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乃至全部数学活动,都要遵循其课程目标。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1.小学教育专业的原则
  小学数学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安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要满足国家课程标准对小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要求;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初步“探索、求知、创新”精神的热情与能力;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而每门课程的内容更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改革、实践,加以编排。要注意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及时反映到教材之中。教师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创设的教学环境。本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观念,在导人教学环节上努力创设引人人胜的教学情境,力求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
  2.数学教材改革的主要特点
  教师在学生每堂开始之前,要进行预测,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问题提出,总结发言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每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表现的机会。
  2.1建立机制
  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2.2保证时间
  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分析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析他人的观点、认真进行反思、展开探究,让学生们用心与智慧交流,让思维的火花碰撞,从而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2.3适时引导
  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教师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服务。
  3.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的是数学教育理念的进步。多年来,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知识相互沟通、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更是渗透到科学技术乃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应地,数学教育承担的也不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形式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加以培养、延伸。同样,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通过数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仅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合适的。另外,即使不考虑人们的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领域,我们处理数学问题时,也不仅只是依靠逻辑思维,形象分析、直觉思维等综合能力的结合运用是我们早巳常用的做法。过去,常常是讲完某一学科知识以后,寻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本对比联系即可。而这里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索将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指导他们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整个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4.运用表扬的力量
  人的内心深处确实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赏识教育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形成个性化结论,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鼓励学生探究,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学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勉励,帮助树立解决下一问题的勇气,在数学活动中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然而有些教师滥用表扬激励,将“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挂在嘴边,不论妥当与否,一句表扬语便送了出去,‘节课中,往往一个学生会得到十多次这样的表扬。
  新课程确实提倡学生追求思维创新,有些教师曲解了这一理念,对学生的所有认识和见解,甚至不准确的结论,也完全持肯定的态度,并且大加赞赏,这样一味地夸奖表扬,一方面显得老师赞誉太滥,另一方面容易给学生以误导,使其难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使用表扬激励。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当然鼓励不意味着放任,对于学生活动中方法的错误要及时指出,更要注重评价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意志的非智力因素,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5.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提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并且强调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而又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这里,特别强调对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一切要符合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这两种途径是相互结合的:第一,要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这是多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第二,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化的过程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数学教育的过程应当成为数学化的过程。
  6.研究课堂教学进行的方式和方法
  面对当今的基础教育,加速素质教育进程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创造而教”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代潮流。为此,我们应该随时更新教学模式,突出方法论的教学。显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这就是最高的教学技巧。认知心理学也认为运用原理的迁移指导课堂教学,是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研究迁移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创设“迁移学习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发挥迁移的各种手段和效能,实施于课堂教学。利用”情景迁移、知识迁移、认知迁移和比较迁移,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细致了解有关知识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借助于已有知识和结论,从一种知识迁移到另一种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经验对当前学习的情景进行分析概括,整合选择,寻求探索的多种策略,由此获得的知识的产生出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
  7.结束语
  根据十年来小学数学教育理念及教学内容所发生的变化,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数学类课程应包括以分析、代数、几何为主线的必修基础课程;以概率统计、最优化理论及应用、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为基本内容的必修应用类课程;以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问题论、数学文化等为构成的数学教育类课程;与数学及数学教育相关的选修类课程群,以培养师范生较高的数学素养。 [科]
  【参考文献】
  [1]王长纯.世界初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线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2):105-109.
其他文献
孩子在完成小学课业之后进行初中,一些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对于语文的学习是不感兴趣的,这主要是由于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和小学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样就会使得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
本文描述了油车港镇富有地方特色的庙会文化和佛娘文艺表演团队发展,结合"美丽中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庙会文化发展现状,从地理、人文和历史角度剖析油车港镇庙会文化长
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情舒畅,陶冶人的情操,放松心情,在生活中离不开音乐.将英文歌曲运用于英语教学中,通过享受音乐的方式来学习.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德育处于重要的教学地位。小学生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与健康的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
(1)“优秀小读者”就是你!想要成为《广东第二课堂》优秀小读者,获取优秀奖章和秘密礼品吗?心动不如行动,你只要做到如下几点中的一点,就有机会啦!
本文介绍了为Aloka LSC-LB1低本底液闪仪配置计算机升级改造工作.新系统具有实时能谱测量,中断后恢复测量,自动换样,用户设置测量参数,软窗选择工作点,计算系统效率、C年龄、
不久前,我以《请说出你最不喜欢的一种结尾》为题,在博客上发了一个帖子。不到两天时间,跟帖众多。刘菁说,她最不喜欢那种可有可无的结尾;张娟说,她最不喜欢那种拖泥带水的结尾;王建更有意思,他说一看到那种喊口号、表决心的结尾,便想吐。  作文结尾,犹如画龙点睛。在快要收尾之时,作文高手总会凝神屏息,细细思考,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写出一个“闪光的尾巴”。如何才能在收笔之时,让情感与思想的光芒顿时绽放呢?下面三
【摘 要】当代社会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高等师范学校根据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开设了公共音乐鉴赏课。怎样顺应转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音乐教育在当今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师;音乐鉴赏课;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师院院校的教
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进行的交往和沟通,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形式,是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
在树立了解题能力的类化经验观和层级系统观的基础上,为深化解题能力的认识,为应用题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更具体的指导,还必须对能力的构成要素作进一步的分析,确定构成能力的