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步炮协同作战问题

来源 :抗日战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炮协同是战争中军队使用的一种协同战术,协同效果良否对军队战力和战局胜败具有重要影响.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步炮两兵种在协同作战时,问题层出不穷,双方各自为战,难以互相支援,炮兵误伤、炸死步兵以及步兵未能充分利用炮火效果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缘由,炮兵兵种建制不全、通信联络手段落后、步炮两者对彼此性能不熟、教育训练不足等是主要原因.面对困境,国民党军虽从教育与训练上作了积极改进,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效果不彰.探讨步炮协同问题,是检视战时国民党军协同作战、觇测其军事素质的绝佳窗口.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rn关于抗日战争史的研究,继1995年前后在中国大陆形成一波热潮后,近十年来又形成了新一波影响范围更大的热潮.这一次的情况和上世纪90年代很不同,一方面是这一研究获得了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成百上千册的资料集一套套推出①,大大小小国际国内研讨会频繁召开,会议论文集不断出版,尤其是《抗日战争研究》《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抗战史料研究》等集中发表以抗日为主题的论文,再加上其他中共党史、革命史、历史刊物与社会科学综合性刊物,大陆地区年平均刊登的与抗战史有关的文章数量粗略估计就有一二百篇之多.受到
期刊
日本学界对甲午战争外交史的研究起步甚早,成果也颇为丰硕.1902年出版的巽来治郎《日清战役外交史》①可谓学术性研究的开端.此后,二战之前的信夫清三郎《日清战争:对其政治、外交的考察》②、田保桥洁《日清战役外交史之研究》③,战后的高桥秀直《走向日清战争之路》④,都是专论这一问题的优秀论著,尤其是高桥著作的厚重细密极大地提升了甲午战争外交史的研究水准.⑤不过,以往学者对此的兴趣大多集中于战争是如何爆发的,上述信夫、高桥两书皆写到开战为止,与其说是甲午战争外交史,不如说是甲午战争开战史更加贴切.至于对战时外交全
期刊
10月19日,《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简称《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刁海峰,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陈功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发布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老年报、老年教育杂志社等国内知名媒体参加发布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