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之王”田中达也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m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微博上一组在世界巡展的微型作品图片刷屏了。图片上无论是运动员在吊环上训练,青年男子推着割草机清理草坪,还是厨师正在制作披萨,看起来都栩栩如生。其实吸引网友眼球的却是燕尾夹做成的吊环,刷子做成的草坪,以及打孔器和订书钉做成的披萨制作工厂,每一件生活中的平凡物品,都变成了极具创意的微型作品。这些让网友忍不住点赞的作品,来自于有“日本脑洞之王”之称的田中达也。
  田中达也从小就是铁道迷,因为在铁道模型店买了一个德国制的人偶,从此就喜欢上了人偶。但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和人偶并没有任何交集。一天,他看到邻居家的几个小朋友在玩,其中一个小朋友把广告传单揉在一起,说是案发现场。
  小朋友的创造力瞬间吸引了田中达也,从那时起,他开始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他看到孩子们把一个超大玩偶用手电筒照一下,然后马上替换成1.5公分的小人偶,还大呼成功。他百思不解,后来无意中看到桌上的漫画,才知道他们是模仿哆啦A梦的缩小灯。
  田中达也忍俊不禁,把玩着那个1.5公分的小人偶,这时孩子走过来,说那个小人该睡觉了,就将它放进一个火柴盒里。半开的火柴盒里,橘红色的火柴头就像枕头,而同样颜色的火柴盒盖就像是被子。这就像是用缩小灯将人躺在床上的画面做了微缩处理,他眼前一亮,萌生了制作微型作品的想法。
  起初,田中达也的作品都围绕着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他把一本书立起并微微打开,然后配上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微型小女孩人偶,在浅色的背景下拍下来,很像她正回家进门的感觉。凭借着以前对生活的观察,他每看到一样生活用品,都会捕捉物与物之间的丝丝关联,就像把书想成回家的门一样,他还将筷子变成桥、面包变成电车、刷子变成稻田……
  2011年4月,田中達也在社交平台开启了名为“微型日历”的计划,每天上传他拍摄的微型作品。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些脑洞大开的微型作品吸引了网友好奇的目光,被纷纷转发。这使他信心倍增,同时也激发了创作热情。
  从一个简单的创意,到将收藏的微型人偶和风景合照,田中达也的作品日臻完善。2015年,他辞去广告公司的工作,开始了微型作品创作之旅。为了作品能呈现更有创意的生活场景,田中达也经常带着微型人偶到百元商店与卖场中。只要看到有趣的物品,他就会拿出人偶进行比对,如果恰巧碰撞出创意的火花,他就用手机记下来。场景虽然只有一本书的大小,但通过他的创意,西兰花被做成森林、花瓣变成湖中小船、汤匙变成跳水板,甚至牛仔裤被做成夏天的海浪。每一次他看到眼前的物品,都会去想有没有什么东西和它的颜色、形状很像。不断地观察、创新,使田中达也的创作范围越来越广,他还帮NHK的电视剧《雏鸟》制作过动画片头。
  2017年6月开始,田中达也先在台北举办了名为“微型展”的展览,除了展出六年来的精选照片,还有拍摄用的实体模型。其后又进行了世界巡回展览,并在同年8月准备出版他第三本微型创作写真集。
  田中达也说:之所以能成为“脑洞之王”,是因为对生活的观察和不断积累,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编辑 之之)
其他文献
活到一把年纪,我也明白了:对于天下那些至美的好东西,如果没有大智慧,最好不要插嘴了。小蛮腰这种好物,我是鼓了好几次劲儿,一鼓,再鼓,三鼓,才战战兢兢腆着脸来置个喙的。  《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里,莺莺小姐唱:“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那一掐掐的小腰围,瘦,艳;由不得惹人遐思惹人怜。若换成人高马大、虎背熊腰的胖莺莺,悲啼啼腾挪而来,就不像那么回
小强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从小,父母为了生活就把他寄养在姥姥家。姥姥是个乡下老太太,不识字,他就在贫瘠的乡下慢慢长大。  上小学时回到父母身边,小强仍然得不到更多的照顾。好在穷人家的孩子天照应,小强虽不特别优秀,但长得一表人才,他一路磕磕绊绊读完了高中、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进了机关做了公务员。  刚到机关的时候,大家一律被称为“小孩”,倒水扫地取报纸送文件……“小孩”做的多是工作任务之外的琐事。那
二战期间,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盟军战机以惊人的速度被击落。战争初期,超过4万架战机可能会因为德国和日本的对空高射炮坠毁。1943年8月的一天,由盟军联合发起的空袭中,超过60架B-17、B-24被击落。损失率如此之高,美国空军指挥官坐不住了,几名高级军官从战场飞往华盛顿。  许多将士认为,他们肯定去咨询军事专家或武器专家。然而,这几位军官却直奔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教研室,找到统计学教授亚伯拉罕·沃尔
清之曲   心曲荡漾,清字为韵:“一身清白,品节无邪;两袖清风,操守廉洁;三餐清淡,延年益寿;四时清明,头脑不昏;五官清秀,风趣文雅;六面清静,环境和谐;七情清澈,爱憎分明;八音清越,言而必信;九天清高,超尘脱俗;十车清芬,美德流芳。”此中寄托人生真谛,表达士子情怀。   诗海扬帆,风光无限:“举世皆浊我独清”(屈原);“我辈徒此揖清芬”(李白);“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只买清愁不买田”(杨
酷热,是夏的招牌。故而,比任何时候都愈发渴盼风起、风来、风过,吹散溽热,遥寄清凉。“夏有凉风”,才是人间好时节。  夏风,通常幽微,隐于无形,需要带着闲情去寻风。  轻薄的衣衫在林间、在水岸、在山巅、在街巷,会有清风盈满,飘逸洒脱。不由轻展双臂,仰面眯眼,慢节奏、深呼吸,乐享这舒爽的轻拂,顿觉周身酥酥然、飘飘然,如在天堂。这里,便是夏风生发的奇妙之所。  撒下一地花凉儿的树林,在夏阳的普照下蓬勃着
我从二十几岁就一个人旅行,尤其是近几年,时间、经济宽裕了些,这更是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每年都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路上,就像早起要跑步、夜晚要读书一样,是常态化的生活,而非偶尔为之的点缀。我想,中国是一部多卷本的书,我要从头到尾读一遍。  一念起,便是远方。换上运动鞋,背起双肩包,装几件换洗衣服、几种药品,带一个水杯、一两茶,揣好身份证、银行卡,天地自由驰骋,自己说了算,可以随时决定、更改行程。当然
“人脉是风,人脉是雨,有了人脉我呼风唤雨;人脉是天,人脉是地,有了人脉我顶天立地!”这是一位游走在生意场上的朋友的口头禅。在他看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成就辉煌的事业和人生,广博的人脉圈是最重要和最不可缺少的。“人脉圈广,就能将很多难办的事轻松搞定!”  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将人生的成功与否与人脉圈的广窄挂上钩,甚至直接划上等号。为此,他们特别热衷于交际,流连于饭局、牌局、舞厅、KTV等社交场
候鸟很多,中国古诗文里,被人寄予兴亡之叹的是燕子。  燕子俊俏,善迅速起飞,衔泥筑巢,绕梁呢喃,它最初是喜庆的。“燕尔新婚,如兄如弟”,“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双飞,软语商量不定的样子,就成了“甜蜜”的代指。这样的意象,宋词里最多。  刘禹锡善写兴亡,小到道观种桃,大到西塞山怀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多少欲言难言的凭吊,都在那恋旧的燕子身上,成为滥觞。后世诗人,都未能走出他的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当节气遇上物候,尘世的暖意缓缓飘来,夏季如初升的朝阳穿透薄雾,妙丽而隐约,明媚又淋漓。  云幕雨帘,墨色天青。天空像有谁持一只素笔,将那山眉水眸拧出汁液来,在仿若砚台的廊桥舟船里描绘着唐诗宋词、水墨丹青。宣纸上走笔,江南如氤氲了水汽的梦境,书写着小桥流水的侬侬细语。  旧宅古木,明月清风,庭院几许深幽。你看,那墙角井沿、松洞岩缝里挣扎出几缕苔痕,几抹青色,是那么似曾相识,
电影院要放一部怀旧的电影——《地雷战》,他想带父亲去看。  父亲每日里除了买菜以外,很少下楼。他曾带父亲去公园,试着让父亲融进那里的老头老太太的群体里,但父亲浓重的地方口音,别人很难听懂。后来,父亲不愿去公园了,没事时总是喜欢一個人待在家里,站在阳台上往北望。他知道,父亲在张望老家的方向。他是把父亲从乡下硬拽来的,父亲不愿来,但是不会做饭,怎么能照顾好自己呢?  父亲听说要看电影,很高兴,早早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