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悖论

来源 :车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zan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近常常在想,到底现在还需不需要汽车媒体了,首先我们要清楚,汽车媒体到底是做什么的,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客观的,专业的汽车类内容,帮助他们在购车,用车的过程中减少弯路,选择和自己更加匹配的车型,从汽车生產制造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专业的内容传播者,帮助他们把工程师辛苦研发,产品经理认真规划的产品高效传播给对应的消费者,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到底有没有壁垒呢?我认为是有的,因为对技术了解的信息不对等,让消费者面对汽车厂商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弱势群体,汽车厂商有更多的话语主导权。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汽车媒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专业、准确、高效、浅显易懂地传播产品点。
  然而事实则并非如此,汽车媒体如果能够触达更多的用户,需要拥有广泛的关注量,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拥有广泛的关注量的前提是内容适合覆盖广泛人群,首先垂直的汽车类内容本身就很难覆盖广泛人群,我国并不是汽车文化大国,对汽车的关注度除了购车环节,日常并不高,而在这个并不深的池子里面制作专业内容获得的用户关注更是少之又少,因为绝大多数人日常并没有耐心去观看汽车类专业内容,一方面是和自己的确无关,另一方面和泛娱乐化的互联网环境有关,所以只有以汽车作为介质,制作泛娱乐化的内容才能够成为汽车媒体的顶流,泛娱乐化的内容,本质上是娱乐内容,抓住的是人的浅层喜好:喜、怒、哀、乐、惊、悟。这些夸张表达的内容才可以在短时间获得广泛关注,需要内容情绪在非理性、非客观的状态下才能引起浏览、转发、互动等操作,而汽车类专业内容更像是教科书上平铺直叙的文字,有用,但缺少情绪张力,所以在这种算法推荐机制下,专业汽车内容很难做到信息的自发传播,即使通过精美的画面和一定的情节提升观赏性和趣味性,也仍然有传播的天花板。
  所以准确、专业这些特质和互联网传播的算法有着先天不和,于是专业汽车媒体能够占据顶流的可能性就没有了,而在中间流量层,汽车厂商正在纷纷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毕竟他们拥有广泛的用户资源,利好于自身的片面而主观的信息传播给自己的用户,是汽车厂商最希望达成的状态,随着智能车机系统的广泛装机,随车配APP 已经成为主流,这些专属APP 则是汽车厂商建立私域流量的重要工具,但是,汽车厂商推出的车辆APP 其实更应该具备客服属性,而非社交属性,毕竟做好对用户的服务才是汽车厂商的本职工作。
  所以到底是否还需要汽车媒体了呢?从厂商到用户之间的沟通和衔接真的完全打通了吗?并没有,虽然汽车产品正在逐步进化,变得越来越简单,汽车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用户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变得越来越少,实际上用户对一辆车的了解也变得越来越少,信息的不对等其实是加剧的,而且汽车类型正在变得越来越细分,对于用户来说选择汽车更加需要了解自身需求,所以这个时候更需要专业的汽车媒体来进行客观报道、做精细化报道,帮助用户去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尽管不能享受流量红利,但仍然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因为那些每天占据热搜的流量明星并没有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个世界还有无数认真做事的人虽然不在热搜,虽然没有流量,但是他们做的事情更有意义。
其他文献
春节又要来临了。每逢这样的节假日,家长们总喜欢带着孩子外出购物或逛公园,为的是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知识。但是,父母们可知道带孩子外出也有不少的学问?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可在出门前,告诉孩子今天要外出的目的地,要求他把看到的事物记下来,回来后及时询问孩子。如:你外出见到什么标志性物品?道路上见到什么车辆?最开心的是在什么地方,等等。通过提问,既可以提高他的社
花房里开了一朵特别大的玫瑰花,许多同学都怀着好奇心前来欣赏。这天早晨,校长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见一个小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握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于是,苏翁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生病了,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她不相信,我就摘下来送给她瞧瞧,然后再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的回答,苏翁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房
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孩子长期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注和疼爱紧紧包围,孩子难免会养成骄纵、自我、霸道、蛮横等负面习性,然而一旦身处外界环境中,需要独立与陌生人相处时,习惯于家人为自己安排一切的孩子又摇身一变,变得怯懦、胆小起来,依赖性特别强。在亲子论坛里,一说起宝宝的“窝里横”,妈妈们可谓感触颇多,众说纷纭:  “我家宝宝在外面孬劲儿十足,被小朋友抢了东西哼都不敢哼一声,可一回到家就摇身
《孩子》杂志:几乎每一个了解斯然成长过程的人都会感叹:这是现代社会一个不可能复制的案例,继而唏嘘。而你们似乎对“复制”一说却大不以为然,你们的想法是怎样的?  马蕙菁:所谓“复制”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每个孩子都有他天生的聪明,只是长短板不同而已,为何要“复制”?也有人认为,父母皆为职业人士,任何一方放弃工作在家教子都很难想像。但是,当时我们是自己创业,从零出发,比上班的双职工要忙得多。每天我都无
■困惑一:  “双语教学”和普通英语兴趣班有何不同?  小区附近好几个幼儿园和早教机构都开设了英语学习课程,我发现凡是打上“双语教学”招牌的收费都比一般兴趣班昂贵些。有人说双语教学比传统的培训方式更专业,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有人说双语教学其实就只是一个新鲜说法,换汤不换药,到底什么叫做双语教学?它真的更适合孩子吗?  解答:目前以“双语”冠名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很多,有的更是将此作为争取生源的招牌
在现实生活中,嫉妒情绪在幼儿中比比皆是,这种“负面情绪”几乎是与生俱来的。10个月大的婴儿当看到妈妈给别的孩子喂奶时,就会哭闹不安。然而很多孩子长到5、6岁,嫉妒之心变得更加强烈: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穿的衣服比自己的鲜艳,便会感到不快。在幼儿园里,因为老师表扬别的小朋友而耿耿于怀;因为小伙伴表演节目获奖而闷闷不乐……  有专家指出,嫉妒心强的儿童,性格孤僻,难与周围的人相处,若不及时进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有自信心的人能够敢于面对任何挑战,克服困难和挫折、大胆尝试。  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有着自身的认识,成人要鼓励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你不会"、"你不行"、"我来帮你"等语言,往往会束缚住幼儿手脚,使其失去本身具备的选择权力及做出决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使幼儿养成依赖性,不愿也不能独立完成好一件事情。  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3
战略布局  宝马曾在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公布了白己的未来电动车全新计划,至2025年,宝马将会推出25款电气化车辆,其中12个会是纯电动车,而最近宝马的动作也是在积极的推行这一战略。纯电MINI、iX3、14将会依次面世,而在2021年14问世后,宝马将会推迟Inext概念车的量产版本,因此我们现在见到的这台iNEXT对未来这款X5大小的纯电SUV有非常明显的预告作用。  重塑经典  宝马标志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她开始对兑现诺言有了一定认识,时常要求成人“说话算话”。可是,女儿对诚信的理解却仅限于要求他人,对自己却放松要求,常常耍赖。我想,是时候对她进行诚信教育了,于是便积极利用生活中的契机,培养女儿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提供选择,合理满足  菜市场离我家不远,女儿总吵着要跟我去,我说这是有条件的:宝宝得自己走去走回,不许吵着抱。女儿满口答应了。结果回家的路上,她却反口了,直闹着
儿童节总是让人想起从指缝间匆匆溜走的岁月,想起天真无邪的童趣和快乐。翠绿清新的山野,艳丽粉红的花朵,清澈透明的河流,一群小伙伴尽情地嬉戏玩耍,捉迷藏、丢手娟、过家家,没有任何忧愁和烦恼。但谁也无法阻止时光流逝,当青葱的岁月一去不复返的时候,留下的是童年美好的记忆。  又到了儿童节,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