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开展高中教材改革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qiny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教育部宣布5月将开展现行普通高中教材修订工作,并预计于2016年完成和启用。新版教材将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的课时比例,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这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教育部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举措。
  始于2004年的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广西也将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这十年间,课程体系从全国“一盘棋”转变为选修、必修相结合,增加学生自主权;课程内容从基本学科知识到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重,强调课程多样化;上课方式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双方交流、合作的过程;学生评价方式由过去单一的成绩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众多的“变化”之中,可见新课改一直在寻求超越教育工具化的途径和改变“高考指挥棒”窘境的良药。
  然而,这些“改变”虽然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高中教育的困境,在解放学生天性、开发潜能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其实并未触及教育改革的核心。新的课程体系没有建立,课程改革的各项举措各自为政,无法协同推进,也无法形成合力。本应作为课改理念及目标外在体现的教材未能为课改提供明确的行动纲领。具体而言,其一,教材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大多数高中在保留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只是通过增加通用技术、艺术等选修课程,表面上达到课改要求;其二,新课改背景下,大部分教材换汤不换药,并未根据新课改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性修订,而是简单地对部分篇章进行删减;其三,改革后的课程内容非但没能减少,反而因为增加选修课而增加课时,增加学生负担,综合实践课程因课时不足而流于形式。
  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学校并未完全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仍然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严重制约了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教育部表示,修订出版新版高中教材,旨在从国家高度改革长期以来制约我国人才培养的弊端,为完善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提供依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要达成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从统筹各学段教材体系、提高学校自主权、加强学科间配合三个维度出发,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进行高中教材改革。
  一是赋予学校高度自主权,包括学校自主办学权、自主选择教材权等。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高度集权化,在“高考指挥棒”的重压之下,教师与学校毫无自主权可言,因而导致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由于各地及各校发展水平及生源情况的不同,如果用行政命令要求各校使用统一教材非但不能激发学生潜能,反而会严重制约教育综合改革。因此,应赋予学校高度的办学自主权,特别是教材的自主选择权。在教育部的新版课程标准和新版高中教材框架内,由各校根据学校实际及学生发展情况,自主选择教材,开设具有当地特色的选修课,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材在学生德育、创新意识培养、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二是统筹学段间的教材体系。高中教育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作知识准备的重要阶段。高中教材既应具备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教育功能,也应具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成长性功能。明确各个学段育人目标及教学内容,避免学段间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脱节、交叉、错位。
  三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加强学科间教材的相互配合,首先,要明确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其次,要避免学科知识本位,内容简单重复。教材间的相互配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整合,而是要以明确的教学内容体现二者的联系,如语文教材中的唐诗内容与历史教材中的唐朝内容、数学教材中的向量内容与物理教材中的受力分析内容以及德育教育教材中的审美情趣内容与美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等应互相渗透。再次,开展跨学科的主题教育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高中教材的改革,应为课程改革提供明确的依据,将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融入各学科,最终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其他文献
3、宵夜族如何养胃: 对“宵夜族”来说,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护胃”的关键。应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生物种,早睡早起,三餐定时。
应该承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很多中国企业习惯于一种自然增长。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市场机会,使得企业的管理呈粗放状态,对计划管理这个最基本的职能,认识肤浅。而数字化下的企
刚刚闭幕的全区教育发展大会是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谋求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次重大会议。此次大会出台了《中共广西壮族自
研发型企业在制定技术员工的激励策略时,首先要考虑技术员工的特质和需求特性.与普通员工相比,技术员工具有专业性更强、价值贡献更大、可替代性更低的特质.在实现组织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