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日益繁荣、国际间交流的频繁,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以来,人们更是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上到几十岁的老人,都开始把学习英语作为一种需求、一种时尚。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还是依靠学校里开设的英语课,而高中英语教学肩负起了传授知识和迎接高考的双重任务。高中的英语教学更是日益凸显了它的重要性。这一点我们从高考英语学科所占的分数就不难看出。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执行者——英语教师更应该思考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既要让学生学会,又要让他们会学。
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现在各个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一个班级五六十人是很普遍的现象。再加上招生体制的原因统招生、配额生、自费生统一编班,这就造成了班级里学生程度的良莠不齐,英语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英语的能力也是差别较大,这样就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就要想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有所收获。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实行分层教学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认知水平、智力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达到让每个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内都各取所需,有所收获。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以往“一锅端”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它更侧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恰好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无外乎备课、讲课、课后验收三个部分,现就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备 课
现在的备课已不是仅仅简单的把教师上课要说的话写下来,而是应该细致的研究教材、学生和教法,所以教师的备课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外研社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的内容设置话题新颖,形式多样,学生比较感兴趣。每个模块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教材的设置也是由易变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针对教材中的内容,深挖教材,最大程度的利用教材资源,把那些有利于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和拓宽学生语言视野的东西尽可能的展现出来。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备学生”的时候,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正所谓“因材施教”。我们教师要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了如指掌,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要有预见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备教法”方面,我认为只要是对于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去使用。当然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也要因人、因时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视同仁”。在备课过程中要设置不同的、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出问题、设置场景、英汉互译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例如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具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训练。比如我在讲授Deep South这一模块的Reading部分时,我首先通过一个短片引出话题,在观看完短片之后我设置了以下问题:①Are there any plants and animals in the short play? ②What else did you see in this play? ③What’s the feature of the South Pole? 這几个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第一个问题只是一个简单的一般疑问句。第二个问题需要学生运用There be 句型,程度稍好一点的学生还可以运用其他的句式。第三个问题则需要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三个问题让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可以得到不同的训练的,而且也可以把有限的教学资源最大化。
二、讲 课
讲课无疑是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讲课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经过精心细致的备课,教师已经对教材、学生和教法“心中有数”,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认真的去贯彻执行。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化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对于一些基础稍差一点的学生只需要他们记住一些固定的单词、短语和句型就可以了;对于大多数学生教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学会用英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对于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就要培养他们自主的语言学习能力了。教师切勿贪多,总是想把一切教给学生,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力求课堂活动的多样性,给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堂训练,以达到“各取所需”的目的。比如在一些机械的训练中或者简单的句型操练里教师就可以适当的考虑哪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在归纳文意、复述课文、讨论话题的训练中就可以考虑那些基础稍好一点的学生了。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某一个话题的操练中比较擅长,这时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发现,给其训练的机会,让其找到成就感。这样就有利于其兴趣的培养。比如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就有一个学差生对于篮球特别感兴趣,所以在每次遇到这样话题的时候我都会给予机会让他张口去说,经过这样的训练他的英语能力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
只有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做到了教学目标、课堂训练的分层,教学效果就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三、课后验收
课后验收是对课堂效果的一个检验、巩固提高的过程,它的形式主要以作业为主。以往的作业教师都是采取“统一”原则,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这种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布置作业的分层。我校的校本练习册在编写的过程中就遵循了分层的原则,分为A卷:双基起步;B卷:巩固和提高;C卷:能力提升。通过不同的习题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这样就不会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盛”的现象了。完成了这样的作业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对将来的学习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分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应该满足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下的英语分层教学更是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经过多年的实践,英语分层教学确实能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与水平,只有英语教师真正做到分层备课、讲课与课后验收,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大丰收。
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现在各个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一个班级五六十人是很普遍的现象。再加上招生体制的原因统招生、配额生、自费生统一编班,这就造成了班级里学生程度的良莠不齐,英语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英语的能力也是差别较大,这样就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就要想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有所收获。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实行分层教学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认知水平、智力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达到让每个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内都各取所需,有所收获。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以往“一锅端”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它更侧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恰好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无外乎备课、讲课、课后验收三个部分,现就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备 课
现在的备课已不是仅仅简单的把教师上课要说的话写下来,而是应该细致的研究教材、学生和教法,所以教师的备课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外研社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的内容设置话题新颖,形式多样,学生比较感兴趣。每个模块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教材的设置也是由易变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针对教材中的内容,深挖教材,最大程度的利用教材资源,把那些有利于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和拓宽学生语言视野的东西尽可能的展现出来。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备学生”的时候,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正所谓“因材施教”。我们教师要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了如指掌,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要有预见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备教法”方面,我认为只要是对于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去使用。当然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也要因人、因时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视同仁”。在备课过程中要设置不同的、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出问题、设置场景、英汉互译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例如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具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训练。比如我在讲授Deep South这一模块的Reading部分时,我首先通过一个短片引出话题,在观看完短片之后我设置了以下问题:①Are there any plants and animals in the short play? ②What else did you see in this play? ③What’s the feature of the South Pole? 這几个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第一个问题只是一个简单的一般疑问句。第二个问题需要学生运用There be 句型,程度稍好一点的学生还可以运用其他的句式。第三个问题则需要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三个问题让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可以得到不同的训练的,而且也可以把有限的教学资源最大化。
二、讲 课
讲课无疑是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讲课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经过精心细致的备课,教师已经对教材、学生和教法“心中有数”,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认真的去贯彻执行。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化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对于一些基础稍差一点的学生只需要他们记住一些固定的单词、短语和句型就可以了;对于大多数学生教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学会用英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对于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就要培养他们自主的语言学习能力了。教师切勿贪多,总是想把一切教给学生,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力求课堂活动的多样性,给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堂训练,以达到“各取所需”的目的。比如在一些机械的训练中或者简单的句型操练里教师就可以适当的考虑哪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在归纳文意、复述课文、讨论话题的训练中就可以考虑那些基础稍好一点的学生了。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某一个话题的操练中比较擅长,这时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发现,给其训练的机会,让其找到成就感。这样就有利于其兴趣的培养。比如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就有一个学差生对于篮球特别感兴趣,所以在每次遇到这样话题的时候我都会给予机会让他张口去说,经过这样的训练他的英语能力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
只有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做到了教学目标、课堂训练的分层,教学效果就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三、课后验收
课后验收是对课堂效果的一个检验、巩固提高的过程,它的形式主要以作业为主。以往的作业教师都是采取“统一”原则,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这种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布置作业的分层。我校的校本练习册在编写的过程中就遵循了分层的原则,分为A卷:双基起步;B卷:巩固和提高;C卷:能力提升。通过不同的习题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这样就不会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盛”的现象了。完成了这样的作业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对将来的学习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分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应该满足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下的英语分层教学更是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经过多年的实践,英语分层教学确实能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与水平,只有英语教师真正做到分层备课、讲课与课后验收,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