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画意境的表现及建构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hizheg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意境属于中国美学范畴,是情与景完美结合的一种最高境界,更是中国画的灵魂,是衡量中国画价值的标准,所以,对中国画意境进行深入分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中国画意境的内涵,中国画意境的表现、中国画意境建构几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画;意境;表现;建构
  中国画集中国绘画艺术为一体,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中国画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色与理论体系。对意境的分析不仅是我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画的价值体现。
  一、中国画意境的内涵
  意境是我国美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是一种审美意识。意境指的是绘画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情、景等融合而成的一种审美境界。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美学都是对人和自然的审美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最早“意境”产生于各类诗歌创作中,如《诗经》中就有意境的完整创造。随着美学的健康发展,意境已经贯穿到其他艺术领域创作中[1]。
  站在中国画的角度来看,“意境”是画家们通过对各种景物的描绘,以此来表达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境界。在这种意境下,能够让欣赏者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作品中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被这种艺术美所感染。与此同时,绘画作品的“意境美”是作品艺术价值的体现,从古至今,凡是具有完美意境的作品都能够被人们所喜爱和铭记,并被运用到各种作品创作中去,其作品价值可想而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不断吸收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审美特征。一幅好的绘画作品,除了要将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真实地描绘出来,还要抒发真情实感,传达出某一人生哲理或文化底蕴[2]。
  二、中國画意境的表现
  (一)艺术的真实性
  “意境”作为一种审美意识,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是这种意境美的体现。在绘画的过程中,画家们通常都会把绘画的主要对象人格化,用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象征人的圣洁、高雅,用梅花“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来象征人的坚强、忠贞[3]。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人生追求不同,其审美情趣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自然而然,表达出的意境也会不同。中国画的意境和作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画家们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揣摩、升华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也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每个艺术家作品创作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万物,通过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加工创作,让艺术作品赋有灵魂,使艺术具有真实性,从而体现出了艺术的价值和魅力,这也是中国画经久不衰的根源。
  (二)意境美表现在“画中有诗”
  苏东坡在对王维的画进行评论中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正好将中国画的绘画意识与创作方法体现出来,也就是写意的艺术观与意境的艺术表现手法。“画中有诗”,也就是说画中有诗的意境,画的诗化与文学化。中国画和诗的联系十分紧密,两者都是通过艺术手法创作出较为相似的意境,所以,绘画作品具有“诗情画意”的特征。在《林泉高致》中,画家郭熙对诗和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所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正体现“诗”与“画”两者之间的联系。“诗中有画,画种有诗”从顾恺之开始,就成为了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在绘画过程中,画家们都运用色彩与线条的组合,并将自己大脑中所想象出的形象加工出来,融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表现绘画作品的意境,形成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4]。
  (三)意境表现在“气韵之美”
  所谓的“凡书画当观韵”大概就是说的“气韵之美”。“气韵”是绘画艺术的表现形态之一,“气韵之美”是一种绘画美学准则,更是每一个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具备生存、发展的规律,这一规律经过画家的艺术创作,就变成了艺术韵律。在绘画作品中,气韵能够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线条的长短粗细、绘画的轻重、色调的搭配等,有了“气韵”绘画“意境”才能更加完美地体现出来,从而使艺术作品更具感染力。
  (四)意境表现在“骨法用笔”
  所谓的“骨法用笔”是指物象结构、画面间线条的骨力,也就是常说的“笔力”。“骨法用笔”妙在“具象、抽象”间,中国画和书法有一定的联系,其线条造型和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将各种物体的想象准确描绘出来,给人一种美的感受。除此之外,不管是中国画还是书法,在工具的使用上都是毛笔,通过毛笔更能将线条的“气韵”表现出来,
  (五)意境表现在“似与不似”之间
  中国画将“象”和“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虽然,中国画中所表现出的意境来源于真实的自然界,但是又高于自然界,它是对自然万物的一种加工与创作,并不仅仅只是简单描绘,也就是“不似之似,仍为真似”。画家们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真实事物进行加工,并融入自己的想象,从而形成一种寄托人情感的艺术作品。中国画意境中的“以形写神”,正是画家将主观意识融入其中的一种表现体现。不管是哪种事物,形似并不重要,将“意境美”融入其中,并表达一定的情感才是绘画的重点[5]。
  三、中国画意境建构分析
  (一)“实象与虚象”的构建
  在中国画中所表现的“象”并不仅仅指“实象”与“虚象”,而是“形神”结合的一种“象”,只有在此基础上的“意境”才可以达到更深的境界,从而实现“境生象外”,并构成一种新的境象,也就是所谓的“虚象”。这时的“象”已不是自然界纯粹事物,变成了画家绘画中的事物属性。换句话说,“实象”指的是纯粹的自然界事物,而“虚象”涵盖了画家主观意识形态。事实上,“实象”和“虚象”是对立统一的。“实象”是事物本身美的部分,“虚象”是事物美的表现形式,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会将一些不需要表现的美进行删除,因而,事物本身美的部分并不会全部表现在某个画面中。中国画中的“状物立象”就需要画家学会对事物来取舍,并根据所要表现的主题,对物象进行布置,从而构建一种新的气象。   中国画比较注重“置陈布势”,对空白与虚实的处理非常讲究,这样,就使得整个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所谓绘画中的“空白指的是虚处与疏处”,在《夏半边》这幅绘画作品中,作品正是使用了这种虚实关系进行艺术创作。在中国画中“虚”与“实”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转化的,通过笔墨的干湿、线条的深浅绘制出“似隐似现,实中有虚”的意境美。
  (二)“形与神”的建构
  中国画对“以形写神”进行了重点强调,所谓的“形”指的是画家所观察到的自然界事物,这和“意境”中的“境”所指相同。当然,中国画并不只是对自然界万物进行照搬,而从意境创作的角度来说的。画家想要将具有意境美的中国画创造出来,就需要“写真景物、真感情”,只有用心去观察和感受自然界万物,才能创造出美的绘画意境,将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出来,可以说中国画意境创作的起点就是“形似”。在《古画品录》中写道“做画就应该气韵生动”,这里所说的“气韵生动”指的是“传神”。中国画“意境”的构建是通过线条、色彩等所创造出的“气韵”与“神似”的绘画境界[6]。
  (三)“象與意”的建构
  要在绘画作品中将意境体现出来,就需要“境”与“象”的相互作用,“意境”中情的产生必然离不开“象”,而“意”更是“境”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象外之意”。“立象”是为了将事物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传神达意”的效果。在中国画描绘过程中,通常都把自然界中的山水融合在“诗情画意”的情景中,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7]。中国画在“意境”创作的时候,都将生活的哲理、画家主观情绪融入进去,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将艺术美表现出来,“融情于景”。
  中国画的“象与意”两者的关系表现在:“象”是可以直观看到的景象;“意”是看不到的,需要人用心去感悟。有了“象”才有了“意”,因而,“意”必须要依附于“象”存在。“象”和“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两者的存在才让绘画作品更具价值。
  四、结语
  “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画作为我国艺术国粹,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具有自身的传统规范与特征,所以,画家们在对中国画传承的时候,需要重视传承其基本特征,毕竟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中国画如果没有了“意境美”那仅仅只是对自然事物的简单描绘,失去了艺术感染力,不能打动人心。中国画的“意境”是自然万物和人主观情感的交融、转化后形成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的形象。因而,绘画作品中的“意境”常常都含有深刻的人身哲理,感染和启迪人,是艺术最高境界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金长安,赵良军,欧明林.对山水国画中应物象形理论的思考与探析[J].艺术百家,2014,(23):126-129.
  [2]周明军,刘丽明.浅析中国画诗性意境的建构特征[J].艺术探索,2014,(19):78-86.
  [3]郭良成,张浩平.试论中国画意境中的诗性建构特征[J].文艺研究,2014,(16):35-47.
  [4]赵安定,曾孙瑶,胡凯.关于中国画意境的美感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15):167-173.
  [5]郭晋安,周明贺.浅析中国画的意境表现及其建构[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4,(18):158-164.
  [6]杨杰伟,郭良平.关于中国画追求意境美表现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34):337-345.
  作者单位:
  山西师大临汾学院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 要:艾丽丝·门罗的小说集《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一种书写大众历史,尤其是女性历史的边缘性话语。文章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了该小说,重点考察了小说中历史语境下的女性意识,拆解了传统的男权主义中心意识形态。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新历史主义  艾丽丝·门罗(1931-),加拿大当代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是加拿大文学界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作家。瑞典文学院颁给门罗的
摘 要:在现代日本文学上,川端康成称得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具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和“非凡的敏锐表达”,熔日本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文学技巧于一炉,既包蕴着对东洋美学传统的体悟,也触及到了孤独、生存的现实与虚幻、人生的无奈等现代美学命题。旨在通过其小说作品分析川端康成文学风格形成的原因。主要从川氏小说的写作风格、文本细读、叙事笔法这三个部分系统地进行考察分析,回顾他的文学之路。  
《情人》 是玛格丽特·杜拉斯七十岁发表的回忆式小说.在这部通俗的且具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的坦率回忆了自己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中国情人的相识、 相恋、 分
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将各种文学现象作为研究领域,将“比较”的方法一以贯之,旨在寻求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文学的共同规律,以期构建更为科学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体系.文
《双城记》 是狄更斯后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而这一时期也是狄更斯创作的成熟时期,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语言方面都愈加纯熟,充满感染力.同时他最初在创作中体现的人道主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