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臂后侧入路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1/3骨折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通过上臂后侧经肱三头肌联合腱内缘入路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1/3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应用上臂后侧经肱三头肌联合腱内缘入路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32例肱骨中下段1/3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13例;年龄17~54岁,平均36.8岁;左侧14例,右侧18例。骨折AO分型:B型21例,C型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末次随访时根据Jupiter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

结果

32例患者术后获6~20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4~7个月,平均5.0个月。肘关节屈曲活动度120°~135°,平均125°;伸直活动度0~8°,平均5°。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Jupiter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15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

结论

通过上臂后侧经肱三头肌联合腱内缘入路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1/3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牢固、疗效满意等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9例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为24~62岁,平均39.8岁。移位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12例、对侧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5例、双侧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2例。于术前采集患者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3D打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大腿痛的发生原因,以期降低患者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03例,女133例;年龄为42~86岁,平均50.3岁。骨折AO分型:31-A1.2型13例,31-A1.3型32例;31-A2.1型35例,31-A2.2型27例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内固定治疗伴方形区移位的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例伴方形区移位的老年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为61~78岁,平均67.8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4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5例,双柱骨折8例,T形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5 d。所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Ethibood线结合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26例急性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10例;年龄为9~45岁,平均26.6岁。骨折根据Meyers-McKeeve分型:Ⅱ型17例,Ⅲ型9例。术前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呈阳性。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Ethi
目的探讨大转子双腹截骨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治疗Pipkin 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采用大转子双腹截骨联合髋关节外科脱位治疗的12例Pipkin Ⅳ型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4.1岁(24~63岁)。股骨头骨折按Pipkin分型:Ⅰ型9例,Ⅱ型3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0例(9例为后上型),横形伴后壁骨折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超远端锁具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采用胫骨髓内钉治疗的175例胫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19例,女56例;年龄19~73岁,平均46.3岁。根据术中胫骨髓内钉瞄准器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传统压杆瞄准器治疗者83例(传统瞄准器组),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新型超远端锁具治疗者92例(新型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半肩置换的有效性和精确性。方法选择9具(18肩)肩关节无明显畸形和形态缺损的成人尸体标本,行双侧肩关节断层CT扫描,将Dicom格式的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0.01和Imageware 12.0等逆向工程软件,构建三维模型并进行重要参数的测量,根据三维测量结果确定左、右两侧肱骨头后倾角和高度,以结节间沟和假体柄为反模设计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
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EIMN)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到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26例,女18例;年龄23~66岁,平均41.5岁。骨折按AO分型:12-A型22例,12-B型22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22例患者采用EINM治疗(EINM组),平均(41.3±11.7)岁;22例患者采用LCP治疗(LCP组)
目的调查肱骨髁上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10年间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者资料定为B组,统计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诊治肱骨髁上骨折3 111例,占同期肱骨远端骨折的54.4%(3 111/5 723),占肘部骨折的34.8%(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钳辅助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经皮血管钳辅助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治疗的38例儿童桡骨颈O'BrienⅡ、Ⅲ型骨折患儿资料。男23例,女15例;左侧26例,右侧12例;年龄5~14岁,平均8.6岁;均为新鲜骨折。骨折采用O'Brien分型:Ⅱ型22例,Ⅲ型1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经皮辅助复位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