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本文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以及中职学校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存在的误区,最后提出中职学校怎样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中职学校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文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等综合起来,将教学内容以图形、文字、数据、表格、声音等多种方式显示出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能把一些抽象的问题显得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有助于突破重难点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如在讲解“电流”时,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一直在强调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教师演示电荷定向移动的动画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电流的概念就很容易的记下来。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多媒体技术教学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多种感观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要多得多,信息和知识的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这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习地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拼命地抄写笔记,唯恐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课堂上很少留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有利于增大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大。“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查找相关的资料,然后选取与课本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健康向上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给学生最大可能的信息量。同时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后,教师不用在每一节课上重复着大量板书和绘图,教师课堂授课时间相对加长,与传统教学相比,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授课容量,减轻板书的压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留给教师更多的时间去反思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的误区
(一)课件信息过多,学生抓不住重点
由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对繁琐,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是将课堂教学内容简单罗列到电档中,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或从购买的光盘中,将事先设计好的内容都呈现给学生,忽视了教师对知识分析、引导作用。面对大量的多媒体信息,部分学生往往感到很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找不到这些信息的重点,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机械的死记硬背,学习兴趣下降。
(二)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中职学校中的不少教师,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对教学活动中应有的主导地位。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上学生配合得好就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挥,中职校的学生接受能力低、自我约束能力差,大量的声音、图像、视频信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纪律受到一定的影响,影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未考虑课程特点,缺乏创意
实际上不是所有的课程章节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那些容易理解、容易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就不必制成多媒体课件。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弱点,过多的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代替教师讲解教学内容,不能展示教师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会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认为多媒体应用越多越好,课件中片面追求信息的含量,而很考虑教学中的创新精神。
三、中职学校如何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我们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它要以服务教学为前提,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优化中职教育工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合理应用,在授课过程中发挥发教师的灵活性,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控制教学进度,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适当穿插板书,放慢授课节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眼神交流。最后,教师应采用传统的课堂提问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由于忙于抄写笔记,或沉溺于课件华丽的色彩和频频变换的视频画面,而忽略了教师讲解的内容。
(二)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育对象,应科学地、有区别地安排课件内容
老师的授课思路、讲课风格因人而异,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有所不同。首先,多媒体课件应遵循科学性的设计原则。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结合自身的特点,制作出适合教师课堂讲解、有利于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课件。课件的内容要简明扼要、层次清楚,尤其是一些模拟实验的视频片段,更要符合科学性,生动逼真,重点、难点突出。其次,多媒体课件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大纲来设计。因材施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措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件的设计要体现出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有区别地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多媒体课件应有效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按人脑的思维方式,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在课件的设计上要多样化,如采用超链接的方法,可以向前引用或者向后引用,这样既突出了知識重点,又强调了知识的连贯性,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中职学校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文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等综合起来,将教学内容以图形、文字、数据、表格、声音等多种方式显示出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能把一些抽象的问题显得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有助于突破重难点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如在讲解“电流”时,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一直在强调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教师演示电荷定向移动的动画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电流的概念就很容易的记下来。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多媒体技术教学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多种感观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要多得多,信息和知识的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这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习地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拼命地抄写笔记,唯恐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课堂上很少留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有利于增大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大。“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查找相关的资料,然后选取与课本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健康向上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给学生最大可能的信息量。同时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后,教师不用在每一节课上重复着大量板书和绘图,教师课堂授课时间相对加长,与传统教学相比,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授课容量,减轻板书的压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留给教师更多的时间去反思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的误区
(一)课件信息过多,学生抓不住重点
由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对繁琐,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是将课堂教学内容简单罗列到电档中,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或从购买的光盘中,将事先设计好的内容都呈现给学生,忽视了教师对知识分析、引导作用。面对大量的多媒体信息,部分学生往往感到很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找不到这些信息的重点,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机械的死记硬背,学习兴趣下降。
(二)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中职学校中的不少教师,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对教学活动中应有的主导地位。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上学生配合得好就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挥,中职校的学生接受能力低、自我约束能力差,大量的声音、图像、视频信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纪律受到一定的影响,影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未考虑课程特点,缺乏创意
实际上不是所有的课程章节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那些容易理解、容易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就不必制成多媒体课件。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弱点,过多的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代替教师讲解教学内容,不能展示教师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会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认为多媒体应用越多越好,课件中片面追求信息的含量,而很考虑教学中的创新精神。
三、中职学校如何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我们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它要以服务教学为前提,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优化中职教育工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合理应用,在授课过程中发挥发教师的灵活性,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控制教学进度,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适当穿插板书,放慢授课节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眼神交流。最后,教师应采用传统的课堂提问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由于忙于抄写笔记,或沉溺于课件华丽的色彩和频频变换的视频画面,而忽略了教师讲解的内容。
(二)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育对象,应科学地、有区别地安排课件内容
老师的授课思路、讲课风格因人而异,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有所不同。首先,多媒体课件应遵循科学性的设计原则。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结合自身的特点,制作出适合教师课堂讲解、有利于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课件。课件的内容要简明扼要、层次清楚,尤其是一些模拟实验的视频片段,更要符合科学性,生动逼真,重点、难点突出。其次,多媒体课件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大纲来设计。因材施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措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件的设计要体现出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有区别地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多媒体课件应有效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按人脑的思维方式,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在课件的设计上要多样化,如采用超链接的方法,可以向前引用或者向后引用,这样既突出了知識重点,又强调了知识的连贯性,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