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向晚,熠耀其华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相信,真正的大成就,是需要时间的。经历过世态炎凉而不忘其志,灵魂挣扎而又寻路不止,这样的人,生命向晚却终得其华熠熠。
  徐渭便是如此。
  我想,他的绘画生命,在五十岁之后才算是真正开始。胡宗宪倒台,身为幕僚的他落魄不堪,真是衣上杂酒痕,走在街上鹑衣鹄面如丧家之犬。世人轻言慢语,白眼以待。曾经是年少轻狂、鲜衣怒马,坐镇东南、运筹帷幄,如今却是潦倒多病、挣扎求生,怊怊惕惕、卖字贩画,头发斑白短祸不完。他痛苦、绝望、挣扎、疯癫,甚至但求一死。最终回头省视起那支曾被自己视为玩物的画笔,遂将那半生沉浮、半生颠簸一笔落下。得意也好,落寞也罢,汇于毫端,再启绘画生涯,他终于寻得灵魂泊处,让中国文人画迈向了另一种高蹈健达。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却从徐渭身上,看到了大器晚成。只有沉淀过,才能有足够深厚的力量,才足以绽放出璀璨耀眼的光芒。落魄之前,徐渭也画。但画得随性,画得豪放,却总少了些气力。落魄之后,他依旧画得直接率性,但更多了不屈世俗的傲骨和不畏黑暗的坚定。他用半生凄苦,在生命向晚之际,在纸上开拓出了一方枯山瘦水。画中没有媚花轻鸟、佳人深院,也没有如聚峰峦、如怒波涛,只有嶙峋怪石、垂首寒鸦,甚至是看不出形态的肆意泼墨。
  一派山水,不青不灵,只沉默端坐,只枯瘦自立。世人不懂,那就且让他们妄自猜去。画中那由高于时代的人格力量支撑起的世界,是生命在沉淀后的爆发。这一广阔世界,只栖居我徐渭一人足矣,世人孰愿居之?何能居之?
  若没有那一段痛苦而漫长的屈辱岁月,若没有那一场暗默无奈的沉寂,我想徐渭将永远是那个狂傲不羁的大幕僚,生活得厚重而又艰辛。世态炎凉让他从天真与自满中走出。半生沉淀,困苦中的隐忍,梦回时的哀痛,在凄风苦雨中凄惶寻路的悲切,不断累积,终于在徐渭晚年化为超脱的力量,使他在纸上皴出别有一番风味的世界。让郑板桥刻下“青藤门下牛马走”的印章,让齐白石感叹:“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
  那繁生百态红尘万丈,人情冷暖几度凄凉,最终让这个在亡妻墓前哭言“生则短而死则长,女其待我于松柏之阳”的老人,将他那如雨中飘摇的树枝般的身影,融入了画卷中的枯山瘦水,让他化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灼灼星辰。
  有人注定要背负超时代的重担,在青春之后,双鬓染雪之时,却依旧在荆棘路上跌跌撞撞。何必怨恨,不必惶惑,要记住:那向晚之际的光芒,因为沉淀,而更耀眼。
  点评
  本文作者借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徐渭的离奇身世与大器晚成的經历,同读者探讨了一个经典论题——出名到底是早好还是晚好?张爱玲有言:“出名要趁早。”而本文作者却从独特的视角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大器早成固然让人向往,但却容易因自满而停滞不前;只有经过时间与岁月沉淀淬炼之后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来之不易,让人珍惜。文章独辟蹊径,观点毫不人云亦云,是一篇耐人寻味的议论佳作。
其他文献
亲爱的高三学子们,当你们翻开这一期杂志时,距离2018年的高考也就还有两百来天了,那么作文该如何备考呢?有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能让自己的作文在阅卷场上得到老师的青睐呢?方法肯定是有的!以笔者近年来的阅卷经验来看,“飞扬跋扈”的字迹和“华而不实”的表述往往难得高分,所以,与其追求华而不实,不如返璞归真,用本真打动阅卷老师。笔者在此给出的四条建议虽非金科玉律,但希望能在作文备考中给予大家一些启迪。 
多年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在谈及高考作文时曾说过这样的话:“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一篇考场作文有“太阳”“月亮”或者满篇珠玉,不太可能,但有一两颗“流星”划过,有几只“萤火虫”飞舞,或者说打造几处亮点,还是可以做到的。如何在作文中凸显亮点呢?考生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
近年来,全国卷以及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越来越贴近生活现实。命题者试图将考生置于一个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感强烈的背景下,围绕材料进行“即兴”写作,考查考生真实的写作能力,有效防止仿作和套作。比如,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材料作文、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中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材料作文等,生活意味就很强烈;而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谁是当代最具风采的人”材料作文、
当前的高考作文试题多倾向于对理性思辨的考查,这使得越来越多的议论文出现在考场上。好的议论文除了分析说理要入境、入情、入理外,还要渐进有序。所谓“渐进有序”,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要有必然的联系,而且还要有深浅、轻重、主次、先后之别,几个分论点之间,位置不能随意调动,要有鲜明的层次感,要能逐层深入地揭示论点的新内涵,使论点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唯有如此,才能利于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理解文章的内容与
乍一看题目,刚入高三的“宝宝”们可能被吓到了:难道高考作文也要拼“颜值”、看“气质”?作为高考作文阅卷者,笔者非常肯定地回答:是的,高考作文既拼“颜值”,也看“气质”!阅卷老师虽不能透过试卷看出考生模样的美丑,但却能看出考生的态度是否认真、习惯是否良好,以及语言建构能力的高低。这些态度、习惯和能力是学习与养成的结果。这样的“颜值”和“气质”显然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所以,作文备考的正确方法就是提
当同学们拿到这本《2016年高考作文必背增分锦囊》的时候,离2016年的高考只剩下20天左右的时间了。每年到了这个时间段,都会有很多同学绝望地认为自己的高考成绩已没有提高的可能,进而放弃各种复习计划,抱着听天由命的心态等待着高考的来临。其实这些同学的想法并非没有道理,要想在短短的20天里大幅提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成绩的确是“难于上青天”的。那么,在高考前最后20天,同学们的高考成绩就真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
相比起素材、结构等。语言更能照见考生的写作功底。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足以彰显考生的文化底蕴、生活视野、语言功力。换句话说,阅卷老师足以凭语言的成色而立判文章的高下。语言重在磨洗,其神韵在简约、形象、创意、意蕴。  一、精炼细磨求简约。高考作文一般要求不少于800字,容不得考生洋洋洒洒。字唯期少,意唯期多,考生当力求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现出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当毫不吝惜地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削干净,切不
高考高分作文,虽说是形式与内容共同作用的结果——外"秀"于形,内"慧"于质,秀外慧中,文质彬彬,然后有高分;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在重视作文"质"的基础上,给予作文的"形"以同等的关注,才
2016年高考,除了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等6省市是自主命题外,其余各省市均使用全国新课标卷。那么,不少省市在采用全国新课标卷之后,与前几年自主命题时相比,在作文阅卷方面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呢?  一、严格评分标准,吃透评分细目。比如关于基础等级“内容”一项,以前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的说法,而现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只将“题意”这一细目分为“符合题意”“基本符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