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展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从学校的角度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Experiment Project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LI Jie-ming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i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creativity experiment project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a couple of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esented for univers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students.
Keywords:creativity experiment project; university students; problems; suggestions
一、引言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1]。这种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并组件团队予以实施的方式,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能力,改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2]。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在创新项目开展过程中,比较集中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项目顺利进行和创新人才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创新意识不足
项目组成员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学习方式还停留在高中被动接受课堂知识的阶段,对于科研项目的各阶段的处理方法比较陌生。遇到问题容易放弃和退缩,经常依赖指导教师或者网络搜索引擎给予现成的答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2、部分导师未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目前学校现行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关于导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创新项目方面也缺乏明确的标准,教师在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后未获得相应的回报和学校的肯定,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本身教学和科研压力很大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指导采取应付的态度,没有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引作用,而是直接给学生提供答案,或者设计好方案叫学生具体落实。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扼杀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更有一些导师对于项目进展情况缺少必要的关注和跟进,要检查验收时才临时叫学生准备材料,敷衍了事。
3、项目成员不稳定
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是开展创新项目很大的一个阻碍。一个项目规定期限为两年,学生一般要在大二甚至大三才接触专业课知识,对于现有知识体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构思。这部分学生通常在项目还未完成时就面临毕业的压力,很难有时间完成项目。人员上的流失对项目进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指导教师在其中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寻找合适的接手人,处理好项目前后阶段的交接工作。为了使项目继续进行,有些项目甚至需要集体换人,这给导师造成很大的负担,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
4、项目成果评价量化,忽视培养过程
由于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时间不长,目前对于创新项目的考核评价方法还过于单一,过分关注项目最终发表的论文,取得的专利等量化成果。量化成果不应该是创新项目的根本目标,而应只作为其项目开展的一种自然结果,有些项目即便没有产生论文专利等成果,但是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经过不断总结对该学科领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积累。过于关注量化成果会令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产生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得到奖励积极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而放弃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研究。
三、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建议
1.建立师生激励机制
教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方面的指导,其工作方式、工作态度更能在无意识中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项目研究,首先要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老師们的工作业绩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学校给老师核算的工作量上,学校可以考虑将教师的指导工作量纳入其业绩考核的范围,制定出指导工作量和相应酬金的相应计算方法。此外,对于指导学生创新项目取得优异成果的老师们学校各级相关部门应将其作为榜样进行适当的公开表彰,在晋职晋级中给予一定的优先考虑,甚至能根据项目的具体需要为导师提供辅助的科研经费[3]。
另一方面,对于参与项目的学生,学校也应制定一系列政策肯定学生们在项目中的付出,鼓励他们遇到问题不惧艰难,通过自己努力坚持钻研探索。对于学生的肯定,最直接的方法是将创新项目纳入培养方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获得的学分。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又可以使得这部分学生减少修其他课程的时间,降低学生因学业压力大而无法继续项目研究的负面影响。此外,学校还可以从设立创新项目的奖学金,以及将是否主持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作为评定优秀学生或者推免研究生的标准之一,鼓励有意参与评优及升学的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研究[4]。
2. 积极搭建创新项目平台
国内外实践证明,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实现这一变革,学校应努力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5]。同时鼓励教师以问题为核心开设研讨会、建立学生团队进行专题研究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亲自动手学习机会,为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在意识形态和能力方面奠定基础。 3.合理设置项目人员构成和完成期限
针对项目完成期限与项目成员流失问题,学校应在立项审核时注意项目组成成员的优化配置。大三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基础方面比大二学生更有优势,同时相对大四的学生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而言,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和更为轻松的心态去完成项目。若项目期限缩短为一年,大三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及核心成员最为合适。考虑到大三的后半年学生需要实习及准备考研,项目组成员中应适当选择1-2名来自大一、大二的学生,万一大三的学生无法将项目进行下去,可以由低年级同项目组的学生担任项目主持人继续完成。这样既能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取长补短,又可以避免出现因项目组成员变更导致前后交接困难的局面。
4.采用过程化管理和多元化考核验收方式
科研创新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创新项目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应该是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们遇到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欠缺造成的障碍,更多的是实际研究中非学术因素的影响,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学校应改变评价方法,将基于论文和专利的定量评价与基于過程的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大学生创新项目采取过程管理模式,定期组织检查和交流,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实验记录、实验进展、实验效果展示、指导情况书、学生的报告和心得体会等各环节的阶段性成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科学的评价[6]。
大学生创新项目可以在本科生中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目前实施的创新项目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在对参与师生的激励、专业训练、题目和人员选择、考核评价方式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于大学生创新项目今后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春潮,徐跃进,王平祥.强化实践 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7-10.
[2] 王翠菊,孟召平.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选题的策略[J].科教文汇,2010(08):32-33.
[3] 程光亮,高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思考与建议[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4-125.
[4] 乔连全,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调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1):87-90.
[5] 王建林,何苏勤,孙洪程.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4):9-12.
[6] 傅迷,张文昭,唐洁云,王俊辉,许新路.关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理性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0(3):96-99.
作者简介:
李洁茗(1985-),女,江苏沭阳县人,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务员,研究实习员,英国华威大学组织管理研究硕士(MA Organisation Studies),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Experiment Project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LI Jie-ming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i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creativity experiment project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a couple of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esented for univers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students.
Keywords:creativity experiment project; university students; problems; suggestions
一、引言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1]。这种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并组件团队予以实施的方式,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能力,改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2]。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在创新项目开展过程中,比较集中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项目顺利进行和创新人才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创新意识不足
项目组成员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学习方式还停留在高中被动接受课堂知识的阶段,对于科研项目的各阶段的处理方法比较陌生。遇到问题容易放弃和退缩,经常依赖指导教师或者网络搜索引擎给予现成的答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2、部分导师未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目前学校现行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关于导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创新项目方面也缺乏明确的标准,教师在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后未获得相应的回报和学校的肯定,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本身教学和科研压力很大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指导采取应付的态度,没有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引作用,而是直接给学生提供答案,或者设计好方案叫学生具体落实。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扼杀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更有一些导师对于项目进展情况缺少必要的关注和跟进,要检查验收时才临时叫学生准备材料,敷衍了事。
3、项目成员不稳定
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是开展创新项目很大的一个阻碍。一个项目规定期限为两年,学生一般要在大二甚至大三才接触专业课知识,对于现有知识体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构思。这部分学生通常在项目还未完成时就面临毕业的压力,很难有时间完成项目。人员上的流失对项目进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指导教师在其中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寻找合适的接手人,处理好项目前后阶段的交接工作。为了使项目继续进行,有些项目甚至需要集体换人,这给导师造成很大的负担,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
4、项目成果评价量化,忽视培养过程
由于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时间不长,目前对于创新项目的考核评价方法还过于单一,过分关注项目最终发表的论文,取得的专利等量化成果。量化成果不应该是创新项目的根本目标,而应只作为其项目开展的一种自然结果,有些项目即便没有产生论文专利等成果,但是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经过不断总结对该学科领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积累。过于关注量化成果会令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产生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得到奖励积极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而放弃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研究。
三、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建议
1.建立师生激励机制
教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方面的指导,其工作方式、工作态度更能在无意识中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项目研究,首先要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老師们的工作业绩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学校给老师核算的工作量上,学校可以考虑将教师的指导工作量纳入其业绩考核的范围,制定出指导工作量和相应酬金的相应计算方法。此外,对于指导学生创新项目取得优异成果的老师们学校各级相关部门应将其作为榜样进行适当的公开表彰,在晋职晋级中给予一定的优先考虑,甚至能根据项目的具体需要为导师提供辅助的科研经费[3]。
另一方面,对于参与项目的学生,学校也应制定一系列政策肯定学生们在项目中的付出,鼓励他们遇到问题不惧艰难,通过自己努力坚持钻研探索。对于学生的肯定,最直接的方法是将创新项目纳入培养方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获得的学分。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又可以使得这部分学生减少修其他课程的时间,降低学生因学业压力大而无法继续项目研究的负面影响。此外,学校还可以从设立创新项目的奖学金,以及将是否主持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作为评定优秀学生或者推免研究生的标准之一,鼓励有意参与评优及升学的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研究[4]。
2. 积极搭建创新项目平台
国内外实践证明,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实现这一变革,学校应努力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5]。同时鼓励教师以问题为核心开设研讨会、建立学生团队进行专题研究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亲自动手学习机会,为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在意识形态和能力方面奠定基础。 3.合理设置项目人员构成和完成期限
针对项目完成期限与项目成员流失问题,学校应在立项审核时注意项目组成成员的优化配置。大三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基础方面比大二学生更有优势,同时相对大四的学生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而言,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和更为轻松的心态去完成项目。若项目期限缩短为一年,大三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及核心成员最为合适。考虑到大三的后半年学生需要实习及准备考研,项目组成员中应适当选择1-2名来自大一、大二的学生,万一大三的学生无法将项目进行下去,可以由低年级同项目组的学生担任项目主持人继续完成。这样既能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取长补短,又可以避免出现因项目组成员变更导致前后交接困难的局面。
4.采用过程化管理和多元化考核验收方式
科研创新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创新项目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应该是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们遇到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欠缺造成的障碍,更多的是实际研究中非学术因素的影响,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学校应改变评价方法,将基于论文和专利的定量评价与基于過程的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大学生创新项目采取过程管理模式,定期组织检查和交流,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实验记录、实验进展、实验效果展示、指导情况书、学生的报告和心得体会等各环节的阶段性成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科学的评价[6]。
大学生创新项目可以在本科生中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目前实施的创新项目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在对参与师生的激励、专业训练、题目和人员选择、考核评价方式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于大学生创新项目今后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春潮,徐跃进,王平祥.强化实践 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7-10.
[2] 王翠菊,孟召平.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选题的策略[J].科教文汇,2010(08):32-33.
[3] 程光亮,高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思考与建议[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4-125.
[4] 乔连全,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调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1):87-90.
[5] 王建林,何苏勤,孙洪程.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4):9-12.
[6] 傅迷,张文昭,唐洁云,王俊辉,许新路.关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理性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0(3):96-99.
作者简介:
李洁茗(1985-),女,江苏沭阳县人,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务员,研究实习员,英国华威大学组织管理研究硕士(MA Organisation Studies),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