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源储系统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e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能源生產和消费革命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但是运用新能源技术装机规模较大,由于其中风、光电源出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以及反负荷特性,不仅无法应对高峰负荷时段的支撑需求,反而在低谷或汛期增加了电网调峰困难。因此,需要将当前原始出力特性的新能源装机建设转变为广义源储系统。本文以专利技术为切入点,对广义源储系统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客观的认定该领域专利技术的发展重点,该领域的区域分布,以及该领域中参与技术竞争的主要申请人和主要技术人才,解析该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并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对广义源储系统的专利布局提供借鉴。
  关键词:广义源储系统;新能源;专利
  Research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generalized source storage system
  Mo Xiaoqi Deng Cui Xie Xinmiao
  Changshashi Huhang Patent Agency Office HunanChangsha 410100
  Abstract:The revolution of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s a longterm strategy in China.However,the installed capacity of new energy technology is relatively large.and due to the intermittent and fluctuating output of wind and optical power sources,as well as the anti load characteristics,it can not meet the support demand in peak load period,increase the difficulty in peak load regulation in low valley or flood season.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the current new energy installation with original output characteristics into generalized source storage system.Based on the patent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domestic patent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generalized source storage system.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tatistical data,it objectively identifies the development focus of the patent technology in the field,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field,as well as the main applicants and main technical tal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technical competition in the field,analyzes the core patent technology in this field,and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tent technology in this fiel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field is measur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atent layout of generalized source storage system   Keywords:Generalized source storage system;New energy;Patent
  1 概述
  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正式提出,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被认为是能源革命的具体路线图。因此,按照国策方针,今后的电源建设重点之一就是持续地开发新能源,并利用新技術深入挖掘其资源开发潜力,提升其发电量。但是运用新能源技术装机规模较大,但由于其中风、光电源出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以及反负荷特性,不仅无法应对高峰负荷时段的支撑需求,反而在低谷或汛期增加了电网调峰困难。因此,需要将当前原始出力特性的新能源装机建设转变为广义智能友好型源储系统,下文简称广义源储系统。
  本文以专利技术为切入点,对截至2019年底广义源储系统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客观的认定该领域专利技术的发展重点,该领域的区域分布,以及该领域中参与技术竞争的主要申请人和主要技术人才,解析该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并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对广义源储系统的专利布局提供借鉴。
  2 广义源储系统专利发展状态分析
  广义源储系统为时空分散、多种形式的储能+多种形式的新能源构筑的统一调度联动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生产、存储、传输、消费环节市场自由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物联化、智能化、市场化。通过云平台将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多种形式能源综合使用。
  2.1 广义源储系统专利申请发展概况分析
  2.1.1 专利类型分布
  在本次检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发明占比76.5%,实用新型占比23.5%,发明占比较重,侧面反映了广义源储系统技术的重要性。
  2.1.2 年度申请量分析
  对于广义源储系统的技术研究中,申请量总体呈起伏中增长趋势,2008—2012年为缓慢发展阶段,从2012年开始进入迅猛发展期,2012—2018年增速较快,技术创新较为活跃。由于专利申请有公开滞后问题且2019年尚未结束,所以2019年的申请有一部分尚未公开,所以这年的数据不能反映真正的专利申请量。
  2.1.3 年度申请人数分析
  对于广义源储系统的技术研究中,申请量总体呈起伏中增长趋势,2008—2012年为缓慢发展阶段,从2012年开始进入迅猛发展期,2012—2018年增速较快,技术创新较为活跃。由于专利申请有公开滞后问题且2019年尚未结束,所以2019年的申请有一部分尚未公开,所以这年的数据不能反映真正的专利申请量。
  2.1.4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由于2019年的数据不完整,可以暂时忽略,2008—2011年为技术萌芽期,申请量和申请人数量均较少,技术仍处于试验开发阶段;2012—2018年技术进入技术发展期大量专利产品产生,2019年的申请有一部分尚未公开,所以这年的数据不能反映真正的专利申请量。
  2.2 申请人分析
  2.2.1 申请人排行榜
  在广义源储技术领域,排名前十的申请人不足50%,表明该领域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并未被垄断在极少数企业、组织、院校或个人手中。
  2.2.2 申请人年度申请量分析
  以申请量靠前的两位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例可知,2012—2014年和2016—2017年为其在本技术领域的高研发年,创新十分活跃;而自2017年后在该技术领域的关注明显减弱。
  2.2.3 申请人主分类小组分析
  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广义源储系统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2.2.4 申请人法律状态分析
  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广义源储系统技术方面专利申请总量和有权专利量较多,在该技术领域的地位较高。
  2.3 广义源储系统专利申请发明人分析
  2.3.1 发明人排行榜
  前十位发明人申请专利仅占发明总数的约27.9%。上述结果同样表明该领域处于发展阶段,技术并没有被垄断在少数几个企业或个人手中。
  2.3.2 发明人法律状态分析
  发明人李建林和惠东在广义源储系统技术方面专利申请总量和有权专利量较多,在该技术领域的地位较高。
  2.4 广义源储系统专利申请专利地域分析
  省市年度申请量分析。通过对省市年度申请量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技术在不同省市的关注度。国内的申请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和广东三省市,并且聚集度较高。
  2.5 分析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广义源储系统领域的相关专利申请自2008年初始出现。经过如下阶段发展:2008—2011年为进入起步阶段,申请人和发明数量均较少;2012至今为发展期,专利数量、申请人均高速上升。国内申请量排名前五的公司,在该技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从广义源储系统主要发明人和申请人的数量来看,该领域尚处于发展阶段,并未被少数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垄断。
  此外,从采集的数据可以看出国内申请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广义源储系统的储能装置部分,针对广义源储系统自身结构、光伏储能系统和风能储能系统的申请较少。   3 广义源储系统发展趋势及未来专利布局点建议
  3.1 广义源储系统发展趋势
  (1)全面掌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储能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部分储能技术装备引领国际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突破现有储能技术发展瓶颈。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低成本大规模、可持续发展是衡量先进储能技术的主要维度。重点发展长时、中短时、高功率三类规模储能技术;降低度电使用成本;延长储能器件寿命;发展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关键技术;发展梯级利用,全寿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发展高度安全、高度可靠、高水平规模化制造的关键技术。
  (2)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并拥有国际话语权。需要继续加快储能规划、设计、设备、试验、施工、验收、并网、运行、维护等储能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出台,建成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设备维护等全过程的储能安全防控体系。
  (3)如何能够在不影响容量的前提下,调整广义源储系统结构,不断降低广义源储系统成本系统成本,使其走过应用的盈亏平衡点,为广义源储系统的实现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4)合理配置广义源储系统,实现规模化项目的实施与运行以验证广义源储系统对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实现电力与电量的平衡具有积极意义。
  (5)完善我国广义源储系统产业链布局,突破从材料生产、设备制造、系统集成、资源回收等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能源领域经济新增长点。基于电力与能源市场的多种储能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3.2 未来专利布局点建议
  综上所述,广义源储系统的未来专利布局点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1)在传统风/光互补发电及合成燃料储能的基础上,考虑引入生物质,实现风/光/生物质互补发电,同时可把多余电力转化成化学品(化学品储能),最终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化与储存利用。但该模型涉及化学品合成对设备、工厂规格要求较高。
  在传统风/光互补发电及合成燃料储能的基础上,引入氢储能,充分利用风力、太阳能的余电进行能量的储存,在风力发电、太阳能供电不足时燃料电池系统利用足够的氢气进行电能供应,高效解决弃风、弃光的效纳问题。
  在传统风/光互补发电及储能的基础上,将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组合在一起储能,实现储能装置同时满足功率与能量两方面要求。该技术方案在当时算是比较大的进步。
  在传统风电/光互补发电及储能的基础上,以其最大经济收益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复合滤波结构的风电/光伏联合储能发电系统协调优化控制模型,利用PSO算法计算得出两个滤波器的最优时间常数组合,最终实现优化控制的目的。
  在传统风电/光互补发电及储能的基础上,采用分层结构管理各个子系统,通过各个子系统的SCADA监控软件完成子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并提供子系统的信息到统一平台进行控制操作,对负荷实施削峰填谷,减少输电网络的损耗。
  (2)在廣义源储系统的模型中引入光伏、储能装置和燃气轮机,且储能装置包括能量型储能的锂电池、铅酸蓄电池以及全矾液流电池及功率型储能的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并建立多种类型电源的最优经济模型;利用控制策略对最优经济模型进行计算,获取多种类型电源的容量配置的最优值。
  (3)在现有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模型下,期望引入统计学方法实现优化配置。探索了超级电容器、蓄电池的容量配置子算法,还提出一种能量控制策略来改善蓄电池运行环境以延长蓄电池寿命周期,且对统计模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获得混合储能系统容量概率分布。
  (4)在现有风、光、柴、储的联合发电的模型下,引入微电网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开发设计。一次系统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柴油发电系统、储能系统、负荷系统和微电网母线;二次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监测系统和通信系统,可实时监控微电网各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实时运行状态,对开展微电网系统能量优化管理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5点要求,载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613/6279475.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0817.
  [2]新能源瞭望“十四五”时期我国储能产业发展五大趋势研判,载http://hxny.com/nd45162017.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0817.
  [3]新能源及储能发展调研,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075054777837941&wfr=spider&for=pc,最后访问日期:2010817.
  [4]专利: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一种风/光与生物质互补的发电和化学品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CN201811257970.4[P].20181026.
  [5]专利: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一种面向虚拟电厂优化运行的多类型储能系统规划配置方法及系统:CN201810410502.X[P].20180502.
  [6]专利:宁波拜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风光互补氢储能混合发电系统:CN201711119233.3[P].20171114.
  [7]专利:东北电力大学,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一种基于统计学模型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CN201710226173.9[P].20170408.
  [8]专利:华北电力大学.一种风光互补发电储能系统:CN201620268961.5[P].2016.03.31.
  [9]专利: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含复合储能的风光柴储微电网系统及并网时协调控制方法:CN201510764073.2[P].20151111.
  [10]专利: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提高风电/光伏混合储能系统经济性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法:CN201410617990.3[P].20141106.
  作者简介:莫晓齐(1980— ),汉族,湖南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邓翠(1987— ),汉族,湖北人,硕士,专利代理师,研究方向:法律;谢新苗(1978— ),汉族,湖南人,专科,专利代理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传统大型振动筛箱侧板易折断、振动量大、隔振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反共振振动筛的设计思想,通过建立反共振振动筛力学模型实现动力学分析,从而提升筛箱的稳定性控制。本文基于PID控制策略来控制反共振振动筛幅值的稳定性,并通过优化方法模拟调幅系统,进行仿真测试,经测试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明显效果,能够促使幅值稳定控制效果满意,以得到反共振振动筛的响应幅值。  关键词:反共振振动筛;振幅稳定
摘要: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理性选择。文章基于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参与与延展,结合案例教学在数学类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发展及双主体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实施方法,其中第一课堂采用“实际应用引发问题、问题引导理论阐析、理论指导模型教学、模型应用项目实施”的策略,第二课堂采用“项目实施提炼问题、问题求解构建模型、模型应
摘要:铜陵白姜作为铜陵的“八宝”之一,是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叶翠茎红,个大汁多,状如佛手,品质精良。白姜的效用颇丰,生产工艺自成一格且历史悠久,文化内蕴丰富多彩,已经成为安徽省家喻户晓的珍品,晋升为别具特色的地方名片。本研究旨在探析铜陵白姜的种植与加工技术,并为推进白姜产业的高品质、高规格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铜陵白姜;种植;加工技术  Studyonplantinga
摘要:通过对安康市1953—2009年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数据的分析,阐述了近57年来安康市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安康市年平均气温呈现比较稳定的趋势,其变化波动性一般,但其年降水量却逐渐走低,与此同时相对湿度保持稳定。  关键词:安康市;气候变化;分析  AnalysisofclimaticcharacteristicsofAnkangcityinrecent57y
摘要:课堂教学质量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基础性关键作用,而对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一定质量要求的判断就是教学评价。本文在分析信息化教学评价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出新型评价技术和工具支持的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中实施,有效提高了在线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教学评价  贴合信息
摘要:以我校某男生宿舍楼为研究对象,设置六个火灾场景,运用Pyrosim对研究对象进行火灾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发生在走廊的火灾,相比于发生在室内火灾,其烟气蔓延速度更快;开启起火房间窗户能将烟气排出,减慢烟气蔓延速度;消防设施能有效控制火势发展和烟气蔓延,能显著提高人员安全疏散的概率。  关键词:高校学生宿舍;火灾模拟;虚拟仿真;Pyrosim  中图分类号:X928  1绪论  根据相关统计,在
摘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是公路交通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不仅包含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还涉及防护栏、视线诱导设施、防眩设施、示警桩等。合理设置交通安全设施直接关系到行车人的出行安全。因此,提升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施工技术能有效保障出行人的安全。本文在阐述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内容及其作用基础上,分析其施工技术要点,针对此类设施施工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关键词: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
摘要:针对桥梁荷载试验技术的课程教学情况,探讨了荷载试验技术教学的不足以及原因。结合企业的实践经验,以人才培养以及检测技术提升为目的,提出桥梁荷载试验技术教学改革的方法,通过改善量测技术、优化教学试验方案,夯实相关的基础理论以及与企业联合培养等教学改革措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意识,提升教学效果,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桥梁;荷载试验;检测技术  随着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