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怎样着眼于抓好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做好农村农家书屋建设成为注视的热点问题。建设农村农家书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基本解决了当地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看报难”问题。当前, 农村农家书屋虽然顺应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逐步建立了起来,但怎样让这个新事物发展壮大还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 农村 农家书屋 建设 思考
一、农家书屋建设的意义
农村农家书屋是提高全民素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开发民智的重要渠道,是繁荣农村文化,巩固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实行农村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图书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促进村民读书用书,开启智慧,活跃和丰富村居精神文化生活。“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知识贫困,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实施知识援助,农家书屋可以通过了解农民的知识需求,拓宽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转型服务的领域,开展免费咨询服务及定向服务为农民和农村提供知识援助。
(一)农家书屋建设有利于实现区级图书馆的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目标。农家书屋建到村,将会扩大去级图书馆的服务区域,能够更好地完善服务体系,履行服务的职责,让农村及边远山区农民能够享有县级图书馆服务均等,惠及全民的权利。县级图书馆通过农家书屋培育农民的阅读习惯。让更多的农民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从而体现出图书馆的价值所在。
(二)农家书屋建设有利于区级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农家书屋的建立,为建立更多的图书流动服务点提供了条件,区级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馆藏文献,根据农民读者需求,将文献资源在各农家书屋之间流动,使有限的文献资源流动起来,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又能够保证农家书屋文献信息源得到有效补充,使文献资源利用价值达到最大化。
(三)农家书屋建设有利于促进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农家书屋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所需的服务,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只有提高服务质量,农家书屋才能赢得农民朋友的支持,才有持续存在与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乡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是,仅凭农家书屋凭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去级图书馆参与其中,把农家书屋逐步向图书馆的分馆或服务点方向转化,不仅提供更多的文献资源,而且经常派出专业人员,帮助农家书屋实行科学管理,逐步提升书屋的业务管理、服务水平,让各类资源合理配置,为农民朋友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从而引起农民朋友的兴趣,为农家书屋的良性可续发展带来读者群体。
二、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设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矛盾、质疑、困难、抵触、……层层叠叠,汹涌而至。
(一)认识问题。部分乡镇领导对农村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害怕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有的认为是出于“做秀”,不得不做,也不得不去敷衍。
(二)农村农家书屋供书渠道多,配发乱,缺乏协调。现在农家书屋的供书渠道很不固定,各地也都不一样,总结起来大致有四:一是各部门捐赠,二是政府采购配发,三是个人捐赠,四是从图书馆轮换借用。前三种基本是给啥要啥,书的品种也是五花八门,像有些书籍高校学生读起来都很费劲,都很少有人看的书,也赫然在架。对农民来说,最想看的首先是指导生产的农技类图书。有了农村农家书屋,不用买书了,但由于各地的差异,农民对农技类图书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捐赠的和统购配送的图书,很难适合需要。
(三)资金制约问题。农村农家书屋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建设时主要由政府投资,建成后由农民自我管理,没有资金再投入仅靠社会捐助是难以维持下去的。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农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都是由村委员兼职的,有的是村委会副主任,有的是村团书记,有的是村妇联主任,还有的是村民兵队长。他们本身是农民,有自己家的农活要干,当村委员本身已经是兼职了,再兼个书屋管理员,其工作程度可想而知。不兼书屋管理员,作为村委员,每月可拿到400-600元补贴。兼了书屋管理员,多了很多工作,每月也不多拿补贴。即使有觉悟也没时间,即使眼下有觉悟,长时间也是不可能的。
(四)引导弱、读者少、利用率低。从考察了解的情况看,每到一家书屋,都会详细查看借阅登记簿,向管理员了解图书利用情况,结果是利用率很低。情况好些的,平均每天三五人,差的平均三五天一个人。有的地方为应付考察,现找些人坐在书屋充数。农民的阅读需求是很高的,从生产需求、生活需求到精神需求,农村农家书屋给了他们很容易满足这些需求的机会。一方面有需求,另一方面又很少阅读,这里有一个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引导问题,有对书屋的宣传和书屋对农民的服务问题。
三、农家书屋持续发展的对策
以上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保证农村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那就要在创新服务内容的思路上下功夫,不管什么样的图书馆,都可以根据不同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展创新服务活动。就要在建设中端正思想,对书源、管理、利用、发展机制上不断探索和改进,在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等各个环节上抓准抓实。
建议之一:重新审视农家书屋的性质、作用,引起国家最高决策层的重视,把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其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性质,整体纳入县乡村三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网络。当前要加大乡镇图书馆建设,逐步使乡镇图书馆成为区级图书馆的分馆,村级农家书屋作为图书馆分馆的服务点。在实施过程中,应将农家书屋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监督体系和各地的发展战略中,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建文化先进县和文明乡镇文明村的重要指标。形成各级政府重视、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浓厚氛围。
建议之二:采购以读者为主。目前,农村农家书屋由于供书形式多是赠与式,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填充”,书屋无法根据当地农民的需要组织图书,这就使有限的书目无法满足农民需要。建议根据读者的需要选购他们需要的书刊资料,特别是对于那些购书经费有限,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要把有限经费用在刀刃上。请读者亲自选书,读者可以任意填写图书期刊采购单,改变了我买什么读者看什么的作法,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思想。
建议之三:设立专职或相对专职管理员。鉴于管理员在农村农家书屋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管理水平,保证长期稳定地发展,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职管理员,条件不成熟的地方设立相对专职的管理员。同时加强对管理员的培训,甚至将来可以考虑推行管理员资格上岗制。
建议之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何提高图书利用率是关键,农民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但通过宣传引导,通过活动的吸引,是能够逐步提高的。通过组织开展专家专题讲座、阅读比赛等有效形式,开展读书长廊活动,定期推荐新书、好书,印发新书概要。开展读书明星评比活动,根据村民的图书借阅量、读书积极性、用书效果进行评比,在能妥善保管并及时归还图书、能学以致用、能在村民中起示范作用的村民中评选出“读书示范户”、“文明读书户”,并给予表彰等。吸引很多农民参加,扩大了书屋的影响,提高了图书利用率。
总之,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工作中,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高度,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把农家书屋做实做好,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下发.
[2]农家书屋管理员[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
[3]何菲,曹湘平.农家书屋工程持续发展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9(4):77-80.
[4]中国图书馆学会.基层公共图书馆怎样参与农家书屋.中国图书馆学会站.http://www.lsc.org.cn/CN/News/2009-07/EnableSite_ReadNews1325535701248796800.html.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双港街道办事处文化站)
关键词 农村 农家书屋 建设 思考
一、农家书屋建设的意义
农村农家书屋是提高全民素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开发民智的重要渠道,是繁荣农村文化,巩固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实行农村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图书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促进村民读书用书,开启智慧,活跃和丰富村居精神文化生活。“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知识贫困,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实施知识援助,农家书屋可以通过了解农民的知识需求,拓宽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转型服务的领域,开展免费咨询服务及定向服务为农民和农村提供知识援助。
(一)农家书屋建设有利于实现区级图书馆的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目标。农家书屋建到村,将会扩大去级图书馆的服务区域,能够更好地完善服务体系,履行服务的职责,让农村及边远山区农民能够享有县级图书馆服务均等,惠及全民的权利。县级图书馆通过农家书屋培育农民的阅读习惯。让更多的农民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从而体现出图书馆的价值所在。
(二)农家书屋建设有利于区级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农家书屋的建立,为建立更多的图书流动服务点提供了条件,区级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馆藏文献,根据农民读者需求,将文献资源在各农家书屋之间流动,使有限的文献资源流动起来,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又能够保证农家书屋文献信息源得到有效补充,使文献资源利用价值达到最大化。
(三)农家书屋建设有利于促进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农家书屋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所需的服务,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只有提高服务质量,农家书屋才能赢得农民朋友的支持,才有持续存在与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乡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是,仅凭农家书屋凭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去级图书馆参与其中,把农家书屋逐步向图书馆的分馆或服务点方向转化,不仅提供更多的文献资源,而且经常派出专业人员,帮助农家书屋实行科学管理,逐步提升书屋的业务管理、服务水平,让各类资源合理配置,为农民朋友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从而引起农民朋友的兴趣,为农家书屋的良性可续发展带来读者群体。
二、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设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矛盾、质疑、困难、抵触、……层层叠叠,汹涌而至。
(一)认识问题。部分乡镇领导对农村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害怕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有的认为是出于“做秀”,不得不做,也不得不去敷衍。
(二)农村农家书屋供书渠道多,配发乱,缺乏协调。现在农家书屋的供书渠道很不固定,各地也都不一样,总结起来大致有四:一是各部门捐赠,二是政府采购配发,三是个人捐赠,四是从图书馆轮换借用。前三种基本是给啥要啥,书的品种也是五花八门,像有些书籍高校学生读起来都很费劲,都很少有人看的书,也赫然在架。对农民来说,最想看的首先是指导生产的农技类图书。有了农村农家书屋,不用买书了,但由于各地的差异,农民对农技类图书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捐赠的和统购配送的图书,很难适合需要。
(三)资金制约问题。农村农家书屋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建设时主要由政府投资,建成后由农民自我管理,没有资金再投入仅靠社会捐助是难以维持下去的。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农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都是由村委员兼职的,有的是村委会副主任,有的是村团书记,有的是村妇联主任,还有的是村民兵队长。他们本身是农民,有自己家的农活要干,当村委员本身已经是兼职了,再兼个书屋管理员,其工作程度可想而知。不兼书屋管理员,作为村委员,每月可拿到400-600元补贴。兼了书屋管理员,多了很多工作,每月也不多拿补贴。即使有觉悟也没时间,即使眼下有觉悟,长时间也是不可能的。
(四)引导弱、读者少、利用率低。从考察了解的情况看,每到一家书屋,都会详细查看借阅登记簿,向管理员了解图书利用情况,结果是利用率很低。情况好些的,平均每天三五人,差的平均三五天一个人。有的地方为应付考察,现找些人坐在书屋充数。农民的阅读需求是很高的,从生产需求、生活需求到精神需求,农村农家书屋给了他们很容易满足这些需求的机会。一方面有需求,另一方面又很少阅读,这里有一个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引导问题,有对书屋的宣传和书屋对农民的服务问题。
三、农家书屋持续发展的对策
以上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保证农村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那就要在创新服务内容的思路上下功夫,不管什么样的图书馆,都可以根据不同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展创新服务活动。就要在建设中端正思想,对书源、管理、利用、发展机制上不断探索和改进,在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等各个环节上抓准抓实。
建议之一:重新审视农家书屋的性质、作用,引起国家最高决策层的重视,把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其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性质,整体纳入县乡村三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网络。当前要加大乡镇图书馆建设,逐步使乡镇图书馆成为区级图书馆的分馆,村级农家书屋作为图书馆分馆的服务点。在实施过程中,应将农家书屋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监督体系和各地的发展战略中,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建文化先进县和文明乡镇文明村的重要指标。形成各级政府重视、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浓厚氛围。
建议之二:采购以读者为主。目前,农村农家书屋由于供书形式多是赠与式,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填充”,书屋无法根据当地农民的需要组织图书,这就使有限的书目无法满足农民需要。建议根据读者的需要选购他们需要的书刊资料,特别是对于那些购书经费有限,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要把有限经费用在刀刃上。请读者亲自选书,读者可以任意填写图书期刊采购单,改变了我买什么读者看什么的作法,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思想。
建议之三:设立专职或相对专职管理员。鉴于管理员在农村农家书屋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管理水平,保证长期稳定地发展,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职管理员,条件不成熟的地方设立相对专职的管理员。同时加强对管理员的培训,甚至将来可以考虑推行管理员资格上岗制。
建议之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何提高图书利用率是关键,农民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但通过宣传引导,通过活动的吸引,是能够逐步提高的。通过组织开展专家专题讲座、阅读比赛等有效形式,开展读书长廊活动,定期推荐新书、好书,印发新书概要。开展读书明星评比活动,根据村民的图书借阅量、读书积极性、用书效果进行评比,在能妥善保管并及时归还图书、能学以致用、能在村民中起示范作用的村民中评选出“读书示范户”、“文明读书户”,并给予表彰等。吸引很多农民参加,扩大了书屋的影响,提高了图书利用率。
总之,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工作中,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高度,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把农家书屋做实做好,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下发.
[2]农家书屋管理员[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
[3]何菲,曹湘平.农家书屋工程持续发展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9(4):77-80.
[4]中国图书馆学会.基层公共图书馆怎样参与农家书屋.中国图书馆学会站.http://www.lsc.org.cn/CN/News/2009-07/EnableSite_ReadNews1325535701248796800.html.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双港街道办事处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