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文字产生以来,识字教育也就随之产生。我国历史源远流长,识字教育也已经开展了几千年。但是,现在我们在小学识字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识字教学的研究方面,研究人员之间的分歧也比较大。本文以语料库为基础,对小学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简要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识字教学;问题对策;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在小学识字教学中,人们更关注的问题往往就是孩子在学校中学到了多少字,教材中有哪些课文等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教学不仅会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还会对学生进行其他学习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努力完善小学的识字教学工作。
一、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现象
(一)对小学识字教育改革的实验规模还比较小
虽然近几十年小学识字教学的方法蓬勃发展,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影响,小学识字教学改革还没有大规模的形成。由于识字方法比较多,很多方法还来不及实施就趋于萎缩,比如字根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已经很难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见到了。这种现象极不利于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的发展和改革。面对这种情况,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部门要共同努力,扩大识字教育的实验规模,让小学的识字教育走向规模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二)低段识字与高段读写相衔接的方法比较少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电脑双拼识字、数码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虽然现在的识字方法不少,但是能够将高段读写与低段识字相衔接的识字方法却比较少,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也不受重视。低年级识字的顺利进行能够为高年级的读写学习更好的服务。比如在小学一年级出现的生字“事”,这个字不仅笔画比较复杂,而且具有多重意思:职业、活动、变故、办法等等,如果学生在低年级对“事”字的字形和意思掌握不清,就会影响高年级的读写进程。如何让这种识字能力有效迁移,使低段识字与高段读写有效衔接,是当前小学识字教学需要探索和重视的问题。
二、对小学识字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汉字研究与教材编写之间的联系
如上文所述,研究人员对合理用字的研究与教学用字之间的差异很大,首要原因就是漢字研究是以汉字为对象,而不是以教学用字为研究对象,教学用字的研究成果比较有限,无法为教材编写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因此,要加强对常用字表、教材用字以及生活用字之间关系的研究。首先,汉字本身在认读方面就有一定的规律。比如,有些汉字的音、形、义等具有特殊的关联。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属于儿童用字,要考虑到其与成人用字的差别。其次,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日常用字情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测小学生日常言语输出的情况,即日常生活中口语以及书面表达用字情况;二是检测其语言输入情况,即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汉字。除此之外,还要兼顾流行用语、书面语与口语三者统一。
在对汉字进行统筹规划时要注重科学性,不能只以覆盖率为唯一的考虑因素。教学常用字与社会常用字之间关系要理清楚。社会常用字通常有两种来源:一是一定规模的共时性语料,反映当前社会中的用字情况;二是历时性的用字表,反映社会不同时期的用字情况,并将其中的共用字进行筛选。而且在社会常用字表的基础上最好再添加一个学校教学常用字表,为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协调不同识字方法之间的关系
据统计,现代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已经超过二百种,其中有进行过小范围的推行,但是对识字方法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活动还比较少,无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对各种识字方法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实际上,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一种方法是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阶段的,在不同的识字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随课识字的方式会导致课文中生字的分布与数量难以控制,因此可以制定一个汉字等级表,为课文选择提供一定的范围。
(三)根据学生的特点突出教学重点
刚开始学习汉字的学生,分化能力还比较低,对汉字的轮廓感觉占优势,因此,在学习汉字或者阿拉伯数字时,经常将“3”、“少”等字形反着写,对字形的空间配置和细微差别辨别能力较低。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识字教学活动中,针对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将字形作为识字教学的重点,建立形、音、义之间的系统联系。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小学初始年级学生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开始进入高峰时期,对意义的记忆进步也相当迅速。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加工记忆材料,将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识记。
(四)根据汉字的字形规律进行教学
汉字的字形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小学阶段可以使用象形和指事两种构字法进行识字教学。首先,对象形字的教学,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形特点,按照实物图、抽象图、古体字、楷体字的顺序来教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简单,采用象形字的教学方法,将事物的真实面貌用图片或者在黑板上描摹出来,等学生看懂图片的意思后再写出相应的字。比如日、山、月等字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其次,指事字是指使用抽象的符号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事符号而造出的字。指事字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一方面先将复合的汉字形体根据汉字的构形理论拆分开来,另一方面要将指事性符号的特点和作用讲解清楚。比如在对“刃”这个字进行讲解时,要先将它分为“刀”和“丶”两部分,然后将“丶”的作用讲清楚,就是指明其所在的位置是刀刃,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建立字意和字形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现在,识字教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研究,不能把识字教学当成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必须以严谨、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这件事,并将教学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应对问题的对策,只有这样,识字教学才会向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龙,陶本一.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语料库的小学语文教材用字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2]潘水文.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7).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识字教学;问题对策;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在小学识字教学中,人们更关注的问题往往就是孩子在学校中学到了多少字,教材中有哪些课文等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教学不仅会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还会对学生进行其他学习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努力完善小学的识字教学工作。
一、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现象
(一)对小学识字教育改革的实验规模还比较小
虽然近几十年小学识字教学的方法蓬勃发展,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影响,小学识字教学改革还没有大规模的形成。由于识字方法比较多,很多方法还来不及实施就趋于萎缩,比如字根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已经很难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见到了。这种现象极不利于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的发展和改革。面对这种情况,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部门要共同努力,扩大识字教育的实验规模,让小学的识字教育走向规模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二)低段识字与高段读写相衔接的方法比较少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电脑双拼识字、数码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虽然现在的识字方法不少,但是能够将高段读写与低段识字相衔接的识字方法却比较少,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也不受重视。低年级识字的顺利进行能够为高年级的读写学习更好的服务。比如在小学一年级出现的生字“事”,这个字不仅笔画比较复杂,而且具有多重意思:职业、活动、变故、办法等等,如果学生在低年级对“事”字的字形和意思掌握不清,就会影响高年级的读写进程。如何让这种识字能力有效迁移,使低段识字与高段读写有效衔接,是当前小学识字教学需要探索和重视的问题。
二、对小学识字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汉字研究与教材编写之间的联系
如上文所述,研究人员对合理用字的研究与教学用字之间的差异很大,首要原因就是漢字研究是以汉字为对象,而不是以教学用字为研究对象,教学用字的研究成果比较有限,无法为教材编写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因此,要加强对常用字表、教材用字以及生活用字之间关系的研究。首先,汉字本身在认读方面就有一定的规律。比如,有些汉字的音、形、义等具有特殊的关联。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属于儿童用字,要考虑到其与成人用字的差别。其次,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日常用字情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测小学生日常言语输出的情况,即日常生活中口语以及书面表达用字情况;二是检测其语言输入情况,即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汉字。除此之外,还要兼顾流行用语、书面语与口语三者统一。
在对汉字进行统筹规划时要注重科学性,不能只以覆盖率为唯一的考虑因素。教学常用字与社会常用字之间关系要理清楚。社会常用字通常有两种来源:一是一定规模的共时性语料,反映当前社会中的用字情况;二是历时性的用字表,反映社会不同时期的用字情况,并将其中的共用字进行筛选。而且在社会常用字表的基础上最好再添加一个学校教学常用字表,为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协调不同识字方法之间的关系
据统计,现代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已经超过二百种,其中有进行过小范围的推行,但是对识字方法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活动还比较少,无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对各种识字方法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实际上,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一种方法是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阶段的,在不同的识字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随课识字的方式会导致课文中生字的分布与数量难以控制,因此可以制定一个汉字等级表,为课文选择提供一定的范围。
(三)根据学生的特点突出教学重点
刚开始学习汉字的学生,分化能力还比较低,对汉字的轮廓感觉占优势,因此,在学习汉字或者阿拉伯数字时,经常将“3”、“少”等字形反着写,对字形的空间配置和细微差别辨别能力较低。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识字教学活动中,针对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将字形作为识字教学的重点,建立形、音、义之间的系统联系。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小学初始年级学生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开始进入高峰时期,对意义的记忆进步也相当迅速。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加工记忆材料,将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识记。
(四)根据汉字的字形规律进行教学
汉字的字形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小学阶段可以使用象形和指事两种构字法进行识字教学。首先,对象形字的教学,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形特点,按照实物图、抽象图、古体字、楷体字的顺序来教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简单,采用象形字的教学方法,将事物的真实面貌用图片或者在黑板上描摹出来,等学生看懂图片的意思后再写出相应的字。比如日、山、月等字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其次,指事字是指使用抽象的符号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事符号而造出的字。指事字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一方面先将复合的汉字形体根据汉字的构形理论拆分开来,另一方面要将指事性符号的特点和作用讲解清楚。比如在对“刃”这个字进行讲解时,要先将它分为“刀”和“丶”两部分,然后将“丶”的作用讲清楚,就是指明其所在的位置是刀刃,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建立字意和字形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现在,识字教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研究,不能把识字教学当成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必须以严谨、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这件事,并将教学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应对问题的对策,只有这样,识字教学才会向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龙,陶本一.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语料库的小学语文教材用字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2]潘水文.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7).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