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价甲强龙对肝叶切除术病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病人60例,性别不限,年龄30 ~ 64岁,体重45 ~ 7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术中均需阻断肝门行肝部分切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甲强龙组(M组).M组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静脉输注甲强龙500 mg(溶于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输注速率5 ml/min.静脉注射异
【机 构】
:
510080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510080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510080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510080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5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甲强龙对肝叶切除术病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病人60例,性别不限,年龄30 ~ 64岁,体重45 ~ 7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术中均需阻断肝门行肝部分切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甲强龙组(M组).M组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静脉输注甲强龙500 mg(溶于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输注速率5 ml/min.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诱导麻醉,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 ~ 45mmHg.吸入1%~3%七氟醚,静脉输注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MAP 70~ 100 mmHg,HR 50-90次/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术后1、3和5d时抽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ALT、AST和总胆红素的水平,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M组术后1和3d时血浆AST、ALT和总胆红素的水平降低,术后1、3和5d时血浆TNF-α和IL-6的浓度降低(P<0.05).结论 甲强龙可减轻肝叶切除术病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其他文献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较多及围术期抗凝药物的使用,常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但全麻和手术创伤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原因为:阿片类药物大量使用和全麻不能有效阻断伤害性刺激,均可诱发痛觉过敏,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和手术创伤诱发的炎性反应均可抑制认知功能[1-2].椎管内麻醉虽可通过阻断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入降低全麻下老年病人POCD的发生,但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因此
目的 评价术中置入左心房导管用于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先天性心脏病修复术后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CPB下行心脏修复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9个月~14岁,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0):中心静脉置管组(C组)和左心房置管组(L组).全麻诱导后2组置入三腔中心静脉导管.L组经右颈内静脉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术中由术者经房间隔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多西紫杉醇致转染Cx32宫颈癌Hela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转染Cx32的宫颈癌HeLa细胞用高密度接种法(1×l05个/ml)和低密度接种法(500个/ml)获得生长融合和生长未融合细胞,加入多西环素培养48 h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各分为5组(n=8):空白对照组(C组);多西紫杉醇组(D组)加入多西紫杉醇5 nmol/L;多西紫杉醇+脂肪乳组(D+I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拟定于2013年9月5至7日在天津召开“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2013)”。本次会议是中华医学会·类学术会议,麻醉学分会各专业学组年会将同时并会召开,因此是2013年度的重要学术盛会。年会将设大会专题报告、各专业学组分会场学术交流等内容,并以专题板块和学术论文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现将会议学术论文征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抑制芬太尼诱发全麻诱导期患者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患者2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6 ~ 50岁,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10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2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输注速率0.05 μg·kg-1· min-1,L组于麻醉诱导前1 min缓慢静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丙泊酚和异氟醚对豚鼠耳蜗血流(COBF)的影响.方法 54只雄性豚鼠,3月龄,体重400 ~ 5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9),P1组、P2组和P3组均经5min静脉注射丙泊酚负荷量5 mg/kg,随后分别以10、20、40 mg·kg-1 ·h-1速率输注115 min;S1组、S2组和S3组维持呼气末异氟醚浓度分别为1%、2%、3%,持续吸入120 min
目的 探讨低温联合七氟醚对兔心室肌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家兔,体重1.5 ~2.0 kg,雌雄不拘,成功制备Langendorff模型的40个心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平衡灌注15 min时,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七氟醚组(S组)灌注2.4%七氟醚饱和的37℃K-H液;低温组(H组)灌注30℃ K-H液;低温联
患者,男性,年龄72岁,因右髂骨肉瘤伴顽固下肢痛2月余入院.2月前确诊右侧髂骨原发性骨肉瘤,放、化疗疗效欠佳,外院经2次氩氦刀冷冻治疗,第1次治疗后瘤体缩小,疼痛缓解,1月后瘤体增大再次冷冻治疗,术后水肿期右下肢疼痛难忍,且已丧失行动能力,拒绝再次冷冻治疗.入院前已使用镇痛药物盐酸羟考酮缓释片250 mg,12 h/次,联合吗啡静脉镇痛泵5 mg/h,疼痛不能缓解.疼痛主要为腹股沟区域至足趾的抽搐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膜结合型补体调节蛋白表达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00 ~ 250 g.取48只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米诺环素组(M组).NP组、NS组和M组采用坐骨神经环形结扎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只分离坐骨神经后逐层缝合.M组于结扎坐骨神经
患者,女性,72岁,体重60 kg,初步诊断:肠梗阻和消化道出血,拟在全麻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4d前曾行冠脉支架植入术,而并发快速房颤及左心功能衰竭,采取持续静脉输注胺碘酮0.5 ~ 2.0 mg/min维持治疗.术前神志清楚,入室后体温36.5℃、心率75次/min、呼吸频率17次/min、血压125/85 mmHg(l mmHg=0.133 kPa).无术前用药,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