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法务会计的应用分析

来源 :财会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层出不穷,各类经济纠纷和经济案件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运行和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类犯罪的高发类型之一,证券虚假陈述案件既涉及复杂的会计专业信息,也涉及丰富的法律知识.法务会计作为一种会计和法律交叉学科的应对型会计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证券虚假陈述案件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详细分析法务会计的具体应用过程、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建设、理论发展、社会认知度和专业人才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2011-2019年业绩衰退的A股制造业企业,分析高管审计背景对企业绩效波动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和外部审计监督的调节效应.实证发现,高管审计背景会加大企业的绩效波动,证书类高管审计背景的正影响大于任职类高管审计背景.盈余管理是二者的中介变量,高管审计背景会促进企业盈余管理,加剧绩效波动.外部审计监督未对高管审计背景与绩效波动关系产生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审计背景高管的盈余操纵极具隐蔽性,需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侦查.
股权无偿划转是国有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股权无偿划转没有发生资产、实物或现金支付,属于一种非市场行为,即国有资产的内部流转.本文重点解读企业股权无偿划转的经济实质,厘定相关会税制度,通过模拟场景方法进行案例操作,并对不同类型下股权无偿划转的会税处理进行区别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同类业务的具体处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文通过探究财务舞弊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阐述了博弈论在预防财务舞弊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于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应当大于政府选择积极审计所增加的成本与上市公司的舞弊成本之和,且政府对发生审计共谋行为的参与者的处罚应当大于积极审计增加的成本与审计合谋行为的整体收益之和,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审计合谋和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预防财务舞弊需要完善财务违规事件与会计师事务所违规事件的披露途径,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审计共谋行为的调查、打击与惩处,加强对发生过财务舞弊事件的公司与对应审计执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