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a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临床资料。对晶状体后囊情况,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方法,患者性别、屈光状态及年龄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0例(80只眼),男49人,女31人。43例(43只眼)晶状体后囊破裂,男31人(72.09%),32只眼(74.42%)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11只眼高度近视合并RRD;7只眼(16.28%)同时发生了脉络膜脱离;22只眼(51.16%)施行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术,17只眼(39.53%)施行PPV联合硅油填充术,4只眼行巩膜外加压术(sclera buckling, SB)。37例(37只眼)晶状体后囊完整,男18人(48.65%),25只眼(67.57%)出现RRD,12只眼高度近视合并RRD;无一例发生脉络膜脱离;19只眼(51.35%)施行PPV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术,7只眼(18.92%)行PPV联合硅油填充术,11只眼行SB。后囊破裂者RRD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比例显著高于后囊完整者(χ2=4.719,P=0.03)。后囊破裂者行PPV的比例显著高于后囊完整者(χ2=5.447,P=0.02)。后囊破裂者行PPV+硅油的比例显著高于后囊完整者(χ2=4.025,P=0.045)。后囊破裂组的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后囊完整组(χ2=4.606,P=0.032)。

结论

后囊破裂使视网膜脱离情况更加严重,甚至合并脉膜脱离,常需采用PPV甚至PPV+硅油填充治疗。男性更易发生后囊破裂,导致RRD。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情况,探讨AT1-AAs表达与ACS发病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ACS患者(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60例,人工合成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采用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电图QRS波增宽预测远期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的价值.方法 选择25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在早期(≤30 d)采用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体表心电图测定QRS波时限和QTc间期,临床随访观察(16.5±3.8)个月发生的SCD事件.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SCD组和存活组.结果 随访期内8.1%(21/259)患者发生SCD.与存活组患者比较,SCD
目的对比观察飞秒激光微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与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矫正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计544例(1080只眼),SMILE手术258例(510只眼),SBK手术286例(570只眼),术后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HOA)、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目的 观察低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综合征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对比其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160例危重症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于入院当天及入院第3天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其中符合低T3综合征诊断患者作为观察组,不符合低T3综合征诊断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随访28 d,按28 d患者预后进行死亡与存活分组,利用受试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