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_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犯罪构成理论是分析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的刑法理论与实践的工具,是犯罪论的核心,也是刑法理论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话题。近年来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的主流观点经历着四要件论向三阶层论的变迁,那么这些理论到底存在着哪些差别?我国传统的四要件论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是否有重建的必要呢?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
  【關键词】犯罪构成理论;四要件论;三阶层论;重建
  一、引言
  当今世界的犯罪构成理论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递进式三阶层论、英美法系的二层次论以及我国传统上采纳的四要件论。近年来,以张明楷、陈兴良教授为代表的改革派,主张四要件论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现在法制的要求,应该引进大陆法系的三阶层论。现在,三阶层论不仅仅在理论界探讨,而且不断的向实务界渗透。
  二、我国传统的四要件论的渊源及内容
  我国的四要件论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前苏联刑法学家特拉伊宁、布拉伊宁等对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进行研究、改造并形成自身的逻辑结构。我国建国后,引进、吸收了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四要件论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
  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上看,四要件论无疑是最传统也是根基最为广泛的一种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的通说。
  四要件论认为,犯罪构成包括四个要件,分别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行为成立犯罪必须齐备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三、大陆法系递进式三阶层论的内容及对犯罪的评价方法
  三阶层论认为,犯罪构成包括三个条件,分别为构成要件的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该理论认为一个行为若构成犯罪,该行为除了符合构成要件并违法之外,行为人还应该负有责任。
  三阶层论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首先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的构成要件(即构成要件的符合性)。如果符合,再判断该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一般来说,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是具有违法性的行为,但也有例外,最典型的就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如果具有违法性,再判断该行为是否具有有责性,即行为人是否应该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来说,符合前二个条件的,就具有有责性。但也有例外,如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以上三个要件,形成一个过滤机制,各构成要件之间具有依次深入的关系,形成独特的定罪模式。
  大陆法系递进式三阶层论在分析犯罪时是有层次的,层层递进。下面以案例来分析三阶层论的评价方法。18岁的王某与李某有纠纷,持刀将李某刺死。第一步:王某的行为是否符合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符合。第二步:王某的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经查,王某没有正当放弃、紧急避险等违法性阻却事由,具有违法性。第三步:王某的行为是否具有有责性?经查,王某已经到达刑事责任年龄、精神正常,具有有责性。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四、四要件论和三阶层论对同一个案件的评价方法分析
  从理论上讲,无论使用的是四要件论还是三阶层论,分析同一犯罪行为时应该得出相同的结论,但是事实上,往往不是如此。
  案例:王某与李某有纠纷,蓄意杀死李某。一天王某将自己家厨房里的白糖(误以为是砒霜,实际上该白糖肯定不是砒霜,王某也不具有从自己家的厨房里取得砒霜的任何可能性)撒入李某的饭碗里,李某吃后当然未被毒死。
  四要件论的分析结论是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工具不能遂)。理由是:首先王某有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其次王某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
  三要件论的分析结论是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首先做客观判断,王某以为的砒霜实际是白糖,并且王某不具有在自己厨房取得砒霜的任何可能性,也就是王某的行为不能也不可能杀死李某。其次做主管判断,通过客观判断认为行为不构成犯罪后,就无需再做主观判断,可以直接得出无罪的结论。虽然王某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在三要件论下,对此不做评价。
  四要件论和三阶层论区别的关键就在于分析犯罪时先做客观判断还是先做主管判断。四要件论是先做主观判断,后做客观判断。三阶层论是先做客观判断,后做主观判断。
  按照三阶层论分析,只要行为在客观上不能也不可能对法益造成任何侵害,该行为就不构成犯罪。客观判断行为不构成犯罪后,就无需再去做主观判断,无论主观上是何种状态,均不构成犯罪。
  引用张明楷教授的观点:“三阶层理论是奠基在客观主义立场上的法益侵害说。”笔者对这一观点深表认同。目前,三阶层论的呼声越来越高,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四要件论。
  五、我国目前主流的四要件论的犯罪构成理论有无重建之必要
  关于这个问题,争议非常大。以张明楷、陈兴良教授为代表的支持者认为:四要件论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一个犯罪论体系在评价犯罪行为时必须能过协调下述关系(1)形式与实质;(2)控诉与辩护;(3)客观与主观;(4)经验与规范;(5)静态与过程。但是,中国传统的四要件论恰好在这几个问题上,出现了关系混淆的缺陷,使得理论难以自足,从而必须被加以改造。以高铭暄教授为代表的反对者认为:四要件论并不存在某些学者所认为的诸多缺陷,相反,在目前中国国情下,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四要件论的形成,是一种历史性的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同时,四要件论又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具有历史合理性。
  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法学理论都必须接受法学实务的检验。如果一种理论在实务应用中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就应予以重建,而不能固步自封。当然,改革的过程应该是稳健的,避免出现大的震荡。
  作者简介
  陈元丽(1982.08-)性别:女,籍贯:天津,学历:双学士,研究方向:法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爆发了诸多革命,革命以它独特的方式加快了该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在对革命与现代化内涵的阐述过程中,以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为出发点,来解析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作为一个国家的掌舵手的政府人员们,必须有所作为,否则,当其成为现代化的桎梏时,也就预示着社会革命的时代到来了。  【关键词】革命;现代化;改革
期刊
【摘要】“三基色”社团是徐州机电工程学校提出的创新性社团建设新思路并于本学期开始进行实践。“三基色”社团更加符合学生自身性格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团的作用。本文以蓝色社团“翰墨轩”书法社为例,讲述了社团中相关色彩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三基色”社团;色彩活动;开展  一、前言  “三基色”社团,是以乐嘉老师提出的性格色彩学为基础,结合学校社团特色,提出的创新性社团建设。将学生社团的成立取向对
期刊
【摘要】幼儿手工课是一种审美创新活动,是幼儿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它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学习课程。幼儿手工课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一定的审美与创新能力。现代幼儿手工课教学在内容与方法上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根据幼儿这个年龄阶段以及各个孩子的特质,如何让孩子在娱乐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在玩中学习,寓教于乐,这正是我们对现代幼儿手工课教学进行探索分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转设离开母体学校光环,成功转设为民办学校后,如何提升其竞争力,校园文化建设是其中关键一环。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后的品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功能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后期的品牌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问题;功能  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相对较短,即使转设为民办学院后也同样缺乏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历史文化,学生和教师缺乏对学校认同感和归属感,转设后
期刊
【摘要】编辑出版学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中,长期存在着基地数量不足,流于形式,管理粗放的弊端,基于学校教务管理平台的“教-考-评”一体化模式为其顶岗实习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思路,明确的指导思想、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校企的及时沟通、考试过程的规范与实时监督、评价标准的客观科学等,为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教-考-评”一体化;编辑出版学;顶岗实习  2
期刊
【摘要】近年来,共青团中央对于全国各地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推进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以保定市徐水区及遵化市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为主的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部分典型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现状及发展经验的调查研究、分析与综合,从资源整合、团的指导、区位优势、新媒体手段、青年自组织、供给侧优化等六方面简要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青年自组织 
期刊
【摘要】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经济的发展大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如今,人类已经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自身生产、生活带来的诸多问题。保护环境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理念,对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任务。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本文笔者在学校组织的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赴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调
期刊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上的改革在不断深化,社会的转型、企业的转制、政府职能的转变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些都为社会组织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文中阐述了社会组织的定义与具备的特征,从官洲市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其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官洲市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路径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官洲市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组织;培育
期刊
【摘要】城镇化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不断地提高。农村人口问题影响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本文将利用相关数学建模的方法探讨农村人口增长模型及人口结构,并对未来的农村人口进行预测分析。  【关键词】人口模型;城镇化;农村人口  一、前言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改革
期刊
【摘要】社会工作者常常置身于各种各样的矛盾关系之中,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伦理两难。源于平等和不平等原则的伦理问题常常会由于资源上的限制而加剧。当社工手中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做到平等分配时,就会出现有限资源分配两难的困境。追求社会正义是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社会工作两难的处理都应该出于正义的考量。本文以实例展现分析了社会工作实务中有限资源分配的两难案例,并从正义论的角度分析了该类伦理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