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黄金古道 藏北的神秘之地 嘉黎在羌塘深处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nvenx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黎县


  嘉黎县总面积13238平方公里,总人口38895人(2018年)。耕地面积4613亩,林地面积34.2万亩。201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8.6亿元。
  嘉黎有藏北草原风情、茶马古道及风景秀丽的原始森林、高山峡谷等。其又是十一世班禅大师、七世热振活佛的故乡,人文资源丰富。西部有常年不化的雪山、星罗棋布的湖泊、风景优美的草原风光;东南部生长着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令人留恋往返的易贡大峡谷,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空气湿润、资源丰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中文名称嘉黎县;外文名称LhariCounty;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下辖地区嘉黎镇等2鎮、8乡;政府驻地阿扎镇;电话区号0896;邮政区码311700;方言藏语;气候条件高原气候;火车站那曲站;车牌代码藏E;行政区划代码542422。

历史沿革


  嘉黎,藏语为“拉日”,藏语意为“神山”。民国初年,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在嘉黎设宗。
  1952年成立嘉黎宗解放委员会。1959年7月下旬,嘉黎宗改为嘉黎县。1960年1月7日嘉黎县由林芝专署管辖,1964年6月林芝专署撤销,将嘉黎县划归那曲地区管辖至今。1989年底政府从达玛迁至阿扎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9年,建阿扎乡、措麦乡、措拉乡、措多乡、多拉乡、鸽群乡、嘉黎乡、林堤乡、绒多乡、桑前乡、夏玛乡、藏比乡、尼义区;1960年建章若乡。1964年,尼义区和章若乡由那曲县划归嘉黎县。
  1970年,鸽群乡、嘉黎乡、林堤乡、绒多乡、桑前乡、藏比乡、尼义区改公社;1971年阿扎乡、措麦乡、措拉乡、措多乡、多拉乡、林堤乡、绒多乡、夏玛乡改公社。
  1980年,鸽群乡、林堤乡、章若乡复改乡;1981年,阿扎乡、措麦乡、措拉乡、措多乡、多拉乡、嘉黎乡、绒多乡、桑前乡、夏玛乡、藏比乡复改乡,尼义区复改区。
  1988年尼义区改忠玉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原阿扎乡、许达乡、层巴乡合并组建阿扎乡;原措拉乡和措乡合并建措拉乡;原夏玛乡和加傲合并建夏玛乡;原鸽群乡和拉古乡合并建鸽群乡。
  1997年,辖14个乡,121个村。县政府驻阿扎乡,距行政公署210千米。
  2002年,嘉黎县由14乡,122村委会调整为2个镇、8个乡,2个社区、120个村:阿扎镇、嘉黎镇、措拉乡、措多乡、夏玛乡、林提乡、绒多乡、鸽群乡、杂北乡、忠玉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嘉黎县辖2个镇、8个乡:阿扎镇、嘉黎镇、鸽群乡、藏比乡、尼屋乡、措多乡、麦地卡乡、林堤乡、夏玛乡、绒多乡。共有1个居委会、121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阿扎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嘉黎县地处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位于东经91°09′-94°01′,北纬31°07′-32°00′之间。东连昌都市边坝县和林芝市波密县,南临拉萨市当雄县、拉萨市林周县、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北依比如县,境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嘉黎县距那曲市所在地211公里,距拉萨市537公里。

地形地貌


  嘉黎县属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结合地带的高原山区,平均海拔4500米,县城所在地海拔4488.6米。地势从西北到东南由高到低倾斜。主要山脉有阿依拉山、鲁贡拉山、杰拉山、岗巴拉山、楚拉山、崩希拉山等,都是念青唐古拉山的支脉。

水文


  二大系统:1、嘉黎县西部的主要河流为麦地藏布江,属拉萨河的上游,麦地藏布江水体的功能主要为牧业用水,由于没有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也极少,水质清洁。2、东部的河流是(广义)易贡藏布河水系,是其上游,哈仁曲其实易贡藏布河就是在嘉黎县东部的河段,谈论易贡藏布河的长度,是从源头算起的。此外,易贡藏布的上游支流有:桑庆曲(与拉萨河的源头彭错拉共一个山头);尼都藏布(NyêdoiZangbo),乌苏绒曲(OgsogrongQu),雄曲;桑青曲;德曲;尼都藏布(沿着该河可以到达罗切拉)、苏绒藏曲;尼屋乡上游称哈仁曲(GagringQu)。境内主要湖泊有江南玉湖、措拉湖、鼓措湖等。

气候


  嘉黎县平均海拔4500米,属于典型的高原山地,高原大陆型气候,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0.21℃。一月份平均气温-11.9度,七月份平均气温8度,年降水量695.5毫米。年日照时数2405.2小时,一年分为旱季、雨季、风季、雪季四季。
  自受地势的影响,西北部几个乡气候寒冷,冬季长达半年,年温度在0℃以下,冬春季风大雪多,是藏北中心降雪地区之一,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北寒冷,东南温和,冬寒夏凉,降水充足,年、日温差较大,冬季降雪频繁,无霜期短。
  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风灾、干旱、地震、洪水、泥石流等。
  东部特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向北输送,经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后,大部分水气再沿易贡藏布河谷溯江而上,直抵嘉黎县境内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为青藏高原输送了大量宝贵的水分。因此,东部景色比较接近波密县的景色。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到2003年,嘉黎县区内外相关矿产开发企业及地质勘探部门先后登记的勘察点达到40多个,矿种包括金矿、银矿、铜矿、铅锌矿、铅矿、锌矿、硌铁矿等多种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5种,包括水晶、云母、白云铿、铜、盐、硼砂。

物种资源


  珍稀野生动物种类多达上百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二十多种;有22.8万亩的原始森林,主要树种有松树、柏树、青冈树、杉树、杜鹃树等。   县境内藏药材主要有虫草、贝母、大黄、雪莲花、麝香、鹿茸、熊胆等500余种。
  野生动物有羚羊、黄羊、岩羊、盘羊、狼、野兔、狐狸、猞猁、豺、豹子、鹿、獐子、猴子、马熊、狗熊、獾等。野生植物有虫草、贝母、大黄、雪莲花等。

土特产品


  嘉黎县土特产品主要有各类高原畜产品及虫草、贝母、麝香等。

人口民族


  截至到2018年末,嘉黎县总人口38895人。除县直机关有少数汉族外,均为藏族。

经济概况


  201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62683.5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055.95万元,第二产业16909.99万元,第三产业34717.62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0417.5元。

第一产业


  嘉黎县的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耕地面积321.25公顷,林地面积194955.946公顷。该县经济以牧业为主,兼有少量种植业。主要饲养牦牛、绵羊、山羊、马、驴、骡等。种植业有青稞、春小麦、豌豆、油菜及马铃薯、萝卜等。林木树种主要有松、柏、杉、桦、青冈。经济林木有核桃、野梨等。

第二产业


  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有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主要从事木材加工和铁器、石器制作。另有一批家庭民族手工业。
  财政金融
  嘉黎县地方财政收入微薄,主要财政来源于国家拨款。2018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7790万元。县城设有农行县支行一家,2018年各类存款13.21亿元,全年发放各类贷款5.23亿元。

招商引资


  2018年嘉黎县招商引资完成1.65亿元。

社会事业


  文化
  2013年实施建设项目有县级新华书店及10个乡镇文化站,对全县十个乡(镇)文化站和16座寺庙(拉康)配备了总价值89.18万元的基层文化设施配套,2012年以来,书屋建设工程全面覆盖嘉黎县122个行政村、16座寺庙拉康。2014年对138个农家(寺庙)书屋进行了第三批书籍更新发放工作,总投资151.8万元县级新华书店已竣工验收。

邮电通讯


  嘉黎县邮电通讯业到2003年底,固定电话用户达611户,移动用户536户,电信局共完成营业额79万余元。

医疗


  2014年12月4日嘉黎县县政府4楼会议室65人村医参加了村医招录考试。2018年11月嘉黎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西藏自治区二级乙等医院终评。

教育


  嘉黎县有一所嘉黎县中学。1994年9月8日开工,1995年8月27日竣工。建设规模为6个初中班,在校学生270人,总建筑面积3560.77平方米。嘉黎中学建成投入使用,招生2个班96人,教职工9人。

道路交通


  1972年以前,全县只有一条通往那曲的公路,境内全长206公里。1986年后,修筑了38條乡村公路,总长度为415公里,使本县的交通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大部分乡村都能通车。(请补充现在的交通概况)
独俊大峡谷

  截至目前,累计开复工各类项目174项,其中新建142项,续建32项。特别是省道303林芝八盖至尼屋段已全面打通,国道349边坝金岭至尼屋应急抢通工程、措多至墨竹工卡旅游要道、国道349绒多至墨竹工卡,省道303绒多至林周段正在开工建设,省道205县城至工布江达段列入自治区重点交通项目;新增公路里程1708.242公里,乡镇通油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畅率达到75.4%。

旅游景观


  嘉黎县有藏北草原风情、茶马古道及风景秀丽的原始森林、高山峡谷等。嘉黎县又是十一世班禅大师、热振活佛的故乡,人文资源丰富,境内主要山脉有阿依拉山、鲁贡拉山、杰拉山、冈巴拉山、楚拉山、崩希拉山等,都是念青唐古拉山的支脉。

格萨尔王射箭处


  传说当年格萨尔王率大军前往魔域征战,途经嘉黎县时,天色已黑,前面隐隐约约出现一支军队,再加上当时风声如战鼓,山上旌旗招展,首当其冲的魔王骑一匹战马,蠢蠢欲动。于是,格萨尔王张弓搭箭,直到拉得月满弦,“唆”的一声,箭带神光射向那魔王,正中喉头。顿时,一切归于寂然,格萨尔王遂命大军就地宿营。第二日,才发现是一山脉,山上巨石林立,有如千军万马,峥嵘狞目,石中多有被风雪侵蚀的小孔,而靠东石中有一圆洞,粗如圆木,洞壁圆滑,确如箭穿所致。

格萨尔王战马场


  格萨尔王继续前行,途经现嘉黎县措多乡时,发现一石壁,三面环绕,壁仞千尺,如刀砍斧削,其下开阔平坦,易守难攻,于是,格萨尔王遂令驻营,依山而建战马场,并将此地长期作为大军战马供应基地。

历史遗迹


  从比如县的布格拉宗一直到嘉黎县的措多乡,途中有几个站点,分别是桑前松多、动嘎拉、美休,这一条线路上,残留了许多修路的痕迹,多段路面仍留有较深的类似古代马车木轱辘辙印。传说,这条路的修筑系处于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前期,其用途为文成公主进藏运送物资。但由于史料无记载,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革命胜地


  1951年,十八军先遣支队在十八军副政委王其梅率领下与西藏地方政府和谈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土登列门一道于7月25日从昌都出发,经边坝进入嘉黎县,在翻越嘉黎县彭达山时,因此山海拔6000余米,山顶终年积雪,运送物资的骡马不能适应而死伤过半,故把此山称作“死马山”。在距彭达山15里左右的楚拉山,也使我先遣支队受到严峻考验。此山海拔也近6000余米,在翻越此山时。因伤亡众多,故把此山称作“死人山”。现两山分别位于县城的东西两侧,从县城可隐约看见两山的峰顶。

独俊大峡谷


  独俊大峡谷形如八辅金轮、腰系圣洁哈达,位于嘉黎县阿扎镇5村,距县城55公里处,是雅鲁藏布江流域第一大拐弯景区,目前独俊民俗转山节已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说它是理想与梦想的化身,祭祀和转山独俊能够风调雨顺、牛羊肥壮、五谷丰登。

尼屋秘境


  尼屋乡位于嘉黎县东部,距县城110公里处,平均海拔300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7%以上,享有“西藏秘境”的美誉,民间传说这里是“莲花生大师”伏藏宝藏的地方,自然景观美不胜美,汇聚西藏各地生态景观,形成着宽阔草原、冰川雪山、深山幽谷、古木参天集一体的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其中卡若雪山、忆格冰川、忆格瀑布在全区独树一帜。

麦地卡湿地


  麦地卡湿地位于嘉黎县麦地卡乡境内,距县城100多公里处,享有“千眼大地”名誉,平均海拔4900米,总面积达89541公顷,是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高原湖泊沼泽湿地,也是拉萨河源头。2005年因生态学、动物学、湖泽学、水文学方面独特的国际意义,被列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8年3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意味着麦地卡湿地成为目前西藏唯一一处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为一体的保护地。
  罗布西卡这个垭口也是那曲县和嘉黎县的县界,由此到300多公里外的“尼屋乡”靠近东面的波密县。从那曲县到波密县,可穿越嘉黎县的西东地带。过了夏玛乡不久,沿着一条清澈的小溪行进,当地叫它“青雄曲”。“青雄曲”汇入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河流易贡藏布河。
  嘉黎县城阿扎镇(原名斯尔定咔)海拔4500多米,但是林木草原,植被茂盛。

风物特产


  西藏自治区嘉黎县的“嘉黎民间故事”已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藏民族历来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地處藏北高原腹地的嘉黎县素有以民风淳朴而享誉藏北。每逢佳节,家家户户穿金带银,身披节日盛装,携手欢度节日,或走亲串户,或举家旅游。
  一年一度的恰青赛马艺术节与物资交流会,届时,农牧民群众从四面八方汇聚一起,赛马、射箭,载歌载舞,欢庆节日。这样的节日每年都要持续好几天。
  夜间的篝火晚会更具特色,许多年青男女聚集在一起,燃起熊熊大火,手牵手围在一起,娴熟的舞步夹杂了嘹亮的歌声,在寂静的夜空传出数里之外,这就是著名的藏北著名的锅庄舞,又名圈圈舞,同时也是藏北青年男女传递爱情的一种特殊方式。

牦牛


  嘉黎“娘亚”牦牛是西藏三大优良牦牛类群之一,在嘉黎县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西藏十分宝贵、纯度最高的特色家畜品种资源之一,是西藏家畜品种资源中独具体格高大、生产性能良好、发育快的优良牦牛地方类群。“娘亚”牦牛肉品质好,风味独特、色泽鲜红、蛋白质含量高(21%),脂肪含量低(1.4%-3.7%),无污染。

藏猪


  嘉黎藏猪大多生长在尼屋乡。藏猪个小,每头成猪毛重最多50公斤,小的仅30公斤左右,嘴尖、腿细、毛长,黑色居多,亦有黑白、黑褐花的。产肉量低,繁殖力强。藏猪一般需要饲养一年以上才可出栏。在猪类肉品中所含的19种氨基酸中,藏猪有18种含量高于其它猪类肉品,钙含量高于其它猪品种的119%。且具有高钙低脂、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等特征,是典型的瘦肉型品种。

藏鸡


  嘉黎藏鸡大多生长在尼屋乡。藏鸡个小肉多,丰尾长,觅食能力强,适应高寒气候,小巧玲珑,羽毛紧凑,羽翼和尾翼特别发达,体形似船,行动敏捷,胆小善飞,夜间歇宿在家中高处或所钉木条上。母鸡年产蛋近100个,蛋小,单个重40克左右,呈椭圆形。
  (责任编辑:汪璐)
其他文献
生活在美丽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拥有很多各具风采、特色鲜明的岁时节日。它们宛若神奇的多棱镜,折射出当地人民因不同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地域文化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传达着对万物有情恩赐护佑的无限感恩,饱含着对万事吉祥的美好憧憬。    阿里地区札达县萨让乡,每年夏末秋初时值青稞成熟之际,当地老百姓会在开镰之前欢度“嘎益节”。除了进行既定的敬神祈福仪式,举办丰富多彩的赛马活动,还会跳起阿里地区独
昌都地区是西藏吐蕃时期石刻分布最多的地区。探寻这些石刻,似乎是对“唐蕃古道”沿途节点的考证,千年的时光早已让古道的样子模糊,但会说话的石头还在传递着吐蕃时期藏东艺术的余温。它们是汉、藏、印等艺术交流的典范,也是佛教在藏东地区弘传的一个辉煌的见证。  在昌都地区的一些民间传说中,文成公主当时进藏的路线有好几条,而察雅县的香堆乡是这几条路线的交汇点。如在民间传说中,文成公主是从四川的德格县进入西藏,经
生态系统趋好、保护力度加大、保护意识增强,使得西藏成为全球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每年10月中旬起,黑颈鹤从千里之外飞到西藏的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流域越冬,成为西藏冬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大保护黑颈鹤栖息地的力度,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林周澎波、色林措、申扎县自然保护区等均已成为黑颈鹤越冬或繁殖后代的重要场所。  除了保护力度加大、保护意识增强,西藏生态系统总体趋好,也
2009年第三季度,各国政党围绕执政权的斗争不断升温,推动世界政党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发展。一些国家政党明争暗斗,选举中互相纠缠;一些国家政党合纵连横,蓄力挑战政权;还有许多国家政党加强自身建设,主打革新、惠民牌,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凝聚党心民心,为取得政权或巩固政权做好铺垫。  一、许多国家大选竞争激烈,选情胶着,结果深刻反映了政治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三季度,有15个左右的国家举行了总统或议会选举。多
联合国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联合反对轴心国德、意、日的名称,后来被采用作为战后建立的世界组织的名称。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的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会议以世界4个大国——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的代表于1944年8-10月在敦巴顿橡树园拟订的建议为基础进行讨论,并起草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同年10月24日正式生效。宪章规定以英文、法文、西班牙文
任建军 自由摄影师  1990年入伍,  1996年接触摄影  2004年成为职业摄影师,  2009年摄影作品《海藏一巫》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  2010年摄影作品《海藏一膜》参加大连国际影会。  任建军对青藏高原的痴迷,不只是体现在快门上,他为自已取了个藏族名字,叫“朗嘎”,就是天空的意思,以示对藏族的热爱,对享受高原天空的陶醉。  任建军当初做摄影人,那是笃定了立场的。1996年,作为军人的他
应肯尼亚、厄立特里亚、加纳和佛得角等国执政党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2009年5月3日至9日访问了上述四国。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9年恰逢落实北京峰会成果收官之年,年初胡锦涛主席成功访非,阐述了新形势下发展中非关系的六条主张,中非共同确立的“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
今年2月2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骚乱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爆发,给这个恬静平和的城市带来了混乱。骚乱持续了几个小时,街上车辆被焚毁,商店窗户被砸烂,警察遭到玻璃瓶等杂物袭击,骚乱现场一片狼籍。最后共有14人因此住院,37人被捕。很显然,这场骚乱与北爱尔兰强硬派新教徒计划在都柏林游行有关,并且已证实有数百名爱尔兰共和军的支持者参与了此次骚乱。这次事件也为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    骚乱缘于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办事处 图/ 张静西格办中学运动会老照片西格办中学  格尔木西藏基地西格办中学1957年10月1日成立那天,有3个将军参加了典礼,他们分别是慕生忠将军、白云峰将军和何洁将军。学校仅有的建筑物就在现在文化中心西南角的小土坯房那儿,教职员工有3位,分别是校长任民和总务雷白让,还有一位老师,学生仅有18位。它也是西藏最早的学校,虽建在区外,但在2002年之前一直是西藏自治区中学
由于前两天在加拉村寻蛇未果,于是6月24日,我和B组做人文的刘源博士一起先出加拉,前往直白村。走的时候看着因为被大蜜蜂蜇伤较严重、昨日才与B组会合的巍巍和老徐依然神清气爽,心里的担忧放下不少,同时也希望直白不要有大蜜蜂,手上和头上的刺伤还隐隐作痛(事实上,后来我们还是在直白村发现了大蜜蜂的蜂巢)。  路上皮卡车开得实在太快,一路的美景在眼前飞一般划过,真担心货兜里的丹增和白马两位兄弟被甩出车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