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德丝弦二胡伴奏的艺术研究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bang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常德丝弦属于曲艺音乐,又叫说唱音乐。常德丝弦音乐以伴奏音乐为主体,不仅旋律线条流畅、朗朗上口,而且结构完整、唱词优雅,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并于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胡作为常德丝弦主要伴奏器乐之一,在常德丝弦中不仅为其增添了旋律色彩,还促进着演员和伴奏乐器之间的协调融合,在常德丝弦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探究常德丝弦二胡伴奏艺术的特征,为我国地区曲种伴奏音乐的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 键 词: 曲艺;常德丝弦;二胡伴奏;过场音乐
  一、常德丝弦简述
  常德丝弦是湖南丝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他地方丝弦相比,发展更成熟、完整,表演形式更丰富。因此在湖南丝弦中具有一定影响,又因演唱时用二胡、扬琴、琵琶等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丝弦。常德丝弦属于曲艺音乐,它是常德各种民俗音乐和民间艺术发展的产物。常德丝弦作为以口头“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同时也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德丝弦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将常德地区方言和丝弦音乐良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常德丝弦成为常德地区独有的曲艺表现形式。
  常德丝弦传统的演出形式为坐唱,出演人数一般为6人[1]。演出时对表演者位置也十分讲究,有着 “扬琴对板鼓,二胡对高胡,三弦对琵琶”一說。表演者自拉自唱,一人饰演多角,用声音塑造各类人物,说唱故事[2]。如丝弦老艺人李玉成可“一人一台戏”,各个乐器都很在行,自己伴奏自己演唱,对生角、旦角、大小嗓都转换自如[3]。随着时代发展,常德丝弦在保留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演出形式日趋丰富。在坐唱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走唱、对唱、群唱等形式。目前,专业常德丝弦团体都设有专业伴奏乐队,还增添新的乐器,如大提琴、阮、笙等,配器手法更加丰富。但丝弦曲目的演唱必须保留、突出原有的主奏乐器,所以演奏人数不宜过多。
  二、常德丝弦中二胡的地位
  吴文科在《中国曲艺艺术论》中曾说:“伴奏乐器的采用,不只是要考虑音乐表现的效果,更要遵循历史传统的制约即配合口语‘说唱’的便利。因为许多曲种包括其音乐曲调与表演方式的形成,伴奏乐器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或者是具有标志性的构成。一方面,不能让伴奏音乐喧宾夺主而遮盖了声乐演唱的主体表达;另一方面,也不能使伴奏乐器从音质到音色到音量,削弱或者破坏人声的口头演唱。”[4]曲艺音乐的伴奏服务唱腔,唱腔又依赖于伴奏音乐,两者相辅相成,如鱼得水。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器乐之一,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韵味。二胡的音色柔美在抒发细腻感情时有独到优势,二胡的声音具有拟人化的音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常德丝弦团队演出时,表演者与伴奏乐队位置不分前后,更不能在乐池中演奏。演唱者和乐队必须在同一位置,由此可见唱腔和乐器伴奏同样重要。在常德丝弦伴奏乐队中,二胡与高胡作为“线”性乐器,能与唱腔更好地融合,处于领弦的地位。其余乐器为弹拨乐,颗粒性强,主要在节奏型与颗粒感强的音型中使用,与“线”性乐器形成对比。由此可知,在常德丝弦的伴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三、常德丝弦伴奏艺术
  (一)二胡的随腔伴奏
  二胡在常德丝弦中它的主要职责之一是随腔伴奏。随腔伴奏是指与伴奏乐器演奏旋律的主干音,主旋律与伴奏构成一个和谐的音程关系。二胡演奏常德丝弦伴奏旋律时以简单的节奏型为主,拉奏旋律骨干音跟随唱腔。因此二胡随腔伴奏的旋律与唱腔的旋律构成了横向的声部关系,能与演员的演唱完美结合。同时这种随腔伴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表演者演唱的主旋律基础上,根据唱腔的疏密程度而有所变化。如果唱腔节奏和音符较密集,则二胡伴奏用较简单的节奏和旋律以烘托唱腔。
  在随腔伴奏中,二胡最常用的是托腔。二胡托腔是指乐队为唱腔伴奏,起着烘托、带领作用,在伴奏同时与演唱者形成相互合作关系。因此在二胡伴奏必须和整个唱腔以及演唱者进行完美配合,还必须要求二胡演奏者对整首曲子十分熟悉,且有着深厚的二胡功底。这样才能将常德丝弦伴奏音乐表演得更加到位。如演唱者演唱托腔时,则二胡伴奏在主旋律的基础上加花变奏,使旋律更加丰富。如经典曲目《双下山》(如图一)。
  总得来说,二胡随腔伴奏因为没有唱词,所以它不会喧宾夺主。演唱的同时又可以增强层次感,有主有次,使整体的听觉效果更加丰富多彩,音响效果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二)常德丝弦过场音乐
  二胡除了随腔伴奏还有另一种常见的演奏方式是拉奏过场音乐。过场音乐是单独的乐器演奏部分,过场音乐按照长短可分为大过门和小过门。大过门通常作为前奏,在曲目演出前演奏大过门。二胡作为伴奏乐器之一在乐队中集体演奏,一般演奏主要是为了观众酝酿感情,更好地进入说唱剧情,渲染氛围,同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如《宝玉哭灵》开头的大过门,能更好地引出后段贾宝玉悲愤情绪(见图二)。放置开头的大过门在常德丝弦中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开头他即是一个重要的开头,也是一个新颖的起点。
  小过门又分为段落间的过门和句间过门。段落之间为了更好地叙述故事情节,推动情绪,表演者会在每一段的开始前二胡演奏一个短小的唱腔过门,承上启下,为后面情绪的变化做暗示。句间过门通常是二胡演奏一个音或是几个音,可以在句子中间,也可以在句子结尾处。句间的过门主要作用是衔接唱腔节奏或旋律空档。这种垫补可以让演唱者换气、备词,衔接唱腔的乐句。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切”和“绵”后两拍半均由二胡拉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常德丝弦中二胡伴奏以它独有的拟人音色烘托着整个伴奏乐队的音响。二胡作为常德丝弦特有弦乐,在伴奏时需要针对丝弦伴奏的不同需求作相应的变化。只有推动二胡在曲艺演奏中技巧的创新与发展,才能进一步加强二胡在丝弦伴奏音乐中的表现力,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从而推动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体现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景春.扬琴在山东琴书中的伴奏艺术特色[J].菏泽学院学报,2011,33(03):106-111.
  [2]吴文科.中国曲艺艺术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p343.
  [3]李梦霞,邵萍.二胡在扬州民歌伴奏中的重要作用[J].艺术评鉴,2018(20):67-68.
  [4]杨奕坤.梅花大鼓中的扬琴伴奏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6.
其他文献
自2019年起,中国音乐学院全面加速了建设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步伐.本文从教改背景、问题、目标、措施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系统分析中国音乐学院建设以“中国乐派”为特色,以“8+
摘 要: 山东民间剪纸作为山东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民间艺术瑰宝。其优秀的发展模式与传统文化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研究以山东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民间剪纸为研究对象,探究山东民间剪纸的当代发展模式,对其发展的当代价值与特征研究进行总结,结合时代要素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发展的条件与可行性分析,探讨其时代价值与成熟商业化发展的实践助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