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防灾减灾教育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强化对学生的防灾减灾教育,特别是地震方面的防灾减灾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关键时刻的自我保护能力,对生命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在课堂环节进行有效的渗透,结合专题教育和拓展环节进行研究,鼓励思维创新,更好地提升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防灾减灾;教育引导
  地理学科属于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防灾、减灾教育,使他们树立这样的意识,并且增强防灾减灾的本领。笔者多年从事地理教学,在这一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将作简要阐述。
  一、自主搜集信息渗透防灾减灾教育
  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收集资料信息,特别是教材的信息容量较少,无法满足课堂实际需要,此时就更加迫切的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收集一些学习资料,配合课堂学习的开展。在防灾减灾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事前通过网络、文献书籍等路径收集和防灾减灾相关的资料信息,特别是有关地震方面的信息,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汇报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各不相同,展示在课堂上极大的拓展了视野,如地震灾害的形成原因,哪些属于多发地区,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地震灾害、灾后如何进行自救等。这些内容极大的丰富了地理学习内容,增加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以及对防灾、减灾、救灾措施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达到了丰富地理学习内容、提高思想认识的双重目标。
  二、课堂探究环节渗透防灾减灾教育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渗透防灾减灾教育要紧扣课堂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在地震灾害教学中,笔者有效强化有关地震方面的防灾减灾教育,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地震这一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命财产产生的巨大破坏,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刻不容缓。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这一灾害的成因有哪些,虽然截止目前为止对地震还未能实行有效的提前预防,但是有关地震活动的规律等方面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让学生增强对地震灾害的了解,有于采取正确的减灾防灾方式。接下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研究,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迫害。大家分别从预防性措施、灾后自救等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包括加大地震预警的力度,增加房屋的牢固程度,普及地震灾害知识、加大地震自救宣传教育的力度等方面,使课堂教学有效强化了对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培养。
  三、专题研究环节渗透防灾减灾教育
  地震灾害在我国属于破坏力较大的灾害,一旦发生高等级的地震,生命财产安全将会受到极大破坏,青海玉树地震、四川汶川地震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强化全员地震防灾、减灾教育刻不容缓。笔者在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专题研究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专项分析,达到提高学生防灾减灾意识、能力的效果。在以科学的观点防治自然灾害等内容教学中,笔者延伸开去,从各种灾害的防治中总结出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例如:建立有效的预警体系,建立密切联动的救援体系,强化全员防灾抗灾意识和自救水平等等。通过这样的延伸教育,使学生对如何有效降低地震灾害的损失,如何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提高自救能力、提高生存能力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在地震以及火灾发生时如何自救等,比如地震发生时应当关闭电源、煤气,就近尋找狭小空间或者坚固地带进行躲避,楼房火灾发生时封闭好门窗、躲进卫生间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关闭电源、拨打火警电话等,提高学生自救能力。
  四、课外拓展环节渗透防灾减灾教育
  高中生的学习生活非常紧张,相对于地理教学工作而言,课后的一些环节拓展也是渗透防灾减灾教育的有效环节。在教学之余,笔者要求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进行实践调研,通过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人们对地震这一灾害的认识,特别是如何预防地震、如何实行震中逃生、灾后自救等方面。经过实践调查,笔者发现大家对灾害发生时的逃生这一方面了解不多,缺乏有效的知识技能积累。对此,笔者引导学生根据问卷调查和了解的结果,专门撰写了提案建议,向有关部门进行了转交,受到了充分肯定。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向身边人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宣传地震防灾和减灾方面的一些常识,提高他们关键时刻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思维创新环节渗透防灾减灾教育
  研究地震灾害特别是如何有效预防这一方面,是当今全世界关注的一项难点,正在不断取得突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创新思维,立足于现有科学水平、研究成果,大胆想象,设计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地震灾害损失的路径。在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教学中,一系列的科学成果已经运用于灾害的防治工作和预防。同样,笔者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有关地震灾害预防的一些设想,包括建立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体系,实现地震灾害防治成果共享,将各种先进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研究地球内部运动状态的成果与地震灾害防治结合起来,从而进行有效的预测预防,有一定的时间作为提前量进行预告,并且在预告的过程中达到第一时间迅速波及到地震多发地区的群众中,使他们有充足的逃生时间。这些方面的思维创新对于学生而言,是对学习内容的深化理解,同时也是对他们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防灾减灾教育,特别是强化地震这一破坏力极大的灾害防治教育,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要重视这一方面的渗透,并要求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技能的宣传普及率,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了解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华,肖芹,殷红卫.试论环境安全与人类道德观的转变[J].灾害学,2011(03)
  [2]陈霞,朱晓华.试论灾害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灾害学,2014(03)
  [3]王占礼.可持续发展与灾害类型的分析研究[J].灾害学,2009(01)
  [4]汪泓宏.时代的趋势──发展灾害教育[J].中国减灾,2016(02)
其他文献
中国需要建设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的一流智库.结合中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特色,提出了地方社会科学院智库转型的基本方略,以期推动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
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和中国知网为检索范围,阐述了生物工程专业文献检索课的研究现状,从教材选用、教师素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反馈机制6个方面介绍了生物
根据文献调研,分析了国内主要查新机构的查新管理服务系统,提出了基于LibGuides的山东大学科技查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理念和基本结构,通过Page设计,整合了山东大学查新
根据对海南省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情况的调研,分析了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并针对本次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图书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以
新型管材工业可以说是起步晚、起点高、发展迅速,经过几年的发展,塑料管道在全国各类管道中市场占有率得到很大提高,目前铝塑管(PAP)、PE管、PVC-U管、PP-R管在抄表到户改造工
【摘 要】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我从未质疑过,并且十分认同、肯定,书籍可以给你提供知识、提高你的智慧;可以让你的灵魂到达身体到不了的地方,并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可以在你孤独时作为好朋友的形象陪伴你,所以说,书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其中,我国文化精髓之一的经典著作,其历史悠久,经典著作中集聚了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文学魅力,是作家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在小学语文中加
【摘 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科之间的融合已经势不可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用性,值得探讨。文章主要从积累素材,丰富内涵;展示抽象,发展思维;搭建平台,促进交流三个方面来整合其它学科,从而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实用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其他学科;教学实用性  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正在随时随地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
布袋除尘器是火力发电厂中的重要设施,对火力发电厂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电厂为了有效降低SO2排放,将燃用低硫煤或采取相应的脱硫设施,这就造成了静电除尘器的除
婚姻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受长期的重男轻女观念及其在生育行为中的男孩偏好影响,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婚姻挤压现象,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