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苗炜 最近读了一本书《不流血的革命:素食主义文化史》。这本书讲的是素食主义文化史,前面冠以“不流血的革命”为标题,那意思显而易见,不再杀动物,不再流血,把肉食习惯改为素食,重新审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一场饮食革命。 作者叫特里斯特拉姆·斯图尔特,他15岁时在家里养猪,他从学校食堂里要来剩菜剩饭,到附近的水果店要那些快烂掉的水果,找农民要来被丢弃的土豆,把自家的猪养大,再把猪肉卖给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炜
最近读了一本书《不流血的革命:素食主义文化史》。这本书讲的是素食主义文化史,前面冠以“不流血的革命”为标题,那意思显而易见,不再杀动物,不再流血,把肉食习惯改为素食,重新审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一场饮食革命。
作者叫特里斯特拉姆·斯图尔特,他15岁时在家里养猪,他从学校食堂里要来剩菜剩饭,到附近的水果店要那些快烂掉的水果,找农民要来被丢弃的土豆,把自家的猪养大,再把猪肉卖给别人挣来零花钱。在养猪的过程中,他意识到,喂猪的食物其实都是人类浪费的。他把这段经历放在自己TED演讲的开头,他演讲的题目是“全球食物浪费的丑闻”,其主要观点是,当一个国家变得富裕,人们就会购买并消耗更多的粮食,如果设定一个能保证所有国民吃饱的粮食消费基准量,那么欧美大部分国家的实际粮食消费量都是基准量的150%到200%,相当多的粮食被浪费了。
同样是吃肉,肉食者看到的是生命,素食者看到的是死亡。
斯图尔特从剑桥大学毕业之后,在印度工作过,在科索沃工作过,他是非常典型的西方精英,认为自己对全世界负有责任。他在2009年策划了一个叫“喂食5000人”的活动,召集5000人在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上聚餐,吃的东西都是用被扔掉的食物做成的午餐。他希望借这个活动提醒大家,很多被扔掉的食物并不是腐烂变质了。2009年,斯图尔特出版了一本书叫《浪费》,呼吁公众关注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的浪费。作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长期致力于改善粮食生产的环境和影响。《不流血的革命》这本书,出版于2006年,在《浪费》之前。他并没有号召大家都当一个素食者,书中写的是从17世纪到19世纪初,素食主义的文化史。所谓文化史,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素食者不断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断和杂食者商量,劝你能不能少吃点儿肉或者不吃肉,素食主义文化史就是这个商量的过程。可以说,这事儿商量到现在也没什么结果,吃肉的人还是在吃肉,并且捍卫着自己吃肉的权利。
为什么一定要吃肉呢?有一位人类学家说,肉和肉食具有非常重大的文化意义,肉类曾是活生生的动物的肌肉,它被指定为我们的物质消耗,这就意味着我们有能力征服非人类世界,人类对自然世界有支配权。杀戮、烹煮、食用动物,为人类对自然界其他动物的优越性提供了最终的确认。
肉类被赋予了这样的社会价值,那么吃肉就被视为一个正常的原则,不会受到质疑,许多人都会接受动物是食物的概念。有素食主义,就有反素食主义,有所谓保护环境的生态女性主义,就有所谓捍卫红肉的大男子主义。
素食者与肉食者之间,最深的矛盾是什么呢?我们大多从小接受一个概念,肉是有益健康的,是我们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营养就是生命,所以,吃肉是和生命紧密相关的。然后,素食者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他们说,肉不是从冰箱里长出来的,肉也不是直接放到我们盘子里的食物,肉是先前活生生的、有知觉的动物,所以,吃肉是跟死亡紧密相关的。同样是吃肉,肉食者看到的是生命,素食者看到的是死亡。这就是肉食者和素食者之间最深的矛盾。
对一般人来说,饮食可不只是吃饭那么简单,它涉及文化习俗、仪式、友谊的表达和自我认知,饮食是个人习惯,人们对所吃的食物有很深的情感依附,一个人儿童時期所吃的东西在此后漫长的一生中都会影响他,因此,要改变一个人的饮食习惯,要说服一个杂食者放弃肉食,改为素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他文献
张佳玮 弄堂里,小摊上,一张小桌,两只小凳,一碗牛肉粉丝汤。摊子本小利薄,牛肉也薄,汤里有点芫荽叶,撒了胡椒粉或五香粉。蹲坐捧碗,吸溜一口粉丝后,还得跟着吸溜一口空气,解一下胡椒那微微的辣。一碗下去了。暖和了,打个嗝。冬天的黄昏是牛肉、胡椒粉和芫荽味儿的。 就这么小小的一碗,也分风格。我们那届粉丝,质量不算好。进汤里是一回事,细而且顺;泡久了,粉丝发胀,且变软,满碗都是。爱清爽顺滑的,端起碗就
摘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前的状况来看,其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如何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优化,使其有效且高质呢?作者就此做了阐述,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课堂节奏、紧密联系生活、科学评判作业质量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优化;有效;策略 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前的状况来看,有的课堂教学看似热热闹闹,但
摘要: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而班级管理工作也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推动教学活动、学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在充分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心”“民主心”“制度心”的教育与引导,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实现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心”视角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也涌现出了很多
摘要:高中地理主要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文章主要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整合探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没有很强的意识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构建,绝不是靠自由自在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配合,经历重重考验后,才能逐渐完善,拥有团队的默契性。如何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成了大家都应思考的问题。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管理情况,探索班集体建设顺利开展的方法,为学生打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摇篮。 关键词:班级;班风;文化 班级是学生汇集在一起进行学习、交流的地方。学生在班集体中可以学习新
刘迪 日本民众对中国游客或旅日中国人鲜有歧视。 从1月下旬至今,全日本出现口罩抢购潮,药妆店货架口罩售罄,口罩一片难求。1月底,我接日本某咨询公司负责人邮件,她说要去上海出差,想带些口罩寄给我朋友。另一日本媒体人给我电话,说可帮我购买口罩,因某口罩厂老板是他旧友。大灾降临时,许多日本人觉得,我们这些外国人是灾害时期弱者,他们有义务帮我们。 这次灾难,不少日本地方政府向中国友好城市捐赠储备救援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能力成了衡量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指标。英语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由于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存在本质区别,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与手段,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本文将对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为同行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中国的“天眼”(FAST)以500米的口径成为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以大为美”的天文观测领域,要比较射电望远镜的大小,需要分清射电望远镜的形态,是抛面的、球面的、带形的,还是把许多单个射电镜连起来组成的阵列。“天马”(65米) 抛物面射电镜是最常见的射电望远镜类型。上海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也叫天马望远镜,坐落于上海松江佘山,是亚洲最大、世界第四的全方位可动大型射电望远镜系统,建成于201
上海,作为江南传统文化和近代工商业文明融会贯通的国际大都市,传统工艺积淀深厚、品种丰富、风格独特。因此,当2020年12月22日第一批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公布时,热议纷纷。大家都想知道:究竟哪些传统工艺值得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去振兴、去活化传承? 《新民周刊》发现,第一批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共收录了纺染织绣(8项)、服饰制作(5项)、编织扎制(3项)、雕刻塑造(12项)、家具建筑(7项)、金属
土豆土豆,我是地瓜! 地瓜地瓜,我是土豆,听到请回答! 这是很多中国父子玩的一种游戏。一个躲在角落里,一个站在屋的中央,两个人就这样饶有兴致地呼唤着。我经常装作听不见,儿子站起来,跑到我身边,拽我的衣角:“爸爸,你应该回答我。”他笨笨磕磕略显夹生的普通话,还有他认真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 时光荏苒,那个躲在角落里时不时冒出一句夹生的普通话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坐在我对面屋,安安静静地读书呢。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