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形象之我见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象是外界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总体评介,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舍去枝蔓的主流品格。形象是生命力,形象是一种精神风貌,良好的形象对外界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形象呢?
  
  一、要有心概念
  
  新概念是新形象的最深层面。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形势鞭策我们要与时惧进,那么作为教师该转变哪些观念呢?
  1 带上科学精神与终身学习同行。什么是科学精神?就是重视客观的依据,鼓励多元的思考,强调实践的检验,注重宽容的鼓励,倡导平等、自由的争论,珍视创造性、建设性的冲突。形势咄咄逼人,改革的浪潮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要想赢得竞争力,就必须以较高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 引发角色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者,要具备三种教育理念: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丰富的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三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正逐步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复合性,许多课程如活动课程、研究型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都迫切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现代教学技术要求教师不仅会利用现成的知识,还要收集课程软件、设计和编写软件、制作教学节目等。此外基础教育课程从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管理,转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
  3 经常“洗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对教师的一贯要求。现代教师要清除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落后观念。要敢于革故鼎新;要胸怀宽广,高屋建瓴,把自己放在“先进文化传播者,先进思想的倡导者”的层次上,做先进文化传播的形象代盲人,做学生形象的典范;要言而有信,摒弃浮躁、埋怨,踏实工作,教书育人。由于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其与其他社会人有更高的形象要求。具有更强的政治性、时代的先进性和鲜明的示范性。
  
  二、要师德高尚
  
  教师直接承担着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师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如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以为人师表的道德行为教育、感染、陶冶学生,就会使学生在教师的良好师德感召下,加强自身修养,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教师的道德建设比其他行业的道德建设标准要高,意识要强,须走在时代的前列。例如对“无私奉献”这一道德规范,在社会上只能积极宣传和倡导。而对教师来说,则必须作为职业道德规范加以确定和履行。教师的师德对学生来说起着示范作用。它关系到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也会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高,必然会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所培养的学生必将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就必须履行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
  1 正确对待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基本准则。教师作为特殊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过社会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有时还要超越他们自身的负荷,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劳动报酬却往往和他们的劳动付出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奉献精神,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才能树立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 正确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热爱学生与否是对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教师热爱学生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全面关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对他们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3 正确对待教师集体。一所学校要强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学生的塑造也靠教师集体的劳动智慧。教师集体是一个由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组成的复杂整体,使这一集体能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有效地进行工作,所有成员力量的协调一致非常重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本分工作负责,同时,彼此之间还要对整个事业负责。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由“个人劳动者”转变为大教育的“合作者”,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这就需要各科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4 正确对待自己。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他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治学精神以至劳动态度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都无法替代的。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业务提高显得特别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一切活动中,以身作则地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广泛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的知识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素养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三、要业务精湛
  
  新课程改革的启动。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将面临一个富有开放、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最困难的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功能、理论、目标、内涵、方法以及课程内容、实施、评价、管理方面都较之以前要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所要冲击的是几十年来已形成的一些习以为常并驾轻就熟的模式。
  1 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三字一话一机”以及学科基本功训练,要经常强化,功底扎实。实施素质教育、走进新课程,还呼唤教师要学艺术、懂美学、上网络、善交流、会合作。
  2 要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学生探究学的过程是心与心交流、智慧与智慧启迪、快乐与快乐传递的过程,引领着每个学生去追求,让学生习惯于质疑、习惯于考证、习惯于创新、习惯于成功是教师的追求。
  3 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表现在有相当丰富的文化积累,重视品德的修养,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乐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另类,甚至异端,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能够自觉地守护公平和正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引导学生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和睦相处。以自身丰富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四、要有仪表美
  
  教师要注重修饰,淡淡妆,得体衣。再加上饱满的精神,健康的情绪,就能给学生良好的印象。教师仪表美最重要的因素是风度。它是教师文化素养、精神气质、才智修养的外化,它往往通过举止、神态、谈吐等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内在修养,才可能有文雅的举止、大方的神态、优雅的谈吐,才可能具有真正的仪表美。美的仪表能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昂,使其愉快地学习。教师仪容仪表应庄重、大方、亲切、谦和、淳朴、自然,教师仪表可多一点端庄大方,少一点随意邋遢,教师的表情可多一点阳光、朝气、笑脸,少一点老气横秋,教师的衣着可多讲究一点色彩搭配、简约和谐,少一点披金挂银、奇装异服。教师可以追求个性化的时髦前卫,但又得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万万不可追求红男绿女式的打扮,轻浮、高傲、装腔作势、放肆无度,都与教师的称号不相称。不修边幅,头发蓬乱。留长指甲,也是应该避免的。即使一坐一站、一举一动,都应当恰到好处。
  
  责任编辑 廖肇银
其他文献
有效胶鞋需要意义与价值,需要直接教学,也需要探索与发现,合作与交流,更需要良好的思维特质,这些构成了有效教学的核心要素。  1 有效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人文关注,并通过交流、对话和讨论带给学生一种生命力的召唤。“教育的核心是心灵的唤醒。”有效教学的起点是从生命深处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将学生的创造力、生命力、价值感唤醒。有效教学带给学生的首先是一种意义感——感到学习有趣、生活快乐、自己有价值。这就要求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人们把学校里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承担教育和教学任务的人称为教师。教师的作用基本未超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范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鸿沟。教师作为“主体”和“主导”,是教学过程的决定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和教育活动的管理者,而学生则被框定在“被教育者”“被塑造者”“被管理者”的角色之中。随着我国教育由“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变,教师的角色
传统考试要求老师手工出题、打印试卷、安排考试、安排监考、收集试卷、评改试卷、讲评试卷和分析试卷。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网络考场是传统考场的延伸,它可以利用网络的无限广阔空间,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考试,加上数据库技术的利用,大大简化了传统考试的过程。因此网络考场是现代信息化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借用计算机进行标准化考试,极大地减轻了出题者、应试者和试卷评阅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