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风雪的爱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ktadxx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来了,每天都是风雪交加,伊丽娜每天都趴在窗口望着远方。远方,白雪皑皑,除了白,还是白;除了雪,还是雪。伊丽娜默默地念着丈夫洛克的名字,湿了眼睛。
  洛克去年冬天就去了外地,音信全无,生死未卜。伊丽娜无日不思念洛克,洛克就像空气一样围绕着她,看不见摸不着。想着洛克,伊丽娜突然就想到了山脚那边的小屋。那座小屋以前有人居住,那户人家搬走后,小屋就成为人们落脚的地方。迷路的人,走累的人,都可以去小屋歇息。
  小屋里有简易的家具,还有柴火,少许粮食和床。可自去年冬天起,就没有人再为小屋送去柴火和粮食了。因为大家都觉得没有人会到小屋。
  伊丽娜想,要是洛克回来,他走累了,走到小屋了呢?小屋里没有柴火,没有粮食,他会冻死。就算洛克不会,别人也会!这么一想,伊丽娜就带上柴火和粮食走出家门。
  邻居得知后都劝她别去,说现在路上已经积了一层雪,去那里太辛苦,会冻坏的。但伊丽娜还是坚持自己的主意,她快步向前走去。因为她觉得,有人需要她的柴火和粮食。
  伊丽娜埋着头,迎着风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去。虽然伊丽娜穿得很厚,但她还是觉得有些冷,便把围巾裹得更加严实了。伊丽娜从早上一直走到下午才来到小屋。
  门上的锁完好无损地挂着,伊丽娜轻轻取下锁,推开门,走了进去。她放下柴火和粮食,稍做歇息,便动手打扫卫生,收拾屋里的东西。今天,她是回不去了,只能在小屋住一晚。
  小屋里真的很冷,好在有柴火。柴火烧起来,热浪滚滚,小屋才渐渐变得暖和起来。这天夜里,伊丽娜就着火,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好觉。天一亮,她就起床回家。
  迎着风雪,伊丽娜笑容满面,她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假如没有柴火和粮食,没有人能在小屋度过,更不可能走出这片茫茫雪地。
  转眼间,一个月就过去了。这天,伊丽娜又背着柴火和粮食走出家门。邻居一见就劝她别再去了,说她已经去过一次了。伊丽娜说必须去,因为她觉得,在这冰天雪地里,小屋里必须有足够多的柴火和粮食才行啊。
  邻居叹息,摇头,觉得伊丽娜可能是因为思念洛克过度,疯掉了。又是一天的路程,伊丽娜才跌跌撞撞地来到小屋。
  走进屋里,她发现屋里的一切都跟她离开时完全一模一样,她有些沮丧。随即,她又笑了起来,没有人来小屋,这说明没有人身陷绝境,这是好事啊!
  此后,每隔一个月,伊丽娜都会带些柴火和粮食迎着风雪去一趟小屋。村里的人知道了这事,都说伊丽娜疯掉了。因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
  一天,伊丽娜又背着柴火和粮食去小屋。她还是像从前一样,每个月去一次。第四次去小屋的时候,她看到门上的锁没了,一惊,推门,推不开。伊丽娜笑了:屋里有人!她赶紧敲门。门开了,伊丽娜呆了:是丈夫洛克!
  洛克看到伊丽娜吃了一惊,赶紧把她迎进屋,接过柴火和粮食放下,问道:“这里的柴火和粮食都是你放的?”伊丽娜点点头,说:“是的!”
  洛克拥抱着伊丽娜,激动地说:“你知道吗?昨天我迷路了,累了,也饿了,后来好不容易看到了这座小屋。要不是你放的柴火和粮食,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了!是你救了我。”
  喜悅而幸福的泪水瞬时就从伊丽娜眼里涌出,她没有想到,她放的柴火和粮食有一天真的有人需要,而这个人居然就是她的丈夫洛克。她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都是值得的。
  一个月之后,伊丽娜又走出家门,走进了风雪里,她又向小屋进发。走在她身边的,是她的丈夫洛克。他们为小屋送去柴火和粮食。他们相信,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选自《知音·海外版》
其他文献
倏忽端午至,心里思绪萦绕。端午,是老实憨厚的青年郎,温文简素。勤勤恳恳,桑田务农,在田间低头耕耘的男子,言辞贫乏,不事张扬。心里供奉着一方外人禁足的天地。有泥土的清香,有泥土的心气。耕耘着自己的一方生活,在生命里,活成无怨无悔的姿态。没有见过更远阔的天与地,但已然被生活打磨,氤氲成熟担当的心性。这是文字本身所具有的气质。胡兰成回忆端午节气,提到母亲把菖蒲“剪成像两股宝剑,用红纸黏在门上”,还吃雄黄
长假我回到滦河边静谧的小山村,勤劳的乡亲们采集芹菜的场面勾起了我的乡愁,是那样别致而缠绵。那一片稻田、一条小路、一座院落、一处砖墙、一棵山楂树、一盘香喷喷的芹菜炒肉,常常会无端地使我泪流满面。有人说,在所有蔬菜中,芹菜最具美人相。那是因为,芹菜聚集了天地之灵气,饱受烟雨氤氲之濡染。姿态挺拔,一身翠绿,茎嫩叶鲜;横切面多,有棱有线,清芬温婉。那开出白色的小花,像少女一样慢慢地把头扬起,娇羞点点;那通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说的是初春之时,柳枝变软,嫩芽初绽,远远望去是一片若有若无的新绿。这种意境与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极相近的。在诗人的眼里,只有这种朦朦胧胧的春景才是他们的最爱,远远胜过“绝胜烟柳满皇都”那样的晚春景象。其实这不难理解,不仅是诗人,我们普通人也是这样。刚刚从冰天雪地四野萧条的冬天脱身出来,忽而看到这娇嫩惊喜的生命之色,一定有一种拨云见日失而复得
也许是环境改变了,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吧,一个规避不开的事实是,近十多年来,西安这块地方,每年冬天,是愈来愈少下雪了。去年冬天尤甚,整个漫长的冬季里,就没见过一片雪。气象部门今天报说明天可能有降雪,明天报说后天可能有降雪,市民们望眼欲穿,但连一片雪花,也没有落下。可今年就不一样,元旦刚过去三四天,长安大地上,就飘飘洒洒地落下一场大雪,让市民心花怒放,心怀大畅。落雪了,可以到原野上去踏雪,可以到古刹里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汉画。中国的汉画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单是河南南阳,就集中了中国汉画的一半还有余。除此之外汉画几乎是绝迹于世。除了东汉,几乎不再见到石刻的汉墓绘画。这应该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或者说文化奇迹。从五四运动时期,学界和文化界的人才开始关注这件事。鲁迅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批大家将目光投向了汉画,开始收集、整理、研读、展出这份文化遗产。南阳汉画馆就在这种环境态势中建立和壮大起来。现在
一个作者正写得满眼泪水时,也正是他心里爱意绵绵、温存无边的时候,他善待一切的目光就会在写作中延续,也在生活中延续,一个写作者之于世道人心的意义正在于此大同煤矿有一位作家朋友,我曾送给她一本长篇小说。在她母亲住院治病期间,她天天为母亲读我的长篇小说。她在电话里告诉我,老人很爱听,听得很安静,老人还说了一句话,好书能治病啊!后来她母亲还是去世了,但那句话我再也不会忘怀。回想起来,我和弟弟也为我们的母亲
红楼梦里的女性大多是清爽尊贵的,村妇野老刘姥姥进荣国府前也不忘掸掸衣服。不用亲见,大观园这些丫环的名字就会让你心驰神往、亮瞎眼睛。一朵一朵的花儿在你眼前次第绽放,你能听到每一朵花绽开的心颤、茎动、叶摇、浅笑、低语,伸展腰肢慵懒的一声接一声轻轻的呵欠,香汗淋漓下的吁吁娇喘。能嗅的到一缕一缕天籁般飘逸的清香。色彩斑澜,溢彩流光,如诗若画,都不足以形容其形其质其声其香。你闻花香“袭人”,你看“鸳鸯”戏水
皇帝拥有天下,最喜欢的当然是皇权。但也有另类,他们沉溺于自己的玩物。千里江山,不如尽情一乐。最早的玩家是周武王。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建立了西周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周武王一面分封诸侯,一面派出使臣到边远地区,号召各国臣服周朝。慑于周武王的威名,许多远方国家和部族都先后派人到镐京,向周王朝称臣纳贡。有一天,来自西方的旅国使臣,献上了一只叫獒的大狗。这只狗身高体重,且通人性,见了周武王还俯首行礼。周
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
一有时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是在采猪草的山上,有时是在玩耍的河滩上,远远地,我们看见,村里的炊烟陆续飘起来了。那时,我们贪玩,也贪吃,炊烟撩拨起我们对饭食的向往,看见炊烟,就好像看见饭菜了。炊烟是村庄的手势,是母亲的手语,是生活的呼吸,我们喜欢看炊烟。看炊烟,距离远一些最好看。在高处看,尤其有意思。我们经常在山梁上远远地看。二那是杨自明叔叔家的,那炊烟一出来就比别人家的高出好多。自明叔叔是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