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安徽省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和“158”行动计划,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基地发展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不足、缺乏政策支持和规划引领等问题,制约了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基地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为此,该文提出了以下4点建议: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现代化;强化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现代化;强化科技协同攻关,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政策支持。
  关键词:优质农产品基地;要素支撑;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6-0157-02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部署要求,安徽省启动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和“158”行动计划[1]。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积极精准施策、优化要素配套、科学合理布局,全面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不足、缺乏政策支持和规划引领等问题,制约了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基地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为此,本文在总结安徽省农产品基地建设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針对性意见,以期通过强化要素支撑,提升安徽省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水平,助推安徽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1 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
  1.1 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围绕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安徽省深入实施“158”行动计划,推进省级示范基地认定和省级示范基地创建主体遴选。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7个,面积突破53.3万hm2,原料产量突破400万t,对接企业近300家。
  1.2 基地发展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支撑,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333.3万hm2。二是强化科技支撑,2020年安徽省农机总动力6800万Kw,居全国前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比全国平均高近10个百分点。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安徽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市、县各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超100亿元,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此外,通过设立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创新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助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各区域农业主体功能不断强化,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布局正在形成。
  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安徽省近年来实施了农业人才培育四大工程:“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能力提升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工程”“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程”,有力支撑了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同时,总结农村人才培育典型经验,提炼成功做法和培育模式,向全省宣传推广,发挥示范作用。目前,安徽省农村实用人才人数近200万人,包括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等多类型人才,为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提供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2 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较为薄弱 2019年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占比刚刚过半,而邻省江苏2018年占比就已超过60%,加之且后期管护跟不上、建管脱节,安徽省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不高,耕地分散化、碎片化现象较为严重。优等耕地(1~4等)仅占全省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占全国优等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到3%[2]。此外,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破损、带病运行问题较多,水电路气等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无法满足农产品基地高质量发展需要。
  2.2 科技支撑引领能力不强 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留守老人,农业产业链从业者普遍综合素质和受教育水平低,专业型人才少、高技能人才比重低[3]。安徽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6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40%,龙头企业科研投入不到河南和山东的25%,围绕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财政专项科技投入较少,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显著。
  2.3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领不足 虽然安徽省各地围绕“158”行动计划和“五个一批”工程出台了人才、科技、土地、财政与金融支持等专项支持政策,一些地方颁布实施了相关建设规划,但由于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着极强的复杂性,导致一些政策无法真正落实,使得政策支持效果打折,钱、地、人、科技等要素约束依然存在。安徽省农产品基地产业布局缺乏规划引领,大部分产业布局处于自发状态,空间布局呈平面布局状态,种养基地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物流对农产品生产带动作用弱,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联动发展水平不高。
  3 推动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建议
  3.1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现代化 强化优势特色农产品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粮食功能区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维机制创新,强化农田健康土壤培育、水利设施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4],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品相结合,农信、农机、农艺相融合,从而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科技支撑水平。
  3.2 强化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优质农产品加工物流现代化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民创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强化产业集群招商,做大做强本地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产地加工、精深加工、物流贸易、综合利用以及关联企业及配套支持服务机构的空间集聚水平,促进集群分工与专业化发展,催生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联动建设,推动集群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合升级[5]。   3.3 强化科技协同攻关,提升科技创新支撑 围绕制约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开展智能灌溉、智慧植保、农业物联网等智慧农田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研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健康深加工产品,加快5G、区块链等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3],促进菌类、中药材、果品、蔬菜、茶叶、水产品和畜产品等由食品初加工向现代医药深加工转型升级[5],不断增加营养健康、食药同源的优质食品供应。
  3.4 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政策支持 将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設发展作为省、市、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重点工作优先推进,编制专项发展规划统领基地建设,优化建设布局。引导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化服务机构进驻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和一站式服务。创新科技、人才、金融、用地、用水、用电等支持政策,用好用足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和扶持力度[6,7]。通过积极的金融、用地政策,切实助推龙头企业和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加大农民技能和高素质培训力度,着力营造基地农业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加大创新型人才引进,吸引更多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安徽:将在全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J].中国食品,2019(17):64.
  [2]张乐乐,陈翔,魏凤珍,等.安徽省耕地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8):115-118.
  [3]张乐乐,陈翔,王韦韦,等.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21(10):243-245.
  [4]朱超才.促进安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思路和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11):780-784.
  [5]吴珍,郭敏,许辉,等.安徽省稻虾共作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04):1-6.
  [6]袁敏华,艾云平,吴杰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安徽省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36(01):92-98.
  [7]李东平,肖扬书,杨普,等.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87-13089.
  (责编:王慧晴)
其他文献
摘 要:二氧化氯是一种安全低毒的水产消毒剂,其有效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对病原微生物的抑杀效果。为了明确全国各地在售二氧化商品的质量现状,为养殖户使用优质二氧化氯泡腾片产品提供选购参考指标,该文围绕泡腾片单片片重、溶解时间、残渣析出、有效含量和标实有效含量差值等5个指标,对2020年收集自全国各地在售的50种一元二氧化氯泡腾片商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个受试二氧化氯泡腾片单片重在2.6~0.9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耕地资源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大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建设对于耕地的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粮食产量有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选择7个区域耕地质量提升项目为对象,使用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和投入-增值效益评价体系2种方法评价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的效益,分析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综合效益和增值效益。  关键词:耕地质量提升项目;评价体系;效益评价  中图
摘 要:当今,生态环境每况愈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安徽省作为我国农产品产出大省,其传统的农产品物流管理方式造成了社会资源过度浪费及环境污染,已难以适应当代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该文从低碳角度出发,分析了安徽省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物流;低碳经济;意义;对策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心肌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焦作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心肌桥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A检查和DSA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A和DSA检查对心肌桥诊断的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比较CTA和DSA检查对前降支中段和前降支远段心肌桥的诊断符合率;记录CTA检查心肌桥埋深
摘 要:为了验证活体微生物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防潜力及其适宜剂量,探寻苹果真菌性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将其与3种苹果园常用不同作用方式化学农药进行对比,进行苹果轮纹病田间防效及贮存期试验。结果表明,应用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600~800倍液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与常规化学农药70%代森锰锌WP600倍液、80%多菌灵WG1000倍液、80%甲硫·戊唑醇WP1000倍液的防效相比无显著差
摘 要:该研究以2014—2017年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地下水采样数据为对象,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等方法,结合民丰县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评价了地下水水质,确定了地下水化学类型;通过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分析,明确了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地下水;土壤;环境质量.  中图分类号 TV211.1+2 文献
摘 要:地形因子是重要的水土流失影响参数,分析地形因子对区域水土流失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芦山县空间分辨率30m的DEM数据为基础数源,在ArcGIS10.3中利用空间分析模块计算芦山县坡度、坡长、LS因子、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和地表粗糙度,并结合芦山县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地形因子对芦山县水土流失的影响,为该区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形因子;水土流失;DEM;芦山县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