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数教学环节 巧妙实施“分层导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层导学”是建立在科学分层、因材施教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认真研究“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从有针对性地课前准备、有组织的课堂教学和恰当的作业反馈三方面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巧妙的实施分层导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导学;课堂教学;环节;优化;实施
  “分层导学”教学思想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延伸与突破,可谓是小组合作交流方式的“升级版”。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模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有着其优势,更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劣势。所以,“分层导学”教学思想正好可以成为班级授课制缺点的有效补充。也因为此种教学思想能够很好解决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而带来的课堂学习收获上的不同,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待进生吃不了” 的问题。因此,“分层导学”新型教学思想受到了许多小学教师的喜欢和推崇,关于“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十分兴盛。
  现代数学观念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体验生活,用数学的语言来对生活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样就给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教学要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他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培养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侧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运用等综合能力。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阵地,认真研究“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巧妙的实施分層导学呢?
  一、 有针对性课前准备
  顾名思义,“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分层”和“导学”。“导学”强调这样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的原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教学模式,自不必多言。因此,“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点就是“分层”了。为什么要分层?怎样分层?分层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问题都是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前要先考虑好的。否则的话,所谓的“分层导学”就只能是一句空谈,“分层导学”课堂教学也就不可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前准备应该针对学情做出相应安排。比如说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如何?然后再把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几拨,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间的相互关系、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组成6人左右的学习小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分别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练习。只有做到这样,“分层导学”课前准备才能算是很好地完成。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在于理解“几倍”和“几个”的联系,以此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并且很好地理解“倍”的意义。考虑到课程的学习涉及到旧知识的迁移以及抽象概念的理解,属于本册教学的难点之一,所以更要对学情有个清醒的认识,进行合理的分层,设计好相应的课堂练习。基于此,在课堂活动“开心闯关”中,我把第一关设置为基础关,完成的题目为“数一数粉花和红花各有几朵,粉花朵数是红花朵数的几倍?”。把第二关设置为提高关,完成的题目为“第一行有五支笔,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四倍,问第二行有几支笔?”。把第三关设置为智慧关,完成的题目为“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并说说想法”。
  二、 有组织的课堂教学
  “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并没有多大的不同,这些教学模式一样的强调“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一样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要说有所不同的,那就是课堂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始终以分层为线索,突出了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获得相应的提高。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于两位数》课堂教学为例。在这堂课上,我安排了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分层练习、拓展提高、游戏互动、分层评价等六个教学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从第二个教学环节开始,分层的思想就贯穿整个课堂,真正地体现了不同层次学生得到相宜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发展的思想。
  三、 恰当的作业反馈
  除了课堂的当场练习之外,“分层导学”课堂教学还应该做好课外的延伸,要布置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练习,从中获得课堂教学的真实反馈,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并做出相应的教学上的修正。要知道,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才有可能真正审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获得教学上的进步。同理,学生也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学习。
  学生养成反思自己学习行为的习惯要靠教师不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结束阶段的小结环节培养他们的反思习惯,比如说我们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这样问:“为了帮助别人,你做了哪些准备?请你总结一下今天的收获。”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可以这样问:“今天你收获了什么?你帮助别人了吗?感觉如何?”而对第三层次的学生可以这样问:“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有小老师帮助觉得学习怎么样呢?”。这样长久地坚持下来,相信学生一定会逐渐养成反思自己学习行为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0.
  [2]周振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3]袁浅香.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这种教育形式,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的,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普遍应用。作为一种新兴起的科学技术,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却并不高。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微课资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从目前情况分析,互联网技术呈现出极好的发展趋势,从而促使现代化的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引起了各科教师很大的重视,也展开了很多关于高校课堂的辩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有着一片真空地带,而教师则是这片地带的主宰。很多教师都在思考,为什么自己距离高效教学的理论如此遥远,仿佛那些理论永远都无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其实,对于这一问题,我們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作为教学实践的践行者与研究者,我们为什么不能先对自身的低效教育行为进行分析
摘 要: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要重视学生数学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要重视对学生的科学引导,在合理分组、正确分工以及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合作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科学引导;培养;习惯  在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中,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作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剂超顺磁性纳米铁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Feridex标记人Flk-1(+)CD31(-)CD34(-)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对其表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高度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新课改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教学水平。建立多样化的教学评价目标以及评价体系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希望能够为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作为新课标理念中较为突出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而教师在实行此种教学方式的同时应深入了解其本质,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对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研究,浅要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
学位
摘 要:数学思维是针对在数学教学上,通过对数学中的问题提出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解释的过程,从而能够获得对数学问题规律的认识。我们在提出问题时,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自身思维品质,往往不能顺利的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从而造成学生的思维错位或者是中断,这就是思维障碍。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思维障碍的成因作出分析,并在增加数学学习兴趣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思维障碍;表现形式;学习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