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对一切充满好奇,模仿能力极强,是培养口才的最佳时机。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方法正确,是可以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结合每一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探究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方式,能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有效训练
一、学生口语训练背景分析
受家庭、成长、学前等背景因素的影响,刚刚入读一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参差不齐,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况,笔者对所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一次调查,敢于表达的人数占56%左右,而不敢表达怕别人笑的占了43%左右。从以上看似简单的数据中可以知道,学生的口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二、学生口语训练理论借鉴
《九年级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第(四)点“口语交际 ”中对一二年级的口语交际有明确的要求,一是讲,讲普通话;二是听,听别人说;三是看,看音像,四是述,述见闻,五是谈,谈看法。这些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由简入繁,为教师指明了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向和要求:以《课程标准》为纲,以课堂为主阵地,用积极的态度展开科学有序的口语交际训练。
三、学生口语训练方法探究
(一)训练的前期准备
1.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利用上课及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成长经历、学生性格特点、学生心理状况等先作一个摸底排查。通过排查,对自己所教的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把了解的情况做详细记录,结合后期的长期训练,使之成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成长手册,训练过程中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2.教学内容的设计。在了解学生的情况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态度,认知水平等因素,结合每单元“语文园地”中提供的口语交际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节口语课,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
3.教學素材的准备。首先把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搜集整理,使之成为拓展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素材,用原生态的生活素材,用学生熟知的素材,打造成生动活泼的口语交际素材。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如下:
秋游
秋天多美呀,我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秋游吧!咱们先商量一下到哪儿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再向老师提出建议。
搜集整理了东涌镇最具特色的“瓜果长廊”。一是准备图片资料,把东涌著名的水果长廊照片整理好;二是把长廊里棚底上挂满的瓜类名称,如水瓜,节瓜,老鼠瓜等在照片上一一注明。三是把游客参观的情景:笑容、动作、活动(骑自行车等)在照片一一标注。
其次精心制作课件,把说话的思路理顺,如:
我们准备去( )
因为那里有( )
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 )
我们还可以在那里进行( )
我们准备的物品有( )
在这里我们收获了( )
另外,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词语
秋天景色: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凉风阵阵 瓜果飘香 金秋时节 金风送爽 秋色宜人 硕果累累 旅游场面:
络绎不绝 游人如织 笑语喧天 人山人海
数量多的词语:
成群结队 人山人海 不计其数
有景点,有照片,有思路,有词语,再加上训练课的东风,就可以把学生引领进口语交际训练的美妙境界里了。
(二)训练的精彩纷呈
如上例,一旦教师抛出话题,而且是学生异常喜欢的话题,学生必然会被点燃学习的激情。因此,把握适当的教学时机,课堂教学就会收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做情境的创设。恰当的情境,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创设了融洽、愉快的氛围,有效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消除对学习内容的畏惧心理,从而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如播放中央少儿频道的相关少儿节目,既轻松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主持人和参加节目的儿童说话的方式方法。
1.图片展示。先播放预先搜集的东涌大稳瓜果长廊照片,再加上轻松的广东音乐的配乐,学生沉浸在愉快的气氛中,跃跃欲试了。
2.趁机导入。用亲切的话语把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到“说”上面。
第二是示范说话。根据图片、词语以及思路,教师作简单的示范,鼓励学生展开思考。接着挑选优生引领,优生的回答给那些犹豫不决的学生树立了榜样,在教师的一再鼓励下,于是人人围绕“说”的思路积极发言。
第三是想象说话。为了进一步拓展丰富学生说话的内容,避免因教师示范而局限了学生说话的空间的现象,鼓励学生根据课件上提供的图片和词语展开大胆的想象,为人物配上动作、语言等。
第四是及时点拨。一是鼓励害羞的、胆小的、不敢上台的,二是对大胆表达但表达上有困难的(有的学生为了争着表现自己,可能还没想好就举手了),加以鼓励,适当再引导,不要过于执着于学生表达上的语法错误,把不敢说的学生改造成“敢说”的学生,这是成功的第一步。第二步再通过表扬那些说得生动流畅的学生来引导学生在“敢说”的基础上如何“会说”,有了这两个基础,才能进一步把学生引导到“说得好”的境界。淡化不足,肯定敢说,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学习和提升奠定信心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方法,经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初尝学口语,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降低了门槛,使学生能够轻松练口语。有了这个“学”和“练”的基础,为下一步在现实生活情景中的“用”打下了技能和信心的基础了。
(三)训练的拓展
在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口语交际办法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结合课内课外,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1.课内的拓展。教材内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相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说比较单调,笔者尝试把东涌镇内的乡土文化活动、学校活动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拓展在课内的说话训练课上,用现实生活素材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语感。
2.社会化生活内容的拓展。东涌镇每年均举办水乡文化节,咸水歌比赛、龙舟比赛等乡土文化异常精彩丰富,及时积累相关照片、文字、视频,使之成为课堂教学最新鲜的素材。学生在用这些素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时候,乡土文化在不知不觉得到渗透。
3.校园生活内容的拓展。这个校园内容不仅仅是局限于本校的生活内容,把东涌镇内各中小学的各具特色的活动内容有机地嵌进课堂教学,如彩虹飞扬艺术团参加两岸三地快乐操展演和亚太地区快乐操观摩交流会、学校在南沙区文艺演出中获奖的舞蹈、器乐节目、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剪影、参加广东珠三角咸水歌会获得金奖、毕业生毕业前夕为母校植“理想树”活动、入队仪式、学雷锋之敬老院活动、“红领巾心中有他人”义卖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这些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经过教师的整理,成为了图片丰富、文字优美、视频生动的口语交际训练素材,减少了学生“说”的障碍,尤其是六一、校运会、少先队队活动等活动之后,学生往往都还沉浸在快乐之中,興犹未尽,在这种时机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不吐不快”。
4.学生家庭生活的拓展。让学生把家庭外出旅游、喜庆婚宴、平时生活等的照片经过筛选后,编成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素材。素材的内容离学生的距离越近,学生越容易说得出口,说得自然,说得流畅,说得生动。
5.编课本剧的方式表演“说”。把经典的课文改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轮流分配角色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说”,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克服学生胆小、怯场、说话声音小等毛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6.鼓励学生回家后再“说”。把口语交际训练课的作业空间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等课余空间里去,通过家校通或微信等方式,把训练的要求预先通知家长,让家长配合“说”的行动。少了课堂上的拘束,学生在家长面前会变得更自如、自信,“说”得更流畅、更丰富、更得体。
四、学生口语训练成效反思
在课内到课外的口语交际拓展训练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明确了后期的努力方向。
取得的成效主要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口语训练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学生真正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体,由原来的害羞到肯交流,敢交流。再由原来的说不出到说得出,说不顺到说得顺,再发展到说得好。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
后期的努力方向是:首先是要继续引导学生往下面的几个方向发展,使学生通过口语训练,做到一是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二是言之有“物”,即有具体内容;三是言之有“序”,即按顺序说。其次是拓展和丰富“说”的方式和内容。一是“说”人物,二是“说”名胜,三是“说”动植物,四是“说”见闻,五是“说”故事,六是说道歉,七是“说”问路,八是说主持节目,九是“说”这件事对不对等。“说”的方式和内容越丰富,学生“说”的水平和能力就提升得越快。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低年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艰辛而又充满快乐的事情,在教学实践中,把处处打造成“说”的课堂,把事事提炼成“说”的内容,让学生不光在低年段,而且在整个学习的生涯里,都能尝试到“说”的乐趣,感受到“说”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S].2017,7.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有效训练
一、学生口语训练背景分析
受家庭、成长、学前等背景因素的影响,刚刚入读一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参差不齐,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况,笔者对所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一次调查,敢于表达的人数占56%左右,而不敢表达怕别人笑的占了43%左右。从以上看似简单的数据中可以知道,学生的口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二、学生口语训练理论借鉴
《九年级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第(四)点“口语交际 ”中对一二年级的口语交际有明确的要求,一是讲,讲普通话;二是听,听别人说;三是看,看音像,四是述,述见闻,五是谈,谈看法。这些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由简入繁,为教师指明了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向和要求:以《课程标准》为纲,以课堂为主阵地,用积极的态度展开科学有序的口语交际训练。
三、学生口语训练方法探究
(一)训练的前期准备
1.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利用上课及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成长经历、学生性格特点、学生心理状况等先作一个摸底排查。通过排查,对自己所教的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把了解的情况做详细记录,结合后期的长期训练,使之成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成长手册,训练过程中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2.教学内容的设计。在了解学生的情况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态度,认知水平等因素,结合每单元“语文园地”中提供的口语交际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节口语课,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
3.教學素材的准备。首先把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搜集整理,使之成为拓展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素材,用原生态的生活素材,用学生熟知的素材,打造成生动活泼的口语交际素材。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如下:
秋游
秋天多美呀,我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秋游吧!咱们先商量一下到哪儿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再向老师提出建议。
搜集整理了东涌镇最具特色的“瓜果长廊”。一是准备图片资料,把东涌著名的水果长廊照片整理好;二是把长廊里棚底上挂满的瓜类名称,如水瓜,节瓜,老鼠瓜等在照片上一一注明。三是把游客参观的情景:笑容、动作、活动(骑自行车等)在照片一一标注。
其次精心制作课件,把说话的思路理顺,如:
我们准备去( )
因为那里有( )
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 )
我们还可以在那里进行( )
我们准备的物品有( )
在这里我们收获了( )
另外,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词语
秋天景色: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凉风阵阵 瓜果飘香 金秋时节 金风送爽 秋色宜人 硕果累累 旅游场面:
络绎不绝 游人如织 笑语喧天 人山人海
数量多的词语:
成群结队 人山人海 不计其数
有景点,有照片,有思路,有词语,再加上训练课的东风,就可以把学生引领进口语交际训练的美妙境界里了。
(二)训练的精彩纷呈
如上例,一旦教师抛出话题,而且是学生异常喜欢的话题,学生必然会被点燃学习的激情。因此,把握适当的教学时机,课堂教学就会收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做情境的创设。恰当的情境,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创设了融洽、愉快的氛围,有效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消除对学习内容的畏惧心理,从而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如播放中央少儿频道的相关少儿节目,既轻松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主持人和参加节目的儿童说话的方式方法。
1.图片展示。先播放预先搜集的东涌大稳瓜果长廊照片,再加上轻松的广东音乐的配乐,学生沉浸在愉快的气氛中,跃跃欲试了。
2.趁机导入。用亲切的话语把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到“说”上面。
第二是示范说话。根据图片、词语以及思路,教师作简单的示范,鼓励学生展开思考。接着挑选优生引领,优生的回答给那些犹豫不决的学生树立了榜样,在教师的一再鼓励下,于是人人围绕“说”的思路积极发言。
第三是想象说话。为了进一步拓展丰富学生说话的内容,避免因教师示范而局限了学生说话的空间的现象,鼓励学生根据课件上提供的图片和词语展开大胆的想象,为人物配上动作、语言等。
第四是及时点拨。一是鼓励害羞的、胆小的、不敢上台的,二是对大胆表达但表达上有困难的(有的学生为了争着表现自己,可能还没想好就举手了),加以鼓励,适当再引导,不要过于执着于学生表达上的语法错误,把不敢说的学生改造成“敢说”的学生,这是成功的第一步。第二步再通过表扬那些说得生动流畅的学生来引导学生在“敢说”的基础上如何“会说”,有了这两个基础,才能进一步把学生引导到“说得好”的境界。淡化不足,肯定敢说,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学习和提升奠定信心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方法,经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初尝学口语,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降低了门槛,使学生能够轻松练口语。有了这个“学”和“练”的基础,为下一步在现实生活情景中的“用”打下了技能和信心的基础了。
(三)训练的拓展
在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口语交际办法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结合课内课外,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1.课内的拓展。教材内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相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说比较单调,笔者尝试把东涌镇内的乡土文化活动、学校活动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拓展在课内的说话训练课上,用现实生活素材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语感。
2.社会化生活内容的拓展。东涌镇每年均举办水乡文化节,咸水歌比赛、龙舟比赛等乡土文化异常精彩丰富,及时积累相关照片、文字、视频,使之成为课堂教学最新鲜的素材。学生在用这些素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时候,乡土文化在不知不觉得到渗透。
3.校园生活内容的拓展。这个校园内容不仅仅是局限于本校的生活内容,把东涌镇内各中小学的各具特色的活动内容有机地嵌进课堂教学,如彩虹飞扬艺术团参加两岸三地快乐操展演和亚太地区快乐操观摩交流会、学校在南沙区文艺演出中获奖的舞蹈、器乐节目、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剪影、参加广东珠三角咸水歌会获得金奖、毕业生毕业前夕为母校植“理想树”活动、入队仪式、学雷锋之敬老院活动、“红领巾心中有他人”义卖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这些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经过教师的整理,成为了图片丰富、文字优美、视频生动的口语交际训练素材,减少了学生“说”的障碍,尤其是六一、校运会、少先队队活动等活动之后,学生往往都还沉浸在快乐之中,興犹未尽,在这种时机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不吐不快”。
4.学生家庭生活的拓展。让学生把家庭外出旅游、喜庆婚宴、平时生活等的照片经过筛选后,编成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素材。素材的内容离学生的距离越近,学生越容易说得出口,说得自然,说得流畅,说得生动。
5.编课本剧的方式表演“说”。把经典的课文改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轮流分配角色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说”,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克服学生胆小、怯场、说话声音小等毛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6.鼓励学生回家后再“说”。把口语交际训练课的作业空间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等课余空间里去,通过家校通或微信等方式,把训练的要求预先通知家长,让家长配合“说”的行动。少了课堂上的拘束,学生在家长面前会变得更自如、自信,“说”得更流畅、更丰富、更得体。
四、学生口语训练成效反思
在课内到课外的口语交际拓展训练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明确了后期的努力方向。
取得的成效主要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口语训练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学生真正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体,由原来的害羞到肯交流,敢交流。再由原来的说不出到说得出,说不顺到说得顺,再发展到说得好。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
后期的努力方向是:首先是要继续引导学生往下面的几个方向发展,使学生通过口语训练,做到一是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二是言之有“物”,即有具体内容;三是言之有“序”,即按顺序说。其次是拓展和丰富“说”的方式和内容。一是“说”人物,二是“说”名胜,三是“说”动植物,四是“说”见闻,五是“说”故事,六是说道歉,七是“说”问路,八是说主持节目,九是“说”这件事对不对等。“说”的方式和内容越丰富,学生“说”的水平和能力就提升得越快。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低年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艰辛而又充满快乐的事情,在教学实践中,把处处打造成“说”的课堂,把事事提炼成“说”的内容,让学生不光在低年段,而且在整个学习的生涯里,都能尝试到“说”的乐趣,感受到“说”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S].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