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血管解剖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33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血管解剖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采用5孔法标准中间入路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术后观察手术录像,准确辨别术中右半结肠的血管构成类别,对其起源、组成及相对空间位置关系统计并分析,分析过程中以录像截屏加以注释。观察指标:(1)肠系膜上动脉和上静脉:出现率及相对空间位置。(2)回结肠动脉和静脉:出现率及相对空间位置。(3)右结肠动脉和静脉:右结肠动脉的出现率和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右结肠静脉的出现率和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4)胃结肠静脉干:出现率及属支组成情况。(5)中结肠动脉和静脉:中结肠动脉的出现率和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中结肠静脉的出现率和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计量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百分率表示。

结果

(1)肠系膜上动脉和上静脉:60例患者均出现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出现率均为100.0%(60/60)。60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左侧占95.0%(57/60),位于右侧占5.0%(3/60)。(2)回结肠动脉和静脉:60例患者中,回结肠动脉和静脉出现率分别为96.7%(58/60)和100.0%(60/60)。相对空间位置关系:58例出现回结肠动脉患者中,8.6%(5/58)回结肠动脉位于回结肠静脉正前、31.0%(18/58)位于前上、10.3%(6/58)位于前下、6.9%(4/58)位于正后、32.9%(19/58)位于后上、10.3%(6/58)位于后下;50.0%(29/58)回结肠动脉从前方跨越肠系膜上静脉,50.0%(29/58)走行于肠系膜上静脉后方。(3)右结肠动脉和静脉:①右结肠动脉:60例患者中,右结肠动脉出现率为55.0%(33/60),其中93.9%(31/33)存在1支右结肠动脉,6.1%(2/33)存在2支右结肠动脉。24.2%(8/33)右结肠动脉与中结肠动脉共干后汇入肠系膜上动脉,其中2/8存在2支右结肠动脉,6/8存在1支右结肠动脉。相对空间位置关系:33例出现右结肠动脉患者中,90.9%(30/33)右结肠动脉从肠系膜上静脉前方跨过;9.1%(3/33)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导致右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无前后相对空间位置关系。②右结肠静脉:60例患者中,右结肠静脉出现率为93.3%(56/60),其中87.5%(49/56)存在1支右结肠静脉(7例与右结肠动脉伴行);12.5%(7/56)存在2支右结肠静脉。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49例存在1支右结肠静脉患者中,73.5%(36/49)汇入胃结肠静脉干,26.5%(13/49)直接汇入肠系膜上静脉。7例存在2支右结肠静脉患者中,6/7分别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和胃结肠静脉干,1/7均汇入胃结肠静脉干。(4)胃结肠静脉干:60例患者中,胃结肠静脉干出现率为88.3%(53/60);11.7%(7/60)缺如胃结肠静脉干,其胃网膜右静脉直接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胃结肠静脉干属支组成情况:53例患者中,54.7%(29/53)由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构成3支型或4支型胃胰结肠干;35.9%(19/53)由胃网膜右静脉和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构成2支型或3支型胃结肠干;9.4%(5/53)由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构成2支型胃胰干。(5)中结肠动脉和静脉:①中结肠动脉:60例患者均有中结肠动脉,出现率为100.0%(60/60),其中1.7%(1/60)存在2支中结肠动脉;13.3%(8/60)与右结肠动脉共干;85.0%(51/60)存在1支中结肠动脉,其中15.7%(8/51)中结肠动脉出胰颈部走行≤1 cm分叉,66.7%(34/51)出胰颈部走行>1 cm且≤2 cm内分叉,17.6%(9/51)出胰颈部走行>2 cm后分叉。②中结肠静脉:60例患者中,中结肠静脉出现率为93.3%(56/60),其中存在1、2、3支中结肠静脉分别占80.3%(45/56)、16.1%(9/56)、3.6%(2/56)。中结肠静脉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情况:45例存在1支中结肠静脉患者中,55.6%(25/45)汇入肠系膜上静脉,44.4%(20/45)汇入胃结肠静脉干。9例存在2支中结肠静脉患者中,7/9分别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和胃结肠静脉干,2/9均汇入肠系膜上静脉。2例存在3支中结肠静脉患者中,1支汇入胃结肠静脉干,2支汇入肠系膜上静脉。

结论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中患者血管解剖复杂,外科干及Helen干的解剖处理是手术难点及核心。

其他文献
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较少见,其外科治疗策略目前仍存在争议,治疗难点主要在于手术方案的选择——是同期还是分期处理腹主动脉瘤与消化道恶性肿瘤,两种方案各有优点,但也有其不同的潜在风险。笔者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回顾,探讨该类患者治疗策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逐渐成熟,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首选,可在保证血供正常的前提下,同期切除消化道恶性肿瘤。对解剖条件合适患者,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联合腹腔镜消化道恶性
目的探讨预防性切除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1例肝外型门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2013年底无明显诱因出现腹上区隐痛。2014年5月收治入院后行腹部B超、腹部CT、腹腔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后诊断为肝外型门静脉瘤,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行预防性切除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肝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术,探查腹腔后,在术中超声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行相应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中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住院和电话方式进行随
腹部外科中的血管疾病虽发病率较低,然而一旦发生,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并且该类疾病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缺乏特异体征,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故临床医师亟须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目的探讨以血管为导向的淋巴结清扫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57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以血管为导向的淋巴结清扫术,分为以结肠中血管为导向的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术、以胃十二指肠动脉为导向的幽门上区淋巴结清扫术、以肝总动脉为导向的胰腺右上缘淋巴结清扫术、以脾动脉为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0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或)DSA检查。患者明确诊断后行药物保守、腔内介入或剖腹探查及血运重建术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系统灾难性疾病之一,患者症状各有不同,临床上存在漏诊和误诊现象。鉴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表现莫测,一旦误诊误治后果严重。因此,临床医师应仔细、全面评估就诊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和警惕性。患者疑诊或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后,及时联系血管外科等专科医师,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复习,阐述主动脉夹层在全身不同系统的临床表现,旨在提高广大临床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310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消化道再出血及生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