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电视,近几个月来,英国广播公司连篇累牍地播放香港激进示威者的事。好像全世界没什么其他事发生,甚至英国本土都很太平一样。
实际上,今年以来,整个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境内,就没消停过。1月至7月,英国共发生34次袭击事件,造成1名平民丧生,另有22名平民受伤。随着约翰逊担任首相,英国国内矛盾愈发尖锐。
当地时间9月9日, 德里(Dreey),就有近百年轻人向警车进攻,累计投掷了超过40枚汽油弹。至少两辆白色警车烧毁。此前,连续两个周末,在英国,都有至少30个城市同时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愤怒的人群指责鲍里斯·约翰逊暂停议会的举动是走向独裁,是让英国的民主死亡。然而,我行我素的前美国人约翰逊,却将自己比作绿巨人浩克,发誓一定要带英国脱离欧盟。
“脱欧”变闹剧由头
在2016年有关“脱欧”的全民公投中,赞成英国脱离欧盟的占投票人数的51.9%。如果结合投票者当时达到有投票资格者的70%,这一公投结果可以说确实代表了英国多数人的意见。但也必须注意到,支持英国留在欧盟的投票者有48.1%,也接近一半。
本来,这一社会撕裂现象,应该引起真正对国家前途、命运有所忧心的政治家的重视——如何纾解民间矛盾?如何在“脱欧”与“留欧”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民间-政界、民众之间搭起更多沟通的桥梁,以此为英国赢取一个较好的未来?然而,从卡梅伦到特雷莎·梅,直到如今鲍里斯·约翰逊执掌内阁,人们所见,都只是执政党和反对党在议会里耍嘴皮子恶斗。
以约翰逊和工党领袖科尔宾在内阁的辩论来说,约翰逊超快的语速,旁征博引的辩论能力,都给人留下较深印象。而科尔宾以“人民领袖”自居,实则一幅憨豆形象,倒也有几分英式幽默的韵味。然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也好,议会也罢,本该为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支配其行为而设。政客所为,本也该是在妥协与不退让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换言之,光耍嘴皮子,那是脱口秀演员迈克尔·麦金泰尔(Michael McIntyre)的专业,犯不着约翰逊、科尔宾这些人来给议员们现场表演,冒充什么“英国德云社”。更何况,在议会清谈馆无法就具体“脱欧”问题达成共识,或者想出对英国国家、民族、人民较为有利的解决办法时,谋实事,比讲空话来得重要得多。
“脱欧”已经从卡梅伦任首相时的一个政治议题,变成了一出出闹剧的由头。“脱欧”正使得曾经的“人才磁铁”英国成为“英国病夫”。
尽管“脱欧”是经过全民公投而得到的答案,无论特雷莎·梅还是约翰逊,作为首相都在奔着这个目标而操作。然而,民意并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撕裂的社会里,反对“脱欧”的人们暗潮涌动,更何况议会里那些比一般老百姓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人,其在英国社会的许多层面、许多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完全可以搞出许多阴招,来反对“脱欧”。更遑论在欧洲、美國,或者英联邦国家来个合纵连横。目前来看,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是英国“脱欧”台面上的坚定支持者。而约翰逊要搞硬“脱欧”,则被一部分反对者认为——其目的在于让英国成为美国的一个“自治州”。
特雷莎·梅辞职,是因为她无法将全民公决的“脱欧”决定,在议会层面付诸实施。约翰逊要做绿巨人浩克,则是希望在拥有全民公决“脱欧”决定的基础上,索性绕开议会来搞定“脱欧”。然而,英国国会议员,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议会机构里,又岂容约翰逊一言堂胡来?尽管约翰逊有着“英国特朗普”之称,可英国是议会制国家,美国是总统制国家。约翰逊如果是思路清楚的,又岂会不知道自己在英国的权力,天然不如特朗普在美国的权力来得大。英国是选党,美国是选人。首相约翰逊,不过是保守党的代理人而已。
然而,目前来看,甫一上位,在其位的约翰逊,却只知用其权,而不知谋其政。殊不知,“脱欧”已经从卡梅伦任首相时的一个政治议题,变成了一出出闹剧的由头。
早在2018年中,《卫报》专栏作家约翰·坎普纳(John Kampfner)在《英国“脱欧”使英国成为一个国际笑话,我们该如何重建声誉》一文中提到,“脱欧”正使得曾经的“人才磁铁”英国成为“英国病夫”。局外人看得很清楚,英国一旦“脱欧”,不仅仅会使得其在与欧陆连接的海峡、与爱尔兰共和国的交界处等地方重新建立边界,使得英国人到欧陆旅行变得更麻烦,也会在已经与欧洲共享了多年的一些资源领域变得捉襟见肘。总体上说,英国一旦“脱欧”,起码在“脱欧”初期,大多数英国人的日子会变得艰难。然而, 政客们想到的无非是玩一场“民主秀”。既然公投结果是支持“脱欧”,那么,无论是谁上台当首相,考虑最多的都不是民生,而是能否把“脱欧”之事顺利做下去。
约翰逊要搞硬“脱欧”,他的亲弟弟都不买账,这本身就是一出闹剧。9月5日,约翰逊的弟弟乔·约翰逊宣布辞去英国商业、能源与产业战略部大臣一职。之所以称之为闹剧,是因为乔·约翰逊之走马上任,系由亲哥哥任命,就任也不过一个多月。其出任部长之时,也肯定明了哥哥的政治主张和未来计划。毕竟,“黄鹀行动”对他来说并不是秘密。可乔·约翰逊偏偏在部长办公室屁股还没做热就离职,似乎一点也不给哥哥面子。这不是闹剧又是什么?
另一出闹剧则是——当地时间9月9日开始,英国航空公司飞行员进行了为时48小时的罢工。因为此次罢工,使得1600架次的航班被取消,上万名旅客的出行受到影响。这还不算完——9月27日,下一轮次的英航罢工即将上演。罢工的原因是因为罢工人员表示,英国航空公司应该与其飞行员分享更多的利润。而英航表示,罢工行动是不合理的,因为其薪酬是合理的。实际上,劳资双方不过是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罢了。飞行员们认为,比起欧陆同类航空公司,自己的收入近两年来一直在滑坡,可见公司对员工太刻薄;资方则认为,自“脱欧”公投结果出来后,航线一直在萎缩,能每月开工资就不错了,更何况如果约翰逊硬“脱欧”成功,属于英国和欧盟的航空公司将会失去两地之间航线的自动操作权,到时候公司自身混不混得下去还难说,拿什么现在给飞行员涨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