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722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机器人辅助分为机器人组(n=12,机器人辅助下完成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徒手组(n=12,徒手完成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机器人组男8例,女4例;年龄35~74岁;徒手组男7例,女5例;年龄36~69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透视时间、术中导针调整次数、术中出血量、置钉精准度,以及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来观察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共置入螺钉128枚,徒手组共置入螺钉126枚,机器人组手术时间[(129.2±10.5) min]、透视次数[(8.5±2.1)次]、透视时间[(9.8±1.9) s]、导针调整次数[(2.3±1.4)次]、术中出血量[(65.3±9.8) mL]均显著少于徒手组[(153.8±18.1) min、(39.8±5.1)次、(43.9±4.8) s、(18.6±2.6)次、(96.8±10.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精准度机器人组为93.75%(120/128),徒手组为84.92%(107/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附加手术、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射线暴露量低、术中出血量少、置钉精度高等优点。

其他文献
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最常见的损伤,既往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高达50%的患者,尤其是合并连枷胸者,会出现慢性疼痛或胸壁畸形,超过30%的人会遗留长期残疾,而且往往无法重返全职工作。虽然肋骨骨折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救治结局,但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国内外专家共识着重于整体治疗决策和方案的指导,国外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缺少近几年肋骨骨折手术治疗进展。为此,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植骨术(PPSF+BG)与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普仁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植骨分为2组:PPSF+BG组(采用微创经皮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植骨术,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