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普遍存在着内容少、时间少、规划缺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长兴县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党校主力军作用,大力实施农村“万名党校进党校工程”,采取分层次培训、多方式培训、菜单式培训和培训者培训的做法切实可行,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动因;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041-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后,长兴县委党校立即行动起来,在对农村党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兴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服务中心”,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以县委党校师资队伍为主力军,充分利用乡镇党校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兼职教师的作用,掀开了农村党员全面培训的序幕,大力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工程”。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农村党员的全面培训,很有成效,很有必要。
一、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应对动因
长兴县委党校通过政府办公系统对全县部分乡镇(街道)的分管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培训需求、乡镇(街道)和乡镇党校培训党员情况、乡镇(街道)在培训党员中遇到的困难、对开展党员培训的意见建议等方面。通过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1.农村基层党员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尽理想。调查中发现,虽然各乡镇都举办了主职干部、“两委会”干部、创业中心户、普通党员、承包组长、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培训班,但是存在着几个共性的问题:一是素质教育内容偏少。宗旨、党纪、形势等素质教育内容安排,以会代训、以会为主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培训时间不足。大多乡镇是每年安排1天培训,与《规划》要求的老党员16学时、新党员24学时还有较大的差距。三是培训缺乏长远规划。没有整体的安排,年度虽有计划,但也刚性不够,随意性较大,执行不到位。素质教育的缺位,使得许多党员长期得不到经常的、系统的、及时的教育培训,与党组织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农村基层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不如人意。在素质教育弱化的情况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一是党员意识有所淡忘。较长时间没有得到经常系统的教育培训,使得有些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逐渐淡忘,宗旨观念逐渐削弱,对自己的言行要求逐渐放松,从而在先进性方面与普通群众没有多大区别。二是乐于奉献的精神有所淡化。正是由于党员意识、宗旨意识的淡忘,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常常发生与民争利,与组织讨价还价的情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民,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逐渐淡化。三是坚持真理的正气有所淡薄。正是由于缺乏学习,思想上、观念上、知识上不能与时俱进,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主张正义,坚持原则,有时甚至与错误观点站在一边,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立场。先锋作用的缺失,造成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严重影响了党的农村的执政基础。
3.乡镇党校机制建设及师资队伍不符形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承担农村党员培训的主体——乡镇党校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不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组织机制不够科学。目前乡镇党校实行的党校成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机构设置,党校校长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或班子成员兼任,成人学校校长任常务副校长,工作归口由县委宣传部领导。这种组织机制与整个党校系统不相吻合,工作衔接不流畅,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利于党员教育培训的统筹安排。二是履行职能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党委领导忙于经济工作、稳定工作等,投入党员培训的精力不够,成人学校校长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农村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党员的培训基本上处于无计划看着办,或者有计划无落实的状态,个别规模较小的鄉镇甚至没有乡镇党校的阵地,党员培训工作被严重地弱化。三是师资队伍不够健全。乡镇党校自身师资缺乏,同时又没能充分挖掘和发挥乡镇党委、党校系统、村干部的师资优势,建立符合本乡镇党员培训特点和需要的师资库,从而使党员培训的开展更加难有成效。所以,要实现中央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县委党校应当承担这个责任和义务。
二、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实践探索
1.分层次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我们主要进行五个类别和层次的培训。一是村两委主职干部培训。从2002年以来,每年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的培训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次计划进行培训,时间一周,内容涵盖中央最新精神、县政府发展政策、现代农业、现代家庭工业、农村平安稳定、农村民主管理、廉政建设、经验交流、参观考察等方面。二是“两新”① 党员培训。每当村级换届后,将首次担任的村组织部书记或村主任,同样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次进行上岗培训,进行党性、县情、工作方法、农村法律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与组织部、人事局共同举办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并以此为抓手,作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的重要举措。四是创业能手党员培训。与乡镇联合举办农村创业典型培训,宣传创业政策、表彰先进典型、交流创业经验,进一步提高创业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普通全体党员培训。与乡镇或规模较大的村进行联合培训,进行党章、形势等方面的教育,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一年多来,县委党校与雉城、和平、吴山、白岘、槐坎等九个乡镇共同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13期,2 290多人参加了培训。
2.多方式培训,提高培训的经济性。我们在培训中坚持高效经济的原则,开展灵活多样的多方式培训,主要采取四种方式。一是专题培训。县委党校的主体班次,围绕县委的年度工作重点,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培训,做到教学工作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二是联合培训。根据乡镇或村的需求,结合乡镇或村的党员实际、发展实际,确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主题论坛。与县委组织部紧密配合,在村党组织书记中开展主题论坛,以乡镇为单位,全体党组织书记参加,以当前较为突出的队伍建设、民主管理、和谐稳定、集体经济等为主题,展开充分的研讨和辩论,统一认识,开拓思路,相互促进。四是送教下村。对较为偏远的村,党校帮助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师,选择乡镇或本村就近进行培训,既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做到节约开支,保障安全。
3.菜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方面。党校将教学内容形成两份菜单,一是课堂教学菜单。针对农村党员实际,认真准备,精心备课,形成党建理论、争当先锋、当前形势、党风党纪、农村县情、农村稳定等课堂教学专题菜单。二是现场教学菜单。将城乡发展展览、现代农业基地、家庭工业基地、新村建设基地、革命传统基地、生态建设基地、民主建设基地等形成现场教学菜单。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两份菜单供各乡镇、村制订培训计划时参考,同时根据各乡镇和村实际,安排特色的专题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培训者培训,提高培训的高效性。我们分别选聘自身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创业成效大、特色建设好的村书记或主任作为党员培训的兼职教师,请他们给党员上课和互动,用身边的典型人物鞭策身边的党员,用身边的典型事迹感染身边的党员,用身边的成功案例教育身边的党员,使党员们切身地体会到榜样就在身边,先进就在身边,激发党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三、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显著成效
1.强化了党员意识。通过培训,广大党员对自身的身份意识、角色意识更加增强了,从而强化了党员意识和党性意识。一是强化了党员标准意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标准与普通百姓是不一样的,应当以党员的八条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二是强化了党员组织意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是先锋队的一员,应当以维护党组织的利益为己任。三是强化了党员责任意识。进一步认识到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应当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为党工作。四是强化了党员先进意识。进一步认识到一个党员在群众面前就是一面旗,应当时时刻刻在群众当中树立闯在前、冲在前、干在前模范形象。正如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所说的:这是我近十年来第一次坐在县委党校教室,第一次住进县委党校,第一次听党校老师讲党课,不学不知道,学了吓一跳,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不学习真要落后啊,希望明年还有机会再来党校学习提高。
2.强化了发展意识。通过培训,广大党员更加明确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党员的第一责任。作为党员,首先要带头发展,带头创新,带头承担风险,为群众树立一个带头发展致富的榜样。其次更要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在技术、资金、市场、管理等各个方面,为群众排忧解难,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和相互交流,先富一步的党员发展意识更强了,并且涌现了更多的带头发展、带领发展的先进典型。
3.强化了大局意识。通过培训,广大党员更加明确了个人与组织、小家与大家、小局与大局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小家利益与大局利益相冲突时,能够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为大局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作出牺牲和奉献。当遇到与自己“无关”的利益冲突时,同样能够宣传政策,秉公说话,耐心说服,努力帮助完成中心工作。有个党员说得好:谁叫我是党员呢,党员就得要吃亏,顾大局。
4.强化了党纪意识。通过培训,广大党员的法规纪律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特别是党员村干部,在听取了廉政教育课,参观了红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和廉政展览,以身边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激励自己,同时以昔日共事今日分道扬镳的反面教材来警示自己,党纪观念、廉政意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进一步认识到党纪党规是党员言行的准则,必须时刻牢记于心,付之于行,任何时候都不能违反,否则,将会愧对于党,愧对于百姓,有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不少党员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后感慨万端:过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实在可惜,我们一定要警惕啊。
四、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几点启示
1.规划先行是基础。党员教育培训是一项基础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务虚工程,它与其他工作相比,有着基础性、长远性、综合性的特点,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通过日积月累蕴涵在各项工作之中。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规划和计划的制定与落实。长兴的实践体会是:理念要靠规划来部署,规划要靠计划来落实。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可能有好的规划和计划。换言之,如果有了好的理念,而没有规划和计划加以落实,再好的理念也是一句空话,永远不能成为现实。
2.领导带头是关键。规划和计划能否得到切实执行或者能执行到何种程度,领导是关键。长兴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县主要领导亲自审定村主职干部培训班计划,县委书记、县长以及全体县委常委和副县长都到主职干部班上为学员上课,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在联合办班上给学员讲课,分管领导亲自带班,县委组织部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到论坛发表演讲和参与交流,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为推进计划落实和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3.学以致用是根本。教育培训的成效如何,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组织是否满意和党员是否满意。长兴的做法可供参考:教育培训全过程必须坚持学以致用原则,一切从“三需求”①出发,力求“三满意”②结果。只有在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上紧跟县委的工作中心、紧扣学员的迫切需要、紧贴学员的岗位实际,培训才能得到取得实效,才能得到学员赞成的欢迎,才能得到组织的认同,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4.确保经费是保障。确保培训经费的充足来源,是党员培训顺利进行的物质保证。长兴的安排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作出不同的费用负担安排,村主职干部和“两新”党员参加培训只承担食宿费用,大学生村官党员、党员创业能手和普通党员培训费用由县或乡镇(街道)承担,既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又减轻了经济压力,县和乡镇(街道)也都有承受能力,各方都较满意。
參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EB/OL].新华网,2009-07-26.
[2]党政视点:中央将用五年时间轮训基层党员党员培训每年至少一次[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07-28.
[责任编辑 刘娇娇]
关键词: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动因;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041-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后,长兴县委党校立即行动起来,在对农村党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兴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服务中心”,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以县委党校师资队伍为主力军,充分利用乡镇党校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兼职教师的作用,掀开了农村党员全面培训的序幕,大力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工程”。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农村党员的全面培训,很有成效,很有必要。
一、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应对动因
长兴县委党校通过政府办公系统对全县部分乡镇(街道)的分管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培训需求、乡镇(街道)和乡镇党校培训党员情况、乡镇(街道)在培训党员中遇到的困难、对开展党员培训的意见建议等方面。通过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1.农村基层党员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尽理想。调查中发现,虽然各乡镇都举办了主职干部、“两委会”干部、创业中心户、普通党员、承包组长、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培训班,但是存在着几个共性的问题:一是素质教育内容偏少。宗旨、党纪、形势等素质教育内容安排,以会代训、以会为主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培训时间不足。大多乡镇是每年安排1天培训,与《规划》要求的老党员16学时、新党员24学时还有较大的差距。三是培训缺乏长远规划。没有整体的安排,年度虽有计划,但也刚性不够,随意性较大,执行不到位。素质教育的缺位,使得许多党员长期得不到经常的、系统的、及时的教育培训,与党组织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农村基层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不如人意。在素质教育弱化的情况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一是党员意识有所淡忘。较长时间没有得到经常系统的教育培训,使得有些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逐渐淡忘,宗旨观念逐渐削弱,对自己的言行要求逐渐放松,从而在先进性方面与普通群众没有多大区别。二是乐于奉献的精神有所淡化。正是由于党员意识、宗旨意识的淡忘,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常常发生与民争利,与组织讨价还价的情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民,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逐渐淡化。三是坚持真理的正气有所淡薄。正是由于缺乏学习,思想上、观念上、知识上不能与时俱进,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主张正义,坚持原则,有时甚至与错误观点站在一边,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立场。先锋作用的缺失,造成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严重影响了党的农村的执政基础。
3.乡镇党校机制建设及师资队伍不符形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承担农村党员培训的主体——乡镇党校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不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组织机制不够科学。目前乡镇党校实行的党校成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机构设置,党校校长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或班子成员兼任,成人学校校长任常务副校长,工作归口由县委宣传部领导。这种组织机制与整个党校系统不相吻合,工作衔接不流畅,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利于党员教育培训的统筹安排。二是履行职能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党委领导忙于经济工作、稳定工作等,投入党员培训的精力不够,成人学校校长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农村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党员的培训基本上处于无计划看着办,或者有计划无落实的状态,个别规模较小的鄉镇甚至没有乡镇党校的阵地,党员培训工作被严重地弱化。三是师资队伍不够健全。乡镇党校自身师资缺乏,同时又没能充分挖掘和发挥乡镇党委、党校系统、村干部的师资优势,建立符合本乡镇党员培训特点和需要的师资库,从而使党员培训的开展更加难有成效。所以,要实现中央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县委党校应当承担这个责任和义务。
二、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实践探索
1.分层次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我们主要进行五个类别和层次的培训。一是村两委主职干部培训。从2002年以来,每年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的培训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次计划进行培训,时间一周,内容涵盖中央最新精神、县政府发展政策、现代农业、现代家庭工业、农村平安稳定、农村民主管理、廉政建设、经验交流、参观考察等方面。二是“两新”① 党员培训。每当村级换届后,将首次担任的村组织部书记或村主任,同样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次进行上岗培训,进行党性、县情、工作方法、农村法律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与组织部、人事局共同举办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并以此为抓手,作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的重要举措。四是创业能手党员培训。与乡镇联合举办农村创业典型培训,宣传创业政策、表彰先进典型、交流创业经验,进一步提高创业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普通全体党员培训。与乡镇或规模较大的村进行联合培训,进行党章、形势等方面的教育,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一年多来,县委党校与雉城、和平、吴山、白岘、槐坎等九个乡镇共同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13期,2 290多人参加了培训。
2.多方式培训,提高培训的经济性。我们在培训中坚持高效经济的原则,开展灵活多样的多方式培训,主要采取四种方式。一是专题培训。县委党校的主体班次,围绕县委的年度工作重点,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培训,做到教学工作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二是联合培训。根据乡镇或村的需求,结合乡镇或村的党员实际、发展实际,确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主题论坛。与县委组织部紧密配合,在村党组织书记中开展主题论坛,以乡镇为单位,全体党组织书记参加,以当前较为突出的队伍建设、民主管理、和谐稳定、集体经济等为主题,展开充分的研讨和辩论,统一认识,开拓思路,相互促进。四是送教下村。对较为偏远的村,党校帮助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师,选择乡镇或本村就近进行培训,既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做到节约开支,保障安全。
3.菜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方面。党校将教学内容形成两份菜单,一是课堂教学菜单。针对农村党员实际,认真准备,精心备课,形成党建理论、争当先锋、当前形势、党风党纪、农村县情、农村稳定等课堂教学专题菜单。二是现场教学菜单。将城乡发展展览、现代农业基地、家庭工业基地、新村建设基地、革命传统基地、生态建设基地、民主建设基地等形成现场教学菜单。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两份菜单供各乡镇、村制订培训计划时参考,同时根据各乡镇和村实际,安排特色的专题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培训者培训,提高培训的高效性。我们分别选聘自身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创业成效大、特色建设好的村书记或主任作为党员培训的兼职教师,请他们给党员上课和互动,用身边的典型人物鞭策身边的党员,用身边的典型事迹感染身边的党员,用身边的成功案例教育身边的党员,使党员们切身地体会到榜样就在身边,先进就在身边,激发党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三、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显著成效
1.强化了党员意识。通过培训,广大党员对自身的身份意识、角色意识更加增强了,从而强化了党员意识和党性意识。一是强化了党员标准意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标准与普通百姓是不一样的,应当以党员的八条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二是强化了党员组织意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是先锋队的一员,应当以维护党组织的利益为己任。三是强化了党员责任意识。进一步认识到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应当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为党工作。四是强化了党员先进意识。进一步认识到一个党员在群众面前就是一面旗,应当时时刻刻在群众当中树立闯在前、冲在前、干在前模范形象。正如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所说的:这是我近十年来第一次坐在县委党校教室,第一次住进县委党校,第一次听党校老师讲党课,不学不知道,学了吓一跳,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不学习真要落后啊,希望明年还有机会再来党校学习提高。
2.强化了发展意识。通过培训,广大党员更加明确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党员的第一责任。作为党员,首先要带头发展,带头创新,带头承担风险,为群众树立一个带头发展致富的榜样。其次更要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在技术、资金、市场、管理等各个方面,为群众排忧解难,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和相互交流,先富一步的党员发展意识更强了,并且涌现了更多的带头发展、带领发展的先进典型。
3.强化了大局意识。通过培训,广大党员更加明确了个人与组织、小家与大家、小局与大局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小家利益与大局利益相冲突时,能够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为大局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作出牺牲和奉献。当遇到与自己“无关”的利益冲突时,同样能够宣传政策,秉公说话,耐心说服,努力帮助完成中心工作。有个党员说得好:谁叫我是党员呢,党员就得要吃亏,顾大局。
4.强化了党纪意识。通过培训,广大党员的法规纪律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特别是党员村干部,在听取了廉政教育课,参观了红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和廉政展览,以身边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激励自己,同时以昔日共事今日分道扬镳的反面教材来警示自己,党纪观念、廉政意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进一步认识到党纪党规是党员言行的准则,必须时刻牢记于心,付之于行,任何时候都不能违反,否则,将会愧对于党,愧对于百姓,有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不少党员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后感慨万端:过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实在可惜,我们一定要警惕啊。
四、培训农村基层党员的几点启示
1.规划先行是基础。党员教育培训是一项基础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务虚工程,它与其他工作相比,有着基础性、长远性、综合性的特点,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通过日积月累蕴涵在各项工作之中。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规划和计划的制定与落实。长兴的实践体会是:理念要靠规划来部署,规划要靠计划来落实。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可能有好的规划和计划。换言之,如果有了好的理念,而没有规划和计划加以落实,再好的理念也是一句空话,永远不能成为现实。
2.领导带头是关键。规划和计划能否得到切实执行或者能执行到何种程度,领导是关键。长兴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县主要领导亲自审定村主职干部培训班计划,县委书记、县长以及全体县委常委和副县长都到主职干部班上为学员上课,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在联合办班上给学员讲课,分管领导亲自带班,县委组织部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到论坛发表演讲和参与交流,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为推进计划落实和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3.学以致用是根本。教育培训的成效如何,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组织是否满意和党员是否满意。长兴的做法可供参考:教育培训全过程必须坚持学以致用原则,一切从“三需求”①出发,力求“三满意”②结果。只有在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上紧跟县委的工作中心、紧扣学员的迫切需要、紧贴学员的岗位实际,培训才能得到取得实效,才能得到学员赞成的欢迎,才能得到组织的认同,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4.确保经费是保障。确保培训经费的充足来源,是党员培训顺利进行的物质保证。长兴的安排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作出不同的费用负担安排,村主职干部和“两新”党员参加培训只承担食宿费用,大学生村官党员、党员创业能手和普通党员培训费用由县或乡镇(街道)承担,既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又减轻了经济压力,县和乡镇(街道)也都有承受能力,各方都较满意。
參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EB/OL].新华网,2009-07-26.
[2]党政视点:中央将用五年时间轮训基层党员党员培训每年至少一次[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07-28.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