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异地口音综合征(foreign accent syndrome,FAS)最早在1907年由Marie报道,1例巴黎患者右侧偏瘫后出现明显伦敦奥塞申地区口音[1].1919年Pick详尽描述1例捷克患者左侧脑半球卒中后出现波兰口音.国内外文献个案报道FAS病因包括脑血管病、颅脑外伤、多发性硬化、神经变性病、精神分裂症[2].检索国内文献目前报道仅10例左右,多为颅脑外伤后患者.听神经瘤术后FAS目前
【机 构】
: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地口音综合征(foreign accent syndrome,FAS)最早在1907年由Marie报道,1例巴黎患者右侧偏瘫后出现明显伦敦奥塞申地区口音[1].1919年Pick详尽描述1例捷克患者左侧脑半球卒中后出现波兰口音.国内外文献个案报道FAS病因包括脑血管病、颅脑外伤、多发性硬化、神经变性病、精神分裂症[2].检索国内文献目前报道仅10例左右,多为颅脑外伤后患者.听神经瘤术后FAS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其他文献
1957年日本首先报道了烟雾病的血管造影表现,1969年日本Sazuki Takaku首先报道了烟雾病,20世纪60年代将烟雾病与其他疾病分开成为独立的一种疾病.自2003年以来在日本烟雾病研究委员会数据库注册的烟雾病患者l139例,1994年全球报道病例为5 227例,2005增至10812例[1],至2003年在日本诊断烟雾病的患者达7700人.日本对烟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该疾病
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损伤年会暨第二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将于2013年8月30日至9月1日在安徽黄山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办,安徽省立医院承办。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对1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穿刺引流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42例,女6例.年龄41~88岁,平均69.2岁.有明确外伤史120例,病史不详28例.表现为头痛、头晕,单侧肢体乏力或偏瘫123例,智能、精神障碍17例,嗜睡5例,语言模糊3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目的 分析和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策略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5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其中57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40例(70%)患者临床症状改善,17例(30%)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均在6个月内恢复.统计分析显示病变大小、颅内高压症状与病变部位相关,手术时间、术前mRS评分与预后相关.结论 显微手术逐渐成
一、脑积水概念和分类颅内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的脑脊液异常积聚,使其一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称为脑积水.单纯脑室扩大者称为脑内积水,单纯颅内蛛网膜下腔扩大者称为脑外积水.脑积水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改变,而是诸多病理原因引起的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是由脑脊液循环障碍(通道阻塞),脑脊液吸收障碍,脑脊液分泌过多,脑实质萎缩等原因造成.临床中最常见的是梗阻性病因,如脑室系统不同部位(室间孔、导水管、正中孔)的阻塞
前父通动脉复合体(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complex,ACoAC)周围区域是颅内病变常见的发病区域,了解此区域内镜下的解剖关系对进行相关病变的手术有很大的帮助.材料与方法1.材料:颅脑冠状位和矢状位CT扫描后,选取蝶鞍型蝶窦尸头10具,经乳胶灌注并放置48 h备用,另选取成人带有视神经及嗅神经的颅底标本10具;DELON硬质内镜及其相关配套器械和设备,选用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凋亡相关诱导配体(TRAIL)与硝普钠(SNP)联合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方法 将TRAIL和SNP单药或联合作用于U251胶质瘤细胞系.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DR5、Caspase-3、Bcl-2、Survivin 蛋白表达.结果 TRAIL和SNP单药组对U251细胞活性均有抑制作用;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
皮质间诱发电位(cortico-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CCEP)是指借助颅内电极刺激局部脑区,在刺激电极附近部位和(或)远隔部位记录到的与电刺激具有锁时关系的平均电位反应[1-4].1936年Adrian等报道利用直接皮质反应的方法可在刺激电极的附近部位检查到局部诱发电位,几十年来该方法几经改进,到2004年时Matsumoto等又对该方法做了进一步规范与发展,并将其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粉碎性眶顶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5例眶顶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 眶顶缺损面积约为240 ~ 320 mm2.合并额骨骨折15例,脑挫裂伤14例,颅内积气9例,硬膜外血肿8例,额颧缝骨折5例,筛骨骨折4例,鼻骨骨折3例,眶下壁骨折1例,眶内侧壁骨折1例.眶周瘀血肿胀15例,突眼2例,脑组织眼漏2例,脑
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上较常见,其伤后早期意识障碍轻,常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在保守治疗中部分患者病情加重,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进行性增高导致病情突然恶化而失去手术时机最终死亡.近年随着对双额叶脑挫裂伤的认识,提倡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可提高救治率[1].而我们发现对一些患者过分积极的手术,亦可加重损伤,且增加经济负担.我们通过对4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