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结构升级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ianshengz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开始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突出表现为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而且还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而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因此,加大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我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新趋势,是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新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征
  
  200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可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有别于传统服务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先阐述其内涵。这在指导当前经济活动的实践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一、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为了满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的功能强化与职能外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消费服务的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服务(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服务)、专业服务(主要包括咨询、律师和会计服务)和信息服务(主要包括通讯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软件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是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出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一般特征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以下几个一般性的特征: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是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属于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密集型的,具有规模经济性;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是差异化的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贸易受到较多直接限制(如对外国直接投资、人员流动的限制)和间接限制(如对商品贸易的限制从而影响到生产者服务的贸易)。
  
  加大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时机成熟
  (一)理论基础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带动了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能实现规模经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一般都是人力资本、知识资本高度密集型的,其提供的产品呈现高度的差别化。要获得生产生产性服务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通常需要较大的、专业化的初期投资。而一旦知识与技能获取之后,其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也会因此而相对较小。因此,规模经济在该产业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可提高产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革命,人类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除了土地、劳动力、资本外,更多的是技术和知识要素,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且越来越重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征。在现代经济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是互相依赖和互相促进的。以制造业为例,现代制造业的推进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也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制造业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过程中,服务化取得了进展,伴随着服务需求的增大。从而加强了从中间需求方面对服务业的刺激;服务业在提高质量的活动过程中实行着硬件技术化,刺激制造业的生产,也刺激着制造业进行技术革新。研制出符合服务产业需求的产品。
  3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三次产业的发展经历着: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则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最终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升级,具体表现为:服务业从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为主,并正在进一步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转变。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体产业的结构升级。
  (二)现实条件
  具体来说。 “十一五”期间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面临几大契机:
  1 国际产业转移与对外投资正向服务业倾斜。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情况下,企业活动国际化进程必然增加服务业对外投资;二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中,跨国公司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份额都在增加,出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转移态势;三是服务业地位上升是其国际转移和对外投资增加的产业基础;四是GATS等协定的达成为服务业国际转移和对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制度环境。
  2 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加大。第一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将促进农业服务发展,对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和农产品的销售服务有越来越广泛的需求;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将加大对金融、证券、研究开发、中介咨询等服务的需求;第三产业专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专业服务。如教育信息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服务营销等服务。
  3 BOP(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提供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良机。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生产性服务是内部化还是外部化取决于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成本和收益。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企业将内部的某些周期性的、仿佛的活动或者职能。通过合约的方式转移给外部服务供应商,因为生产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必须集中资源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且通过业务流程外包。他们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思路
  (一)加大内地与香港、台湾的合作商机
  内地服务业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特别是一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专业服务、市场营销和工业设计等。香港和台湾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加强他们与内地在这些领域的紧密合作。具有巨大潜力。完善有关配套政策,消除合作的体制障碍,积极推动香港和台湾的生产性服务供应商的进入;完善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为香港、台湾与内地的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优先开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产业政策着眼点应是引进竞争,以产业化为导向促进市场发育,积极扶持信息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二)提高服务业的开放程度
  提高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就是要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一是打破国内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的限制,全面发展本国服务业。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吸引外资的力度,以提高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向外转移的容度,使中国成为全球服务业外包的重要基地;三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适当扩大服务进口。既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投入。又引入市场竞争,促进国内生产性服务业质量的改善;四是改革服务领域的投融资政策,鼓励我国有条件的服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跨国经营。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开展海外并购,加强战略联盟,提升与国外高端生产性服务供应商的合作水平。
  (三)加强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在全球化背景下。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不仅包括服务业务人才的培养,还包括相应的法律咨询人才的培养。要将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放到重要的位置。为一些有能力的青年人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工作环境,使其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服务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才保证;加强对现有服务人员的短期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中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提高我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增强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识
  我国传统的产业政策是“重制造、轻服务”,而且在服务业发展方面也以低附加值的传统服务业为主。在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因此,应提高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放在与制造业同等重要乃至相对优先的位置,特别是在政策上给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适当倾斜,既提升制造业企业自身生产性服务水平。又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供应商。
其他文献
例1女 24岁以左眼黑朦两天为主诉入院.2天前,患者在行左前额美容手术时,注射英捷尔法勒(聚丙烯酰胺)药后,突然出现左眼疼痛、视力明显下降,同时伴有畏光、流泪、左侧头痛等症状,当即前往医院眼科就诊,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无光感,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左眼底整个后极部视网膜苍白、水肿,动脉细小,黄斑呈樱桃红改变.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当即给予硝酸甘油1片舌下含服,妥拉苏林12.5mg球后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A)作为最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也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后的治疗。CPA主要通过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为活性产物,从而发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