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节水灌溉及其发展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灌溉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8096以上。如果全国灌区的灌溉用水利用率提高3%,每年可节约11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线南水北调工程每年的引水量。如果全国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提高1.5%,节省的水量就可以解决当前工业和生活的缺水问题。我国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只达到40%,与发达国家70~80%的差距很大,可见,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非常重要,节水的潜力也很大。
  
  一、农业节水灌溉事业发展浅析
  
  建国以来,农业灌溉事业不依附于国情、水情、农情的发展。50年代初,由于旧社会的水利工程失修,洪、涝、旱灾频繁发生,给刚建立的新中国造成很大损失。我国当时采取了洪、涝、旱三害兼治的方针,以防洪除涝为主。上世纪60年代,防洪除涝卓有成效,干旱却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力。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全国掀起打井抗旱的高潮,各地区把地下水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下海”,各省设立打井办公室,专门组织打井,形成打井抗旱的高潮。随之相应成立了机电排灌站,配以防渗渠道输水,充分利用地表水加强灌溉。
  随着灌溉事业的飞快发展,农业灌溉需水量也大幅度增加。加上1977~1978年全国性的大早,造成了巨大损失,水资源不足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水利部队水资源利用更加重视,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水资源的评价工作。评价后深深认识到,我国的水资源是不足的,要求各地根据水资源的状况,有计划地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同时对农业灌溉提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实施节水灌溉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各地区,以防渗渠道输水灌溉及低压地下输水管道灌溉为主体的节水灌溉技术迅速推广,灌溉面积扩大,农田灌溉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我国把农业节水灌溉定位基本国策,节水灌溉呈现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态势。节水灌溉进入一个节能、节源、提高水利用率的新时代。
  
  二、节水灌溉发展的态势分析
  
  节水灌溉就是要用尽量少的水量投入,获得较多的作物产出。节水灌溉已从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输水灌溉过程损失的输水节约形式,发展到遵循作物生理、生态需水机制适量供水的新阶段。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过程,概括地说是从远距离防渗输水。配以田间大水漫灌过渡到田间防渗输水,配以畦、沟的小水灌溉发展到喷灌、滴灌、微灌的高效灌溉逐步向高科技的生理生态供水的自动化灌溉方向发展。在节水灌溉管理上,由粗放计划型向集约经营型方向发展。
  在这种发展态势下,高标准的灌区必须首先做好水资源的评价与规划,摸清地表水、地下水、降水、处理后的弃水的可利用的数量,建立水资源优化调节利用的管理体制,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的规划。其次,根据作物生态生育状况,搞好田间土壤水分的调节控制提高作物自身对水分的利用能力,以有限的水资源,灌溉较大的耕地面积,获得较多的作物产出。
  
  三、节水灌溉的持续发展评析
  
  节水灌溉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在于对水资源缺乏科学有效的统一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开发管理被人为地分割,造成地下水过量开采,以致很多地区产生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灌溉事业的发展。再则,在农业灌溉发展中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不足。因此,只有在对水资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不破坏水资源恢复能力的前提下,用尽量少的水资源,换得尽量多的作物产出,才是节水灌溉持续增长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必须做好如下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使节水灌溉事业稳定持续发展。
  在管理上,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系统,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强化灌溉系统的集约化经营机制,强化灌溉系统的集中管理。
  在节水工程上,坚持灌溉工程项目的监理制度,严格项目管理标准,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各项效益指标的完成。
  在节水技术上,综合应用各项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加强作物生理节水方面的研究、作物对水分敏感系数的研究、土壤水对作物有效指标的研究等。
  在开辟水源上,把处理后的弃水和工业重复利用的弃水做为农业节水灌溉的水源,并深入研究其水质对作物生理形态和品质的影响。
  总之,农业节水灌溉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水利、农业、地质、环保等多学科技术应超前发展,并积极开展宏观研究,以促进农业节水灌溉事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51800黑龙江省巴彦县水务局)
其他文献
城市更新一直是国际城市规划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国城市更新自1949年发展至今,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对其7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有助于理解中国城市更新特定的诞生逻辑、阶段问题与经验教训。根据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宏观政策变化,将中国城市更新分为相应的4个重要发展阶段。并且,对每一个阶段城市更新的政策背景、代表性案例、更新思想、学术活动以及更新制度建设进行总结分析,归纳中国城市更新的阶段性
为了更好地解决移动办公用户远程访问企业内网资源的问题,思科提出了它独有的远程接入技术-Easy VPN。基于Easy VPN系统的基本构架,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仿真Easy VPN系统,给
(接上一期)7.正文内容需用表格说明的,请用三横线表,并冠有表题。表内数据要注意首位及标点对齐。8.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
目的了解预防医学生健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医学生健商状况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高校319名预防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健商问卷》进行调查
文章从二元思辨的视角探讨了新时期我国城市设计运作的转型趋势。伴随存量规划与精细化治理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设计发展需要不断强化运作模式的"规范化"与"个性化"建设,并由此表现出二元转型的多重工作特点。城市设计在方式演进上逐渐从"设计控制"迈向"设计治理"、在作用途径上从倡导"公共政策"走向重视"产品设计"、在行动转换上从"设计活动"转向"社会动员"、在机制建设上需要"顶层设计"结合"基层创建"的力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理应对咨询合同、招标、财务监理、结算审核等重点环节正确理解和运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存在抓不住重点,甚至不理解规范文件,造成咨询质量下
目的:通过对市级医院和社康中心医师日常接诊状况的调查,分析社康中心建设对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所起的作用。方法问卷调查深圳市3家市级医院的169名医师和8家社康中心59名医师
随着智慧社会的到来,新类型的基础设施不断涌现,本文据此提出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并进行分析界定;进而分析数据基础设施概念的引入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所带来的6方面积极影响,建立数据基础设施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密切关联,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新的切入点和方向;最后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中数据基础设施规划编制的初步思路及其应用探索。
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是通过空间的使用、布局和分配去满足人在生产、生活、生态活动中在空间接触上的物性(追求安全、方便、舒适、美观)、群性(以聚居去提升空间接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