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材料本土化探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rykapn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是幼儿生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游戏材料也将不容忽视。游戏材料本土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体现幼儿园的特色办学。以福州市花巷幼儿园为例,对其环境创设、区域、角色游戏等材料的分析,归纳幼儿园本土化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建议开发幼儿园本土化的游戏材料,要广泛吸纳本土自然资源,有效渗透本土民间文化,让幼儿的游戏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和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中传承家乡的民俗文化。
  关键词:游戏材料本土化;本土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材料是影响游戏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幼儿活动必不可少的桥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从幼儿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幼儿游戏的资源,有效地挑选和利用当地的特有资源。幼儿园游戏材料本土化,是指幼儿园的游戏材料要源于自然和社会,让游戏更贴近生活,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游戏材料本土化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游戏材料本土化,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具有本土特色的游戏材料,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将其利用到幼儿的游戏里,是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内容的最有效的途径。本土化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幼儿园课程的社会性,突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为幼儿园的游戏和主题活动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游戏材料本土化,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各项能力。如果游戏中选择的是幼儿陌生的材料,幼儿更多会关注材料本身的特性“是什么”,而不是材料在游戏中用途。相反,游戏过程中使用熟悉的材料,幼儿关注的是“用来干什么的”,与身边常见的事物进行接触,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将生活融入游戏,促使幼儿学会观察,增强探究自然的欲望,主动寻找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废旧、半成品等环保材料,学会自己动手制作,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游戏材料本土化,有利于幼儿开阔视野,传承文化。幼儿学习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幼儿园,而是广阔的自然界和社会,学习更为实际、实用的知识。了解家乡的自然、文化、习俗,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爱上家乡的一草一木,培育幼儿爱乡之情。
  二、花巷幼儿园游戏材料本土化的情况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古老的坊巷格局保留完整,重点文物、历史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花巷幼儿园就坐落在“三坊七巷”中的宫巷,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在环境创设、区域、角色游戏的材料中,体现了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环境创设材料本土化
  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强调“怎样的环境,就得怎样的印象”。花巷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首先考虑生活中的本土化材料,为幼儿营造一个本土化的游戏环境。古老的门面透露着历史的悠久;别具特色的班标;装饰走廊的扇子;“三坊七巷”建筑图片设计的围墙等,都体现了幼儿园致力营造与三坊七巷相融的浓厚环境,实施走进“三坊七巷”的特色方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无形中给了幼儿本土文化的熏陶。
  2.区域材料本土化
  花巷幼儿园的区域设置以三坊七巷和福州的传统文化为背景,运用本土资源材料,构建了具有花巷幼儿园特色的游戏活动区域。建构活动区利用了三坊七巷的建筑特色、古老的巷坊格局、博物馆等资源,投放图片、木砖、木瓦、颜料、刷子、各种盒子包括废弃的木工材料,让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工具创造新的建构模式,小、中班模拟建筑图片来建构,大班鼓励创新。益智游戏区投放的玉米、黄豆、黑豆、绿豆等农产品,让孩子学会分类、数数,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等形式来实现活动区的目的。生活区在小班设置了磨坊,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豆类,引导幼儿观察、实践,积累生活经验;中大班区利用了当地的手工艺品制作特色,提供生活中常见的毛线、碎布条、纽扣、藤条等,重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运动区域材料突出混龄和丰富,五花八门的传统运动项目如跳竹竿、踢毽子、扔沙包、推小车,提供的材料全部来自生活,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愉快的体验。
  3.角色游戏材料本土化
  花巷幼儿园福州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学讲方言、学唱童谣,开展各色各样的角色游戏。如药店老板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园提供了很多当地的特色药材,幼儿了解药材的种类、药效,游戏中介绍和买卖药材;小吃店老板、水果店老板的角色游戏,提供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小吃模型,幼儿可以模拟制作、分类、销售食品,深刻感受本土文化的特色;小小艺术家的角色游戏有中大班表演的《说唱脸谱》;中班用福州方言、蒲扇表演福州童谣,透着浓浓的地方艺术气息。以本土的民俗文化为资源,为幼儿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游戏背景与游戏特色,让幼儿了解地方文化,传承地方文化。
  三、本土化资源融入幼儿园游戏材料的建议
  陶行知提出:教育不能离开我们周围的生活、身边的事物,生活决定了教育。而借助现代化的玩具与游戏场,成人成功地把儿童及其他们的游戏带出了田间地头和街道,脱离了珍贵的本土环境。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纲要》的颁布,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游戏材料备受关注。幼儿园教师在制作玩具时已经朝着本土化、生活化的方向探索,将本土化资源融入幼儿的游戏材料中,促进幼儿情感、认知、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幼儿园游戏材料要广泛吸纳本土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亦称天然资源,是指在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货物,获取这个货物的主要过程是收集和纯化而不是生产。自然界常见的树叶、贝壳、石头、果壳等,还有生活中废弃的物品,这些在大人眼里毫不起眼的小东西,都可以成为幼儿眼中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材料。游戏材料的样式可以简单,但可创造性要高,幼儿通过简单的材料不断地创新,变成新的材料和游戏,比直接可用的材料做游戏更能获得愉快的体验,有利于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建构区和活动区的游戏材料可以从色彩、形状、线条、构图等方面给幼儿刺激,尽可能地运用本土材料,容易给幼儿启发,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视觉效果的美感,转变为心情的愉悦感。在益智区中提供常见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农作物,让幼儿利用材料学会数数、分类;在生活区提供小磨坊、小吃的制作工具,让幼儿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学会观察,体验生活;运动区提供高跷、竹竿、毽子、绳子等材料,进行传统运动项目的活动,发展幼儿动作能力;在创意区中可以提供陶艺材料,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喜欢的形状。
  2.幼儿园游戏材料渗透本土民间文化
  本土民间文化是指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歌民谣、民间艺术等。幼儿园游戏材料本土化,还要体现在游戏材料渗透本土民间文化。我国各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丰富多彩,将本土民间文化渗透到游戏材料,丰富幼儿园游戏内容,有效促进幼儿园本土化建设,让幼儿在本土化环境中快乐成长。本土民间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风格,要有效地渗透到幼儿园的游戏材料中。选择适合幼儿游戏的本土民间文化,利用游戏材料作为媒介渗透本土民间文化,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潜能和参与意识,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
  建立本土文化资源库,积累本土民间文化。本土民间文化作为幼儿园游戏材料选择的后备资源,体现了本土游戏材料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家园共同合作,让家长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为幼儿收集、贮备本土化的游戏材料,甚至让幼儿自己接触当地的特色文化,用他们的目光去收集有意思的信息和资源,建立一个庞大的本土资源库。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要积极开发幼儿园本土化的游戏材料,广泛吸纳本土自然资源,有效渗透本土民间文化。让幼儿的游戏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喜欢上自己家乡,传承家乡的民俗文化,体现幼儿教育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爽.谈丰富的乡土资源的好处[J].教育教学论坛,2011(02).
  [3]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和及其方案[M].生活教育社,1945.
  [4]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5.
  ?誗编辑 李 姣自然资源;本土民间文化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教师培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及个案研究等方式,分析了该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滞后的原因,提出了强化教师培训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培训;少数民族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中部西南面,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总人口约200多万的多民族聚居区,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3%。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州内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数
摘 要:幼小衔接一直以来是大家比较重视的问题,由于孩子从幼儿学习发展到小学学习,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内容、方式、作息时间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在进入小学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现象。所以,幼小衔接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不仅包括知识成长,还包括生理、心理和自理能力等。  关键词:幼小衔接;实效性;生活习惯  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
摘 要: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所以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想象;回归;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确如此,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想象能力是几何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几何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隐性线索。想象具有伴随性,渗透在学习的各個环节和活动中,你抓不住却又实实在在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能仅仅看到文本的思想内容,更要关注文体样式;不能只看到文字表面承载的言语信息,更要看到文字背后隐匿的言语形式。下面就结合课堂实例说说自己关于文体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其一,明确要求,把握文体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是对小学语文第三学
摘 要:户外活动“地面棋”由“桌面棋”转化而来,借助幼儿桌面棋“元素”,将玩棋从桌面拓展到地面,从室内拓展到户外。地面棋的定位是玩棋,在集聚桌面棋优势的基础上,融建构、运动、玩棋为一体。顺应幼儿运动与思维发展的天性,激活幼儿运动与思维发展的灵性,培育幼儿运动与思维发展的个性。  关键词:地面棋;实施策略  幼儿园户外活动“地面棋”由“桌面棋”转化而来,借助幼儿桌面棋的元素,将玩棋从桌面拓展到地面,
摘 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立足于小学生的身体心理需求,就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重点讨论,旨在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游戏;小学数学;教学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无法较好地接受新事物,游戏是大多数教师均采用的方式,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数学知识的学习。本文具体论述游戏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
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是触及孩子心灵的琴弦,用爱去培育孩子的成长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一直工作在普通中学,面对的是大量所谓的“后进生”。对于他们的教育,以爱施教,往往是最成功的。因为师爱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倾注了很多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在内,所以它的分量就显得更重。  一、身体是人之根本  管理班级我非常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摘 要:中班幼儿已经开始逐步适应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引导幼儿从小接触艺术,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是很多家长和教师所期待的,作为一名老师可以有目的地创设艺术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艺术;趣味艺术体验,在操作体验中欣赏艺术;科学投放材料,呈现艺术体验多样性;回归艺术活动,引导幼儿艺术实践性,让幼儿在艺术体验和操作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中班幼儿;艺术;提升素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就兩者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的预设方案之后,通过教学之中的具体实践,形成生成式的完美的数学课堂,希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生成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堂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小学课程相对简单,面对的学生群体年龄也较小,可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依然需要缜密的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以来是广大教育者热议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众所周知,阅读不仅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和增长见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为了引导小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提升阅读能力,做到独立阅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