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年改革
吕梁市事业单位养老体制改革,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已走过17个年头。从那时起,全市行政机关内的事业人员(工勤人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均应纳入改革范围,1997年起,吕梁市人事局试行收缴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费,但规模很小。
2012年6月,吕梁市人事局与劳动局合并成立人社局,继续负责这项工作。吕梁市人社局副局长秦生茂说:“事业单位有四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吕梁市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人员已全部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已纳入企业养老保险。”
秦生茂介绍说,前三类事业单位也分两种情况:在编人员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编外人员全部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按照当时的政策,虽然事业单位人员必须缴纳养老保险费,但退休金标准是根据其工作年限及退休时的实际工资为基数计算的。比如某人有30年工龄,他的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80%;如有35年工龄,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85%。退休金与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数额不挂钩。
国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达到15年,才能领取退休金。吕梁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普遍从2004年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但之前没缴的也视同缴了,退休时也会按标准领取退休金,这叫作“实际缴费年限加视同缴费年限”。
“铁饭碗”
吕梁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不算高,新进人员月薪不到2000元,但事业单位的优势就在于“稳定”及“退休后有保障”。进了事业单位,吃了财政饭,就等于捧上了“铁饭碗”,工资收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只涨不降,但企业职工今年工资高,明年就不一定高了。吕梁市直某机关的事业人员小张就说:“我同学在吕梁一家民企工作,每月能赚4000多元,我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但他很羡慕我,想来我这儿,来不了这儿他才去的民企。去年这家企业效益不好,领导让他们重新培训,然后回家等消息了。”
吕梁的事业单位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他们的就业路线图一般是:考不上公务员再来考事业单位,考不进事业单位再想办法去国企,去不了国企去民企,去不了民企,只好回家种地或外出打工。
改革开放初期,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退休金水平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1991年后,随着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退休金计发方式的不同,使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套退休制度之间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异。
秦副局长说:“如果同一年参加工作的两个人,一个进了事业单位,另一个进了企业单位,他们的退休工资基本相差50%。”
现有养老保险制度是碎片化的,按身份划分,不同群体适用不同的保障制度:国家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后待遇最高;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工资低于公务员,须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后待遇低于公务员;企业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最高,领取退休金的数额最少;农民和城镇居民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分为5个档次,每年须缴纳100元到1000元不等,60岁后根据国家福利保障水平来给予养老待遇。 吕梁市从2010年启动城乡社会保险养老试点。当年已满60岁的农民和城镇居民,一分钱不用缴,直接可以领取养老金,国家最低给予每位老人每月55元,吕梁的石楼县财政最穷,每位老人只能领到这55元养老金。孝义市(县级市)最富,除了国家给的55元,县里再给每位老人20元,离石区每人能领65元,吕梁其他县每人能领60元。
改革在观望
2008年,山西省被确定为事业单位养老体制改革的全国5个试点省市之一,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逐渐实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但在山西,这项工作显然并不那么急迫。省人社系统开会时,分管社会保险的省厅副厅长杨培岳要求各级人社部门对这项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下面不能出自己的土政策,必须按上面的总盘子来”。
但因为上面的总盘子一直没出来,下面又不能与上面相违背,所以山西各市、县的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一直处在观望、等待过程中,省内也没有指定推动改革的试点城市。吕梁市人社局所做的工作,就是把全市13个县市区以及市直机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事业人员情况摸清楚。
有专家认为,中国的退休金制度本身就需要动大手术。事业单位改革所参照的企业模式,原本就不是个太好的模式:国家给企业、个人定了一个较高的费率,以此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但是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加上一些人提前退休和退休年龄过早,企业缴纳的20%费率仍然不够,最后社保基金不得不将个人账户里的钱也挪用了,这就给将来的老龄化带来更大的灾难,是一个走不下去的制度。
“话说回来,企业和职工缴纳占工资28%的养老保险费,收回来的钱还保障不了退休金发放,要是再降低缴纳标准,退休金更是收不抵支了。我个人认为28%这个标准,是国家经过几十年实践、改善,探索出来的一个比较合理的养老保险费缴纳标准。”秦副局长说。
截至去年,山西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实现“八连调”,月人均达1873元,增长率居中部六省首位,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还将继续提高。但对于该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来说,这个增长速度显然还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秦副局长说:“如果把企业退休金标准提高到跟事业单位差不多,然后再改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制度,这样好改是好改,但国家拿不出这么多钱。如果因为改革,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实际下降了,触及个人利益,就该出问题了。”如何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可以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接受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成为了一大难题。
链接\LINKS
“十二五”时期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专项行动
养老
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建立并全面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研究制定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养老保险办法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病残津贴制度和遗属待遇制度
失业
制定实施失业保险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继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工伤
建立工伤预防制度,完善行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标准和企业浮动费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