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来源 :民族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m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老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人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视音乐教育,必然会导致人才素质培养的缺陷,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对素质的培养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不替代的,
其他文献
白云悠悠岁月悠悠,悠悠故道情。黄河走了昨天远了,留下了金色的憧憬。掬一捧黄沙我听到了久远的歌谣,抚摸故道我感到了黄河的颤动。季节风讲述着古老的故事,白杨林回味首酸楚的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阅读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板块都设有“问题探讨”类课文,怎样在新课标的视野下教学这类课文呢?本文以《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为例作些探讨。    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结合专题和板块整合课文。    所谓“大处着眼”就是从整个专题和板块的高度来处理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处于必修五专题三“直面人生”板块二“真的猛士”这一环节。“直面人生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国画大师。有一次,作家老舍请他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一幅画。“蛙声”乃是听觉形象,要用视觉艺术的绘画来表现,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规定的背景又是“山泉”,只能借“山泉”来表现“蛙声十里”,就更难乎其难了。几天以后,老舍收到了一幅诗意盎然的国画。但见白石老人没有着意去画那些鼓腮噪鸣的青蛙,而是作一片急流从山涧乱石之中飞泻而出,水中夹着几只活蹦乱跳、极富生命力的蝌蚪;高处则是一
关于语文知识教与不教,教多教少,教什么不教什么的争论一直就没有间断过。于是,左的时候,弄的教材几乎就只剩下语文知识,如1956年向苏联学习时汉语、文学分科的教材;右的时候,语文知识又销声匿迹,如大跃进时候编写的教材;中立的时候,教材里面附录了部分语文知识,如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但是,关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必须兼具的思想,现在基本上已经趋于统一。  只是,新课改推行后的新教材,语文知识的内涵相对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