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应有“度”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h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得好:“思维自疑问开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有诗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通过“问”可以把那些学生已有的感知和未来的发展水平串联起来,让学生凭借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解疑释惑。在进行问题设置时,教师应从角度、难度、跨度、广度和密度方面提问学生,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最终实现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双重飞跃。
  1.角度
  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角度选得好,就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富有启发性。实践表明,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提出新颖别致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和老师的思维融为一体。在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进入新知识或关键性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评述疑点、难点,可以达到解疑释惑的目的,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有理数的引入”一节时,老师可从讲台向右走4米,又从那里返身走回讲台,然后提问学生:①老师的位置变了没有?②老师走了几米?能用数学式子表达吗?对于上述具体问题,学生能确定老师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却走了8米,可是如何用数学式子表达就比较茫然。这个实例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就在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下引入新的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把学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
  其次,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易于接受、能激发其积极思考并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如有些问题按题设条件直接推导较困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题设和结论相互转化的角度问题来考虑。
  2.难度
  通过设疑、解疑,最终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由“现在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内,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跳一跳,够得着”。
  例如,在讲韦达定理时,可设计如下提问:
  (1)对于下列方程:x2-4x 3=0,2x2 3x-6=0,不解方程,你能知道两根的和、两根的积等于多少吗?
  (2)对于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0),它的两根和、两根积与方程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推证出来吗?
  这组问题有一定难度,可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讨论、推证又能加以解决(经过解方程之后可以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坚定学习信念,达到由教师教到不用教,而且也学会了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与其所具有的水平相适应,对水平较高的学生所提问题的难度可适当加大,反之则宜浅显、易答。
  3.跨度
  从纵向上说,问题的设置要具备一定的难度,那么,从横向上看,问题的设置应具备一定的跨度,即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这样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点”上的信息量(难度),同时也具有一定“面”上的信息量(跨度)。如果问题设置的跨度太小,则不能激发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反之,如果跨度太大,由于学生不可能立即想起相关知识而难以作答,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一般来说,在新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宜小,而在总结某章节或复习时设置问题的跨度宜大,如在九年级《二次函数》一章复习时,可提出如下问题:
  (1)我们研究了哪几种形式的二次函数?
  (2)研究某种形式的二次函数时,通常研究哪几个方面?
  (3)画二次函数图像一般有哪些步骤?函数的图像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时有什么作用?
  这组跨度较大的问题不仅是对前后知识的总结,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广度
  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所设问题应能使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回答出来。显然,问题愈简单,则广度愈大,但随之学生思维的层次愈低,通过提问所获得的效果就愈差,所以在某种情况下,可适当调整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变换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
  由于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各不相同,有的反应快,易冲动;有的反应慢,考虑问题细致小心。所以,设置的问题既要侧重整体性解释,又要注意细节分析,使问题能覆盖较多甚至全班学生。
  5.密度
  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同时,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思考,也使其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设问有“度”,才能使问题真正起到牵线、搭桥、引路的功效,不断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的提高。
  (责 编 流 水)
其他文献
有限群G的一个Cayley图X=Cay(G,S)称为正规的,如果右乘变换群R(G)在AutX中正规.决定Cayley图是否正规,对于确定它的自同构群的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有限群的知识与图的组合技
那是多年前的一件事了。  那天下课,我把小华叫起来之前,他正趴在桌子上睡觉。我叫他出来,想跟他谈谈。他星期天的作业没有完成,并且校长发现他跟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来往。  虽然刚刚做他的班主任,但我清楚地知道他的历史:他从来没让任何一个教他的老师省心过。每一个老师都跟他较过劲儿:表扬、批评、惩罚、呵斥甚至“暴力”,各种手段都使用过,但都无效果。他总是以不变应万变,把头一低,问十句不答一句,任你再大的
回顾了数据流分类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阐明概念漂移等数据流分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讨论了适合于数据流经典分类算法的选择,在详细分析现有数据流分类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
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研究钯团簇Pdn(n=13,14,54,55)熔化行为.结果表明:所有Pdn团簇的熔化过程中都有预熔化行为.Pdn团簇的熔点并不是随着原子数目的增加而有着简单的递增关系.Pdn(n=54,55
近年来.灵宝市尹庄镇中心校立足于推进镇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龙头牵动、轮流蹲点、层层帮扶、人人达标的办法。自觉、稳步、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尤其是其顺势而
截齿是采煤机工作时的重要零部件,它不但要有高的耐磨性,而且要有很高的抗冲击性能.镶铸复合金属材料截齿是将铬系耐磨合金与抗冲击性能好的低合金钢利用镶铸工艺一次浇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