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马铃薯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d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详细介绍了吉林省马铃薯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马铃薯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马铃薯;栽培技术;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039-01
  
  1选地选茬
  
  马铃薯是块茎作物,要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通气良好、土质肥沃疏松的弱酸性壤土或砂壤土的平川地或平岗地,前茬作物为玉米、小麦、亚麻、甜菜,前茬3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和茄科作物,切忌重茬和迎茬。严禁选择喷施过阿特拉津、普施特、氯磺隆等除草剂的茬口;否则会造成绝产或严重减产。
  
  2整地施肥
  
  2.1整地
  整地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最好伏耕,秋耕次之,春耕较差。提倡“深耕细耙”整地法,一般要求翻深在20~30cm,深度均匀一致,不漏翻,不乱层;翻后通常采用“一耙、二耢、三镇压”的作业方式,精耕细作,达到土块破碎、土壤疏松、地面平坦的效果,创造底土紧实、表层疏松、透气、保水、保温的土壤环境;起垄高一般15~18cm。
  2.2施肥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吸肥量大。结合整地一次性深施农家肥,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化肥和农家肥混合施于土壤中。一般施腐熟的鸡粪每45t/hm2;施用氮∶磷∶钾为2∶1∶3的化肥10.5~12.0 t/hm2;为防治地下害虫,可同时混施3%的辛硫磷颗粒剂,用量45kg/hm2
  
  3种薯处理
  
  3.1选用良种
  良种是丰产的基础。由于品种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种性、抗病性、用途等方面的不同,要因地因时制宜,选择适合本区生产又适销对路的品种。以早熟鲜食为主的,宜选用东农303、早大白、尤金等品种;以晚熟为主,宜选用春薯三号、克新13、克新18等品种。要用健康脱毒种薯的二级原种或一级良种做种薯。
  3.2种薯切块
  大中薯从上向下纵切4~5块,一般每块应在40~50g,有至少1个芽眼,多达2~3个芽眼;小于50g的种薯不切块,提倡整薯播种。切到病薯时要及时淘汰,并将切刀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再用。种薯切块后,用混有杀菌剂的草木灰拌种,防止切块腐烂。
  3.3困种催芽
  播前困种催芽对保证苗全、苗壮,促进早熟、增产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催芽处理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用切块播种,提倡先切块、后催芽的方法,目的是打破顶端优势,促使块茎所有芽眼都能萌发。一般在播种前25~30d催芽,出窖种薯放在温度15~18℃的散射光室内,铺放2~3层厚,每隔2~3d翻动1次,夜间要用覆盖物盖好防治冻害,到每个切块带有长1~2cm、短而粗的1~3个芽时,室内通风降温(温度保持在8~10℃),在散射光下炼苗,待芽变绿后播种。
  
  4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播种过早,容易受晚霜危害,严重时会冻伤生长点;催大芽的种薯,在地温太低时会长期不出苗,形成“梦生薯”,造成严重缺苗断条。适期播种时间是当地10cm土温稳定在5℃以上时,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初。单垄开沟点播,芽眼向上摆放(按在土里),播种深度8~10cm(垄高不低于15cm),播后视土壤墒情及时镇压。
  
  5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马铃薯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考虑生产目的、品种类型、自然条件因素,综合参考田间配置方式为:行株距为65cm×25cm,适宜种植密度为6.15万株/hm2左右。
  
  6田间管理
  
  马铃薯田间管理以中耕培土为重点,根据各生长阶段有所侧重,干旱时可适量灌水。要及时拔除田间大草,直至
  收获。
  6.1幼苗期
  管理重点是及早中耕,大约在播种后1个月(一般为5月15日左右)出齐苗,进入幼苗期,要及时耥第1遍蒙头土。在播种后5~7d,用45%图豆美乳油6 000mL/hm2,或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1 200g/hm2加50%乙草胺乳油2 250 mL/hm2,在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喷雾处理,防治一年生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6.2发棵期
  管理重点是前期以肥水促进茎叶生长,形成强大的绿色同化系统;后期中耕,结合深培土控秧促薯,使植株的生长中心由以茎叶生长为主转为地下块茎膨大为主。大约出苗后1个月(一般为6月10日左右),深耥上小土、浅培土,以培上第1片单叶为度。有条件的地区灌1次水,水量以田间够用为度。
  6.3结薯期
  管理重点是防止茎叶早衰,防治病虫害,控制植株徒长,灌结薯水。大约6月25日左右,此期当在发棵期后期,植株现蕾到封垄前,深耥上大土,耥成“四方头垄”,结合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浇水2~3次;如果植株徒长,可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60~480g/hm2,均匀喷雾在植株冠层上,控制徒长。
  
  7综合防治病虫害
  
  7.1病害防治
  晚疫病:加强田间管理,促使植株健壮生长,以增强抗病力;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早疫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病毒病:用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7.2虫害防治
  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防治,或制成毒饵诱杀;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一般在出齐苗进行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10~20d,根椐蚜虫数量喷药1次;28星瓢虫:捕杀成虫,摘除卵块,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搜集杀死;一般在成虫期至幼虫孵化高峰期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0%速灭杀乳油喷雾灭杀。
  
  8适时收获
  
  收获质量与产量高低和贮藏质量成正相关,是确保马铃薯丰产丰收的主要因素。收获要根据品种熟性、块茎膨大情况、市场需求变化与产值、天气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早熟品种一般在出苗后60~70d收获,晚熟品种在9月初开始收获。
其他文献
摘要 介绍了礼品西瓜新品种珍春的栽培技术,包括育苗、移栽、大棚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礼品西瓜;珍春;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8-0030-01    礼品西瓜新品种珍春(代号SF133)是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2000年以自育纯合自交系S62作母本、以S67为父本配制而
总结了乡镇农机安全机制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推动乡镇农机安全机制建设。
介绍了苹果加工品种瑞丹的早期丰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摘要针对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性进行了分析,从农村义务教育定位及管理的指导思想、教育机会及硬件设施、师资情况等方面作了综述。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定位;硬件设施  中图分类号 G5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276-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率先承诺在中国普及“全民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
摘要介绍了红芽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包括芋田选择、整地做畦、种芋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水肥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红芽芋;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089-01    红芽芋俗称金沙芋,属天南星科芋属,以地下球茎子芋为主要收获物的蔬菜。为提高种芋整体效益,引导菜农发展红芽芋
摘要:我国当前食品级二氧化碳(CO2)的来源主要为化工产品副产的CO2气源,如石灰窑、酿酒厂、化肥厂的尾气、二氧化碳天然气、热电站、炼铁厂的烟道气等。我国各地有广泛分布的大、小化肥厂、酿酒厂、石灰窑,因此CO2气源非常丰富。由于各种CO2气源组分及含量不同,加工提纯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为降低成本,存在部分生产厂家生产、提纯工艺落后的现状。基于此,本文就针对食品级二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制备及检验技术展开
进行了黄瓜改良施肥试验,改常规施氮磷钾肥为肽能氮、微生物肥及矿物质肥,结果表明:黄瓜产量达190.28-198.87t/hm2,较常规施肥增产58.7%-65.9%,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
脑瘫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儿脑的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以持续性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活动受限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是造成小儿残疾的常见疾病之一[1],其中脑瘫患者又以痉挛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