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纤维性假黄瘤一例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ojuan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19岁,出生后发现左侧上、下睑有青黑色胎记,左眼巩膜淡青黑色斑片(图1).2岁时在无诱因情况下发现双侧面部眼睑周围出现粟粒大小的淡黄色颗粒,无痛痒,随年龄增长黄色颗粒范围增大,连接成淡黄色斑块(图2)。

其他文献
目的 从文献引证角度透视《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的办刊水平和期刊的编辑特点.方法 依据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至2005年载文被CNKI源数据库文献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1至2005年《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共载文1 045篇,被CNKI引用530篇,占载文的50.72%;这些论文被引用1 598频次,单篇平均被引3.02次.引用该刊的
目的 探讨轻度瘢痕性上睑外翻的患者,如何在行同侧重睑成形术时,应用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旋转后进行修复.方法 行重睑成形术时,利用可去除的松弛皮肤及其深面的眼轮匝肌制成肌皮瓣,修复外翻松解复位后遗留的缺损创面.结果 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共修复轻度瘢痕性上睑外翻13例13只眼,除1例因蒂部略显臃肿,6个月后再次修整外,其余皮瓣外观平整自然,随访2周至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将重睑成形术中可
目的 探讨脂肪瓣延迟术后瓣内脂肪细胞移植成活率和成活时间.方法 以兔为模型,在腹股沟处形成脂肪瓣.12 h时,用Elisa法检测瓣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21 d后把瓣内脂肪剪成颗粒状移植至兔的背部,移植后1、3、6、9和12个月取出移植脂肪组织,进行肉眼观察,称重和组织切片检查,用CD34染色检测血管增生情况.结果 在脂肪瓣形成12 h后VEGF显著增高(P<0.05),移植后1和
目的 应用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趾腓侧游离皮瓣的供区,为减少显微外科供区损伤提供新方法。方法2000年2月至2004年6月,对12例拇指及其他手指软组织缺损,采用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根据第1跖背动脉和跖底动脉在跖趾关节处存在恒定的交通支的解剖学基础,切取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趾供区创面,足背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2例趾腓侧游离皮瓣和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平均随
期刊
下蒂瓣法巨乳缩小成形术由Robbins在1977年设计并应用于临床,1988年起我们应用几何原理进行受区乳晕和新乳晕的设计,并改进了Robbins术式,共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者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而有效地修复儿童颈部重度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将以颈横动脉主干及降支为蒂的扩张斜方肌肌皮瓣转移至颈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背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临床应用于10例患儿,1例患儿由于二期手术肌皮瓣超长转移达颈部对侧耳下,术后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余9例挛缩畸形矫正较为彻底,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在保证肌皮瓣血供的基础上,本肌皮瓣适宜修复儿童颈部重度瘢痕挛缩畸形。
患者男,40岁,双下肢车祸致伤1 h.入院检查:左下肢自髁上至足部皮肤完全裂伤,腘窝肌肉、血管、神经完全挫伤,右足自踝上至足底皮肤完全撕脱,胫后动脉及神经挫伤缺损。
期刊
目的 在已建立正常人颅面骨三维定量测量数据库的基础上,筛选出女性美貌人群,探求其颅面骨所蕴涵着的和谐比例规律.方法 选择正常女性且美貌者170名,在正常牙尖交错位状态下行螺旋CT扫描,由工作站进行颅面骨三维重建,使用三维测量软件对颅面骨三维影像结构进行三维测量.将测量的线距、角度、比值等数据以SPSS软件为基础制作动态数据库.结果 在动态数据库中,可以由计算机自动计算任意例数组的平均数、标准差、标
目的 观察兔隐神经与阴茎背神经吻接植入腹壁浅血管蒂岛状皮瓣阴茎再造术后,再造阴茎感觉神经的再生过程和机制,探索再造阴茎感觉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4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神经植入)组和对照(未植神经)组.建立隐神经与阴茎背神经吻接植入腹壁浅血管蒂岛状皮瓣阴茎再造术的动物模型,术后1、2周及1、3、6个月,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等方法对再造阴茎感觉神经的再生情况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过度瘢痕增生除了影响外貌和功能障碍外,也可导致瘙痒和疼痛等主观症状.瘢痕瘙痒的机制,与瘙痒有关的介质及其相互作用、相关细胞和神经纤维目前尚不很清楚,尤其是对于瘙痒的解除,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和方法.我们仅对近年来有关瘢痕瘙痒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