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不摆拍反而不真实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为了专题需要,我们特别选用了您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几幅作品,当时像您这样的职业摄影师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A:这次选用的几幅照片都是“文化大革命”前拍摄的,大概1963、1964那些年,那时讲摄影是为政治宣传、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党服务,但同时也提倡要深入生活、拍摄普通生活。当时我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学习摄影,大家称摄影为“创作”,于是我就到幼儿园和学校去拍了一些孩子的画面,比如教育孩子爱劳动、讲卫生的画面,比如学雷锋、学王杰做好事、谈理想的画面,那时专门到幼儿园拍孩子的还真不多。从画面上、从摄影语言的角度来说,那时就已经开始走向“摆拍”模式,主张用灯光、反光板来营造好的光效。后来这种摆拍之风到“文革”期间可以说是登峰造极。说实在的,那个时代我确实拍了很多假大空、极左的一些东西。
  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在完成了拍摄任务之余,会不会有一些自己独立的拍摄想法?
  A:完全没有,如果说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深入生活来拍,那就是假话。那个时代你不会存在自我意识、自己的观点,不存在另外一种拍法,也不可能有多种多样自由活跃的拍摄思想。
  那个时代,不摆拍反而不真实、不正常了。
  那些画面虽然是摆拍的,但却是“不真实的真实”,“不真实”是说那个画面确实是摄影师为了追求完美的效果而对现场进行摆布、摆拍。“真实”,是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确实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状态。那时虽然摆拍,但也反对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您后来拍摄的黄河系列以及北京系列里也有很多关于孩子的画面,这时的拍摄会有什么不同?
  A:和六七十年代相比肯定不一样了,那时为政治服务完全是歌颂性质的拍摄,而后来则是时代与社会变革的一种记录。
  我人生的两大转折—— 第一次是1964年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第二次是1978年到北京来工作,那时看了大量国外摄影师的作品,还曾陪同法国来的摄影师一同拍摄。从他们的拍摄中我看到摄影要记录真实生活,并且不能干涉拍摄对象。但是要是说思想彻底解放,是到了80年代末,开始以黄河作为我拍摄主题的时候。
  孩子是摄影人所面对的一个很大的人群,是一个社会组成部分。纪实摄影不可能抛开这个人群。中国需要坚持记录社会的摄影者,应该在生活中抓取孩子的活泼天真的状态,而不是那种简单的看镜头、举剪刀手、喊茄子。
  这种摆拍除了出于政治宣传需要外,是否也和当时胶卷等物资匮乏有关系?能否客观地评价下那个年代的摄影对后来的影响?
  A:那时都用禄莱双反相机拍摄,会自觉地不去浪费胶片,一个画面最多拍两三张,一般只拍一张。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必须要带着闪光灯、反光板等附件。那时的闪光灯国内还没有制造,都是德国进口的带着电瓶的那种。
  那时就叫艺术创作,追求的就是达到最美,当时我这几幅照片还差点在《中国摄影》杂志上刊登,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就没有刊登。通过那时的杂志可以看到,那阶段的照片基本也都是这个模式。
  那时对画面形式感的追求其实也对后来纪实摄影的拍摄有很大益处。当时拍摄时对背景的处理、光线的处理都很完整,会把自己头脑中的构图加注于画面,今天的纪实摄影不仅仅是要拍下来,也应该要讲究摄影的语言,你的作品要有“悬挂性”(能不能挂到墙上)。
其他文献
尽管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自动对焦功能,尽管所有人都在使用自动对焦功能,但是许多摄影人对自动对焦的性能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发现,在自动对焦技术大为普及的今天,仍有许多图像的焦点并未凝聚在应该清晰的点上,而且许多影友在拍摄运动题材时,还会出现手忙脚乱,无法准确找到焦点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对相机的自动对焦技术缺乏了解,下面我们就当前常见的对焦技术及操作技巧进行简要的分析。    『对焦点是否越多越好』
器材  此次我携带的设备要保证两种类型的拍摄要求,第一类是在台下拍摄表演时用的长焦镜头以及高感光度降噪能力较为优秀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第二类是为拍摄宣传照片使用的灯光设备及像素较高的全画幅单反相机。所以为了保证两方面任务的完成,并考虑到便携性,我选择了一套尼康D700机身,28-105mm1:3.5-4.5、85mm1:1.4、适马120-300mm1:2.8镜头来拍摄演出花絮;另一套则是索尼α
林强又出新壮举  2007年第9期,本刊曾以《他用相机救了一村人》为题,报道了“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中国摄协“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林强的感人事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庆典前夕,林强又出新壮举,将党的关怀和摄影人的爱心,通过影像的方式播撒到西藏、新疆等地的边防哨所。  5月23日,由成都军区政治部牵头主办的“军地摄影家边疆万里行活动”在成都隆重举行。林强及他的队友从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高品质的中长焦镜头    索尼中高端镜头的精致,总能让人感受到它的工业设计优秀,这是索尼的一贯风格,细密的变焦环和对焦环防滑胶皮花纹做工出色,手感极佳,在70-300mm 1∶4.5-5.6 G SSM镜头的身上同样可以领略到。  与市场中各家70-300mm规格的镜头相比,索尼这款变焦镜头是比较重的一款,体积也是较大的,它与索尼α700配合使用时,尤其凸显其威猛的身材。装上长度几乎同镜身长度相同
最近,笔者看到日本著名摄影器材附件制造企业SUNPAK公司推出的一款适用于多种品牌单反相机使用的环形闪光灯AutoDX-16R pro,感触颇多。过去,我们在闪光灯的全力配合下,可以利用手中的单反相机定格无数个精彩瞬间。然而遗憾的是,当你的镜头越靠近物体,一般闪光灯辅助拍摄的效果将变得越不自然。尤其是对于微距摄影,物体可能离镜头只有几英寸甚至更近,内置闪光灯、热靴闪光灯以及大多数外置闪光灯大都会令
|编者按|在第二届“宁德好风光杯全国摄影大展”中,获得二等奖的《戏曲人生》(组照),以丰富的角度、优秀的画面效果赢得了评委的认可。作为擅长拍摄专题的摄影人,欧阳世忠为我们详细讲解如何拍摄图片故事。    『敢把劣势当优势』    这类乡村剧团后台场景往往光线昏暗,需要摄影师持机时能做到足够稳,当然提高感光度、使用三脚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逼仄狭窄的空间往往不允许使用三脚架,所以你可以通过依靠墙壁或
在美国摄影拍卖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很轰动的事情,摄影家兼画家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拍摄的德克萨斯牛仔的彩色照片拍出了100万美元,这也是摄影史上首次卖价过百万美元的作品。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作品是翻拍的广告牌上的照片。  人们在质疑的同时,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当代摄影到底会走多远?要弄懂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我认为还得从他内心谈起。理查德·普林斯的切入点是极其符合美国人的强势进攻
前期构思  去年,我去非洲纳米比亚创作,其中赴纳米布沙漠航拍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在去之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包括思考我将如何清晰地拍摄到当地的地貌风景。于是,我观看了相关的画册,并思考着如何才能得到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并体现出我的个性化情感。我认为风光摄影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表达摄影师的主观意念,从画面中体现出个性和情绪,所谓“有表情的风光”就是把不可见的思维用光影化为可视的形象。仅仅是清晰的写实记
街角神圣的雕像、浓烈鲜艳的色彩、淳朴友善的人民……这里是神的国度、人文摄影天堂,尼泊尔。2012年夏,《大众摄影》行摄天下摄影团在著名摄影师苏学的带领下,前往尼泊尔采风摄影。在十天的时间里,横穿整个尼泊尔,分别在加德满都、博卡拉和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留下足迹,拍摄了大量精美的作品。  神的国度,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河谷是尼泊尔灿烂文明的摇篮,在加德满都河谷诞生了三大古城——加德满都、巴德岗和帕坦,三
脚架在使用过程中,脚管连接处的缝隙再紧密,时间久了也难免会进些杂质,特别是有时会淋雨,有时要插入水中甚至泥里。这些杂质积少成多,对脚架的使用和寿命都不利,而经常返厂或者拿到经销商那里维护肯定不方便,如果通过简单的程序可以自行解决,那么既可以随时保证脚架的良好工作状态,又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现在百诺的多款脚架就可以自己清理。    第一步:把锁紧套紧箍脚管的上边缘向外翻下来一点,然后旋松锁紧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