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途径的探讨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k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高层次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是独立学院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笔者以所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认为提高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应从师资队伍,教材选用,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措施入手。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效果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独立学院内涵建设步伐的加快,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显得更加紧迫。笔者以所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就如何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探讨。
  一、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概况
  (一)国贸贸易实务课程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也称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一门从实务角度论述商品国际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以进出口交易磋商、签约以及合同履行的程序为主线,并贯穿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
  1、专业核心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必须着重学习和熟练掌握的的核心课、必修课和基础课,也是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业务员、报审员、外贸会计员、外销员等岗位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
  2、知识交叉效果明显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国际保险、国际汇兑与结算、国际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处理能力,并要求掌握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保险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各学科知识内容交叉效果明显。
  3、实践性和应用性强
  从职业角度看,从事外贸业务的人员除了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需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减少在贸易、合同或经济上纠纷的发生,为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把实践放在与理论并重的位置上,使理论为实践服务,加强实践性、应用性教学,以适应高层次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需要。
  (二)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在大学招录中处在专科线与二本线之间,在学习、生活及各方条件上,他们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文化课程基础比较薄弱,英语、数学总体水平不高;2、一些学生的学习自律性不够,自我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相对薄弱,因而需要老师更耐心的教导和督促;3、学习条件的不足,如自习室的不足,图书馆学习资源的不足,对学生课堂上玩手机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晚上没有实行断网制度等,需要不段建设校园文化,以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4、但是学生的思维活,思想开放,注重实践,且动手能力强,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据笔者了解,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接受过特长教育,如在舞蹈、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较关心,他们比较热衷第二课堂活动。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不动笔”变成“写着听”的良好学风局面,在加强他们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兼顾他们实践技能的积累与提高。
  作为独立学院教师,把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通过课堂的正确引导,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缺乏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师多是从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院做教师,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充分,但实际业务经验不足,缺乏外贸实践经验,因而难以满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用性、实践性教学特点的要求。
  (二)教材不适用
  独立学院发展时间较短,市场上很多教材没有真正体现出独立学院“理论够用,实践够强”的特点。很多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教材,在教学内容和重点上没有真正做到体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多,理论性较强,传统教学模式更多为“填鸭式”,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课,内容单调,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难学、厌学现象时有发生。
  (四)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老套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内容多、内容细的教学特点,教学过程中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没有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所学知识均来自课本、课堂,而课堂教学内容较多存在更新慢、陈旧的问题,这就跟不上国际市场变化的步伐,因而,教学与实践结合性比较差,难以真正满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比较老套,体现在不能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学习该课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以及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运用和实践能力提高的效果。有的学校虽然也加大了课堂表现力的考核改革形式,如把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平时出勤和期末笔试组合在一起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实质问题。此外,虽然也有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方式的多元化的提议,但没有探讨出可实施的方案。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途径建议
  (一)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办学特色的创造者与实现者,是大学的灵魂,是关键。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决定性的因素之一,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独立学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以改善:(1)充分挖掘和利用母体高校的优质师资;(2)积极招聘社会上的优秀教师,如熟知前沿科学,掌握先进理论的教授、学者,聘请具有外贸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走入课堂;(3)加强对自有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采用“以老带新”、“青年教师导师制”等措施,发挥老教师在教学、师德、科研等方面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2、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主要措施建议:(1)一些外聘教师长期在独立学院任教,已经开始按照独立学院生源情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为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大量贡献,为此,在教师年终考核、评选先进和评聘职称等方面,应重视给予外聘教师奖励。(2)外聘教师一般不愿承担实验实训类课程,而内聘教师从事实验实训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故建议学院出台对实验实训教学优惠的政策,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实验实训教师队伍。(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一方面规范合大班、超大班教学条件,规范公共课、公选课与专业课的课程编排原则等;一方面重视每日巡堂、督导听课、学生评教议教,并及时反馈问题。(4)坚持以评促建,确保监控与保障的统一,促进教学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材
  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充分考虑独立学院“理论够用、实践够强和技能特色”的办学定位、招生批次和学生特点,区别对待教学对象,在教材内容上,选用难度适中、更新及时和贴近贸易发展实际形势的适合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和层次的教材。从以下两方面努力:1、结合国贸专业学生与非国贸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如外语类专业学生由于没有学习相关前期基础课程,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放慢教学节奏,更耐心的解释相关概念、原理等。2、由于目前短期内难以改善独立学院教材不适用的情形,故教师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对各学科、专业的最新成果及前沿发展进行补充介绍,增加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针对学生思维活,思想开放,注重实践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应具多样化,选择既能够调动大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活跃大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双语教学
  外贸岗位对从业者的英语要求较高,从强化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的角度考虑都应重视双语教学。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外语水平有限且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学生外语水平和接受程度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并循序渐进地进行调整引导。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1)选用英汉对照教材,英语较好的学生可直接阅读英文部分,而英语较弱的学生可上下文对照起来看,也有利于专业术语的学习。英译对照教材中,不仅有专业术语的翻译,在英文部分还有该术语在合同条款及商务磋商时的运用,加强了学生对专业术语的应用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商务会晤对话,英文简历写作,英文商贸信函交流,经贸类文章的互译等,通过语言和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有助于提高所培养学生的涉外活动能力。
  2、重视案例教学
  授课教师应重视国际贸易形势变化,注意实践中发生的事例,及时更新教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让学生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进行大胆分析、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做的好处:(1)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2)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信息不断更新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传授给学生已经成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3、重视实验实训教学
  通过学院、教师、学生等各方共同努力,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效果,建议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1)学院层面上,要积极探索新型校企合作关系,如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实时实践、定岗实习等,并深化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关系,同时推进实验室建设工作,加紧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的装备工作。(2)在实验教学上,要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丰富实验教学资源。积极利用外贸应用软件来促进教学,如世格Sim Trad实训课。通过实际情景模拟练习,学生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自己动手填写单据,通过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了整个外贸业务的流程。(3)在实践教学上,可以与些进出口公司、出口加工区、银行等企业联系,组织学生实地进行参观,有利于学生对外贸业务实际操作的理解。寒暑假期间,鼓励学生深入外贸企业实习,以体验复杂多变的贸易情形。
  (四)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互动
  1、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认真备课
  教师要上好课,离不开用心备课,既要吃透教材,也要考虑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你所讲的课。在教学设计中应切实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运用换位思考,开放授课,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好老师在学生面前应该和蔼的,认真备课,正确引导,讲课有耐心、有激情;课件的制作尽也可能做得让人感觉清爽,赏心悦目,这些都能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上重视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师生说与做的互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探讨,这些对于建立学生自信,提高学生的动手以及理解能力非常有益。通过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创造性思考,以锻炼学生提炼、捕捉和敏锐感受知识的能力。
  3、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
  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外贸业务过程中所碰到的单据、票据,如信用证、汇票、提单等,必要时加以视频讲解;同时教师要重视多媒体的运用,充分利用其优势,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加深学生理解、记忆,使之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应注重所查资料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性,教学内容力求知识丰富而又富有时代感,使学生掌握丰富教材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新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五)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考核形式,探索既符合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够用”的特性,又要发挥出“实践够强”可操作性的考核改革方案,即改变传统重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考核,转而尝试建立一个包括课前、课中、课后,老师评分、组长评分、组员互相评分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如建立课堂教学评分、实验评分、课程见习评分等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并通过重在平时的过程考核,重在操作的软件考核,重在应用的双语考核和重在实践的校企合作及社会实践考核等多元化的考核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和实践能力,更加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所付出的努力。
  总之,教师应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和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特点,用心研究教法,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通过学院、教师、学生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全方位促进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行怀勇.论农林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月(中旬刊)总第533期.
  [2]徐伟玲.关于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见解[J].中国外资,2013年4月下总第287期.
  [3]金超.构建全面有效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科教前沿,2009年2月(中旬刊).
  [4]仇荣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物流教学.中国市场,2013年第 10期(总第725期).
  [5]曹旭平.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8月第11卷第4期.
  作者简介:
  程建平(1985—),男,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教育教学管理。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munostimulatory potential of cross-reactive molecule heat shock protein 60 (HSP60) of filarial parasite Brugia malayi and Leishmani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Sang-Yod rice bran hydrolysates (SRH)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lisinopril against hypertension, endoth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这是我国医疗保障领域的第一部条例,确定了医保部门、定点医药机构、参保人员等的权责,规定按照便民原
期刊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anti-aging mechanism of 9-hydroxy-6,7-dimethoxydalbergiquinol (HDDQ) on hydrogen peroxide (H2O2)-induced oxidative st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