣和重要性。
二、 预习是实验课顺利进行的前提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提前思考疑难问题,提高听课效率和笔记的水平,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有利于防止学生中的两极分化。因此,在每节实验课前我将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和要思考的问题。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实验课有哪些内容、项目、操作步骤和过程有所了解,要达到怎样的实验目的做到心中有数,以避免实验操作的盲目性,实验也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预习工作还包括让生物课外兴趣小组事先对实验内容的预演,培养实验课小骨干,让他们在实验中起到带头作用,使学生实验进行的顺利。这样也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其教学效果要比一味的教师讲授要好很多。在教师和兴趣小组的帮助下,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成功率,会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课的兴趣和参与生物实验的积极性。
三、 边讲解、边演示、边操作的实验教学法,适于初一年级的实验教学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操作,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操作非常陌生,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入门,除了以上所讲,我认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操作,师生双边同步进行的实验教学法也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尽快的掌握操作要领,使实验教学在一开始就能比较准确和顺利的进行。如在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边向学生讲解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事项,边演示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模仿着去做。然后再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中的实验要求以及教师示范的方法重新练习。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边听、边看、边做注意力集中;而且还能使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机密结合,讲解一步演示一步,同时引导学生完成一步,使学生对正确的记忆比较深刻,再加上学生的及时操作反复实践,记忆效更果好。在实验课结束时,教师再用较短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再进行一次使用操作竞赛,选出优胜者。对操作准确,观察认真、纪律良好的实验小组或大组,给予表扬。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比较准确、熟练的掌握实验要领,是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效果。
四、及时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必须在正确分析失败原因的前提条件下此话才能成立。学生实验也是这样,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操作技能不熟练,再加上他们心中的盲目性,难免要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让学生一错再错,应立即停止试验、分析原因,找出补偿办法,总结出经验教训,避免再犯。这样久而久之,实验每出一些异常学生都会冷静地处理,在他们用知识去分析失误时,实验能力也得到锻炼。如有的同学在用显微镜看人血涂片时,怎么也看不到白细胞。其后,他分析认为白细胞透光能力强可利用低倍镜观察。方法是在低倍镜下调节粗准焦螺旋看清红细胞再用细准焦螺旋使红细胞模糊不清,然后,移动涂片再观察,发现视野有一些亮点如星星闪烁,再将一亮点移至中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细胞更加清晰,此亮点就是白细胞。
近些年来我校提出"让学生在校三年,受益终生"的教育理念,落实到生物学这门学科,由于注重了学生实验的起始课,加强了学生预习环节,并遵循了边讲解、边演示、边操作的实验教学法,让学生边学习边总结,实验课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每学期的全部实验课都能按照教学要求顺利完成。每逢上实验课时,学生都兴趣浓厚,常常自带许多实验材料,用显微镜来细致观察。实验中他们都能得心应手,独立操作,达到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德法、费世汲:《生物教学整體设计》,北师大出版社,2005年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预习分析总结
生物学科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极为重要。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初步掌握对生物科学探索、研究的方法。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生物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我校竭尽所能优化实验设备、完善实验内容,达到了每2人1台显微镜,一套实验用具。在我校学生实验若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共要用30台显微镜分30个小组,这样做对学生做好实验提供了方便,但对我们教师如何组织好实验教学的纪律,达到每节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却带来了困难。为了使每节实验课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在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 上好初一年级实验教学的起始课
初一年级进入中学后,生物实验课是他们首先接触的实验课,当听到要进入实验室做生物实验时,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得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激动不已。再加上我校生物实验室的后面就是标本陈列柜,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初一孩子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如果事先不进行必要的规则教育,不做分组固定试验台等安排,那么第一次实验课将是混乱的,学生会在实验课上东张西望,随意乱动;做实验时大声喧哗,随意下座位对实验用具的摆放和使用毫无规矩,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认真组织并上好起始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纪律,并在以后的实验课中坚持下去,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每次实验教学都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上绪论课时教师就应反复强调实验课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的认识,才能探索生物的奥秘、才能学会许多科学实验的方法,从而使他们明确上实验课的目的,激发其探索精神。并组织学生学习实验规则、实验室守则,给各教学班分编实验小组,编排实验座次表,并挑选热心工作认真负责,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负责本组实验的组织和实验用具的管理。在最初的几次试验课中要反复提醒学生必须按实验规则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不擅自离开试验台,实验完毕后应举手向老师报告请示,养成有组织、守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实验作风。在每节实验结束时教师必须用少许时间对本节实验的效果和纪律状况做出小结。对操作准确、观察认真、纪律良好的实验小组要及时表扬,鼓励全体学生要积极操作、认真观察,使学生喜欢做试验,却又感到并不轻松,真正体验到生物实验的乐趣和重要性。
二、 预习是实验课顺利进行的前提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提前思考疑难问题,提高听课效率和笔记的水平,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有利于防止学生中的两极分化。因此,在每节实验课前我将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和要思考的问题。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实验课有哪些内容、项目、操作步骤和过程有所了解,要达到怎样的实验目的做到心中有数,以避免实验操作的盲目性,实验也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预习工作还包括让生物课外兴趣小组事先对实验内容的预演,培养实验课小骨干,让他们在实验中起到带头作用,使学生实验进行的顺利。这样也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其教学效果要比一味的教师讲授要好很多。在教师和兴趣小组的帮助下,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成功率,会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课的兴趣和参与生物实验的积极性。
三、 边讲解、边演示、边操作的实验教学法,适于初一年级的实验教学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操作,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操作非常陌生,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入门,除了以上所讲,我认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操作,师生双边同步进行的实验教学法也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尽快的掌握操作要领,使实验教学在一开始就能比较准确和顺利的进行。如在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边向学生讲解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事项,边演示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模仿着去做。然后再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中的实验要求以及教师示范的方法重新练习。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边听、边看、边做注意力集中;而且还能使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机密结合,讲解一步演示一步,同时引导学生完成一步,使学生对正确的记忆比较深刻,再加上学生的及时操作反复实践,记忆效更果好。在实验课结束时,教师再用较短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再进行一次使用操作竞赛,选出优胜者。对操作准确,观察认真、纪律良好的实验小组或大组,给予表扬。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比较准确、熟练的掌握实验要领,是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效果。
四、及时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必须在正确分析失败原因的前提条件下此话才能成立。学生实验也是这样,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操作技能不熟练,再加上他们心中的盲目性,难免要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让学生一错再错,应立即停止试验、分析原因,找出补偿办法,总结出经验教训,避免再犯。这样久而久之,实验每出一些异常学生都会冷静地处理,在他们用知识去分析失误时,实验能力也得到锻炼。如有的同学在用显微镜看人血涂片时,怎么也看不到白细胞。其后,他分析认为白细胞透光能力强可利用低倍镜观察。方法是在低倍镜下调节粗准焦螺旋看清红细胞再用细准焦螺旋使红细胞模糊不清,然后,移动涂片再观察,发现视野有一些亮点如星星闪烁,再将一亮点移至中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细胞更加清晰,此亮点就是白细胞。
近些年来我校提出"让学生在校三年,受益终生"的教育理念,落实到生物学这门学科,由于注重了学生实验的起始课,加强了学生预习环节,并遵循了边讲解、边演示、边操作的实验教学法,让学生边学习边总结,实验课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每学期的全部实验课都能按照教学要求顺利完成。每逢上实验课时,学生都兴趣浓厚,常常自带许多实验材料,用显微镜来细致观察。实验中他们都能得心应手,独立操作,达到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德法、费世汲:《生物教学整體设计》,北师大出版社,2005年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