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与不禁:从明清官窑制度看“五行说”下的瓷器色彩伦理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fan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礼教与“五方五行五色”体系相互融合,产生了色度与器用、物序与人伦的互动机制,色彩成为阶级礼制下序列人伦纲常的符号。明清官窑“色禁”制度加剧了瓷器色彩伦理的进程,但制瓷技艺的成熟使得“色禁”难禁,瓷色反而“因禁而盛”。随着明代“禁色”瓷器在清代民间的生产与流通,形成了“祭祀之器一身份之器一赏玩之器一日用之器”的伦理序列。明清官窑对坊间瓷色僭越“禁”与“不禁”的制度之变,映射了瓷色伦理观的嫗变轨迹。追根溯源,瓷色伦理观根源于“五行说”隐喻与象征的华夏思维模式,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在器物文化中
其他文献
当今石油化工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不断上升的原材料成本以及能源价格正在蚕食行业的利润空间,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使得那些以生产基础材料或中间产品为主的化工企业付出了巨大的
“竹林七贤”因“游于竹林”而得名,且时人对“竹林”的理解重点在“林”而非“竹”,“竹林”的所指被模糊化。同时期相关记载侧重对“七贤”性情、行为、举止的描述。南朝时
现实主义在电影批评中的意义指涉与话语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勾勒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局限。近年来,强势回归的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特征。电影创作的演变倒逼文
论及香港戏曲电影,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只有邵氏的黄梅调电影。事实上,在香港戏曲电影兴起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早期的开拓者并非邵氏和李翰祥,而是左派公司及其影人。一方面,
新媒体所具有的变异性、发散性和连接性无疑对视觉传达的内容和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也由此呈现出一些新的特性和转变趋势。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显然需要适应这种方
“铁锈花”装饰是我国宋代磁州窑传统装饰技艺在新时代的艺术创新形式,兼具文人画写意之美和民间艺术风格,承载着我国黄河流域陶瓷绘画语言表达的智慧。然而,新时期由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